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前已言之,人生是相對的,婚姻更是相對的。俗語曰:「清官難斷家務事」,蓋家務的糾紛,怨偶的形成,其原因拖泥帶水,亂七八糟,循環錯綜,不足向局外人道,甚至連夫婦自己都搞不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主要的便在於它有相對性,單獨責備某一方面,不能算公平。幸虧我們不是法官,只研究而不判斷,只提醒而不判決。嗚呼,有一種現象最最普遍,夫婦間鬧得非常嚴重,妻子這一方固沒啥毛病可挑,而作丈夫的卻硬生生的非離婚或非分居不可,那到底是為啥?

  有一位朋友的兒子已結婚六載,生了二子,忽鬧婚變,媳婦固是典型的好媳婦,連公婆都無話可說,故對兒子暴跳如雷。兒子不服,該老兩口乃請敝老兩口前往調解,柏楊夫人一聽說男的不要女的,先天的就來了氣,進得門來,馬上向該世侄發表言論,對他的太太大加讚揚,柏楊夫人好像受過推銷員訓練,口齒之伶俐,無以復加,把世侄媳的優點滔滔不絕的宣傳了兩個鐘頭,最後拍案曰:「她有那一點不好?她有那一點對不起你?」問得該世侄目瞪口呆,無言以對,柏楊夫人自以為功德圓滿,拉我而回,並大言曰:「我馬到成功。」我卻覺得並不對勁,此非對柏楊夫人不敬,疑她才華不夠,而是說:愛情這玩藝不是自然科學,而是一種情緒生活,靠理論恐怕很難說服。你說地球是方的,我說地球是圓的,我可把你說得心服口服。可是,你如果不愛那位麻臉纏足,既蠢且悍的老迷死,我就是寫上十大本書,以證明她非常可愛,你不愛仍是不愛。

  《飄》上有這麼一段,郝思嘉女士的父親當初求婚時,曾事先跟朋友們研究一番,判斷敵情,朋友判斷沒有希望,郝先生曰:「我每次去她家,她父親都熱誠歡迎。」朋友曰:「作一個朋友,他歡迎你,作一個女婿,他就未必了矣。」這話有其啟示性的作用,可借來說明一切。即以上述的那個媳婦而言,柏楊先生為了安定社會,發揚固有道德,並表示我是正人君子,也曾說過她無數好話。可是,嘴上固然如此說,假設該世侄曰:「她既如此之好,讓給你好啦。」我也不要。

  毛病就出在妻子沒有一點錯處上,她早上天亮即起,丈夫留她稍睡溫存,她責任心極大曰:「不行,我要燒稀飯!」建議買豆漿以代之,她又節約心極大曰:「那要五塊錢!」丈夫上班後,她在家洗洗漿漿,灑灑掃掃,被孩子纏得天昏地暗,等到丈夫剛從衣香鬢影的雞尾酒會上歸來,妻子還沒有洗臉,坐在那裡氣喘如牛。晚飯桌上,她又滔滔不絕的罵張家之雞,咒王家之狗,對丈夫事業如何,漠不關心,而且也根本不知道。丈夫偶然提及,她也瞠目不知所對。晚飯後下女帶孩子去睡,丈夫希望她化妝一番,穿合身之衣,著合腳之鞋,描蛾眉而抹口紅,然後雙雙出去一游,可是太太弄了半天,牙黃黃無可改也,鞋歪歪無可改也,襪子上破了一個大洞無可改也,見人則掩口嘻嘻小家子之態無可改也。萬一碰見朋友,就要臉上掛不住,出去之念乃頓然而消。一個男人一旦不願帶妻子出遊,或一旦以跟妻子在一起時為羞,這婚姻就響了警報。該妻子就不得不檢討一下自己,若是徒和他打鬧,或求把他說服,那就野地掘井,越掘越深,終於會咕冬一聲掉進去,活活淹死。

  愛情是相對的(4)

  很多怨偶屬於這一種類型,妻子行得正,立得正,簡直可以宣付國史館,誰對她都無話可說。可是卻有一股勁硬是彆扭,使丈夫消受不了。那股勁便是俗陋,便是自己不知道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自由戀愛

  年齡是人類第一大敵,相傳希臘女神雅典娜愛上了一個青年,向周彼得天帝要求賜他不死,天帝慷慨答應。可是問題並不簡單,他固然不死,十年二十年,甚至七十年八十年的活下去,他卻老啦,滿面皺紋,眼睛看也看不清,鼻子嗅也嗅不靈,嘴巴也把不住滑,牙也脫落,發也蒼蒼,行動也遲緩不堪,坐在沙發上,一天不動都不想動,把雅典娜女士氣得發瘋,只好再向周彼得天帝求情,還是讓他死掉為宜。

  周彼得天帝是不是准如所請,教那人死掉,書上沒有記載,我不知道。但由此可了解一點,那就是「老」乃可悲之境,教人傷心落淚之境也。即以柏楊先生而論,無論年輕的女孩子也好,年長的婦人也好,都喜歡與我交往,非因為我是正人君子也,乃因我七十有四,已到了所謂的安全年齡也。嗚呼,一個男子一旦到了被女人們認為安全的年齡,活著就沒啥意思。

  詩曰:「自古美人如名將,人間不許見白頭。」誠血淚之言,男人之老,尚且如此之慘,女人一旦老啦,就更一慘到底。道貌岸然一再強調重德不重色,恐怕是對女人的一種心戰,蓋德可恃而色不可恃,我既重德,你可大大的放心了吧。歷史上最著名美女之一的李夫人,那位絕頂聰明的女士臨死時,皇帝劉徹前往探望,她用被子把頭蒙住,硬是不肯露面,怎麼懇求都不行,劉徹去後,別人警告她恐怕得罪了劉老兒,她曰:「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弛。」真是揭穿了底牌,一句話就把臭男人的劣根性抖了出來。

  我想對抗「老」的問題,僅只提倡重德不重色是不夠的,不但是不夠的,有時候還教人笑掉假牙。從前盛行多妻之制,聖崽們德色雙收(我想建議大歷史家,真應考證一下孔丘先生是不是也有小老婆?春秋時也,貴族政治和農業經濟結合,正是典型的多妻社會,他老人家恐怕不能例外),而現在流行一夫一妻,前已言之,要想不出花樣,對「老」的反應,不能不靠另一套,只宣傳「色」不重要,不但不能使人心服,而且容易造成家庭悲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