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申達成當然聽出是周英傑的電話,馮國富合上手機後,他就說道:「馮主席來政協後,
好像很少下去。當領導的應該密切聯繫群眾,多下去走走,不然基層的同志要有意見了。何況英傑這麼客氣,不下去也對不起他一片誠心嘛。」馮國富說:「到時再說吧,我並沒完全答應他。」
第十六章(4)
晚上回到家裡,說起周英傑的邀請,陳靜如說:「我看周英傑這是想報答您的栽培之恩。」馮國富笑道:「我哪裡栽培過他?那是他自己有造化,得到銀副部長的青睞,才有了後來的進步。」陳靜如說:「不管怎麼說,周英傑是份好意。你天天在政協里悶著,確實該下去散散心。」馮國富說:「要去你跟我一起去。」陳靜如說:「我才不跟你去呢,你們官場中人,一套一套的,我可受不了。而且我要定時吃齋拜佛,總不能只顧遊玩,忘了佛祖。」馮國富說:「吃齋好辦,我們吃葷你吃素就是,不怕餐館酒樓辦不出簡單的素菜。菩薩你也可帶在身邊,想什麼時候拜,什麼時候拜就是。」
轉眼快到楚寧文化研究會成立日期,周英傑又打來電話,督促馮國富成行。馮國富說:「出門難得清理生活用品,我想帶上你嫂子,你看呢?」周英傑笑道:「這還用我看麼?我們熱烈歡迎。只是有紀委書記在身旁,給您安排活動,有些不太方便。」
官場上人開玩笑,愛把領導夫人叫做紀委書記。馮國富笑道:「我又不用你安排違紀活動,紀委書記在與不在一個樣。問題是還要她肯跟我走,她如今虔心向佛,要吃素念經,出門多有不便。」周英傑說:「她信佛,這就有辦法了。楚寧有一個波月庵,庵里有位常悟禪師,善於卜簽,特別靈驗。您說給陳姐,到時就是想擋住她不來,您都擋不住。」
馮國富覺得這確是個好主意。卻問道:「禪師又不是道人,也有打卦占卜的手段?」周英傑笑道:「馮主席別明知故問了,你還不知道這正是咱中國人的智慧,儒釋道三合一。外面的大寺大庵我不敢肯定,至少在咱們民間,禪師光會打坐念經,不懂卦測卜算,誰供你的佛祖,燒你的高香?小民百姓所謂求神拜佛,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求神在拜佛之前,不求神,怕是難得有人有興趣去拜佛的。」
馮國富想這也是國情。應該說,佛是佛,道是道,正宗的佛門高僧是不會讓弟子搞打卦抽籤這一套的。可到了下面,天高皇帝遠,又沒有紅頭文件下來,你搞點小動作,他也管不了那麼多。何況中國佛教本來就是釋迦其表,老莊其里,自達摩以降,歷代宗師已漸漸將印佛中國化。所以許多著名不著名的佛教之地,乾脆佛道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深得國人青睞,香火長盛不衰。
按照周英傑的意思,馮國富跟陳靜如一提波月庵三個字,果然她眼裡頓時放出光芒來,說:「我一時也沒想起波月庵就在楚寧境內了。倒是那位常悟禪師早已佛名遠播,久有所聞,確實應該去見識見識。」馮國富笑道:「你一個俗家弟子,修為淺顯,她會不會理你,怕還是個問號。」陳靜如說:「這倒無妨,佛祖普度眾生,佛門弟子自然有求必應。」
去楚寧的事就算定了下來。
這天在車上,馮國富想起前段申達成的拙劣表現,故意拿話激他:「周英傑又給我打來電話,盛情相邀。恭敬不如從命,看來還是到楚寧去走一趟。只是來回總得有好幾天,跑車太辛苦,你就別去了,我打個電話過去,他們會派車接送的。」
領導司機就是跟領導跑車的,辛苦自然不是個理由,申達成還聽不出馮國富這是正話反說?也不好說什麼,只在肚子裡悄悄撥算盤:已經好久沒到縣裡去了,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輕易放棄掉。
市裡的司機每年都會隨領導到下面去跑幾趟,知道縣裡非常重視接待工作,叫做接待就是生產力。因此上面去了人,不僅吃喝玩樂安排得很周到,臨走打發土特產,敬獻小紅包,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這些司機們最念想的就是下縣,有下縣的機會不讓他下去,打死他都不干。申達成當即說道:「馮主席這是批評我了。給領導跑車是司機的天職,辛苦點算得了什麼?我這就將車子開到修理店去搞一次小保,外面再打一層蠟,好以嶄新的面貌陪馮主席下縣。」
馮國富早預料申達成會是這個態度,說:「那你把該做的準備做好,後天上午出發。」申達成高興地答應著,樂滋滋開著車,去了修理店。
這天天氣不錯,碧空如洗,萬里無雲,實在是個出行的好日子。上車不久,周英傑就打來電話,問馮國富到了哪裡,他和政協領導已等候在楚寧縣界邊上了。人家這麼熱情,馮國富不免感動,忙告知已出城十多公里。
第十六章(5)
這其實也是官場中慣例了,上面來人,下面都要興師動眾,上邊界去迎候送別,情深深意綿綿的樣子。此風盛行已久,百姓頗有微詞,又無奈其何,只遠遠躲著,三十里外罵知縣。上面倒是明察秋毫,特別下文,規定誰再搞這種迎來送往,堅決處理誰。文件剛下達時,各地官員稍有收斂,生怕自己撞在槍眼上。只有某縣書記頂風違紀,市委書記下去時,他照樣到邊界上迎送,而且規模更大,不僅四大家領導全部到了場,連部辦委局的頭頭們都傾巢而出,弄得市委書記很不高興,狠狠批評教育了縣委書記一番。回市里後,市委書記還主動進行自查自糾,做出深刻檢討,同時責令市紀委,對縣委書記做出嚴厲處分。這事很快被當作典型,寫成宏文,登在省報頭版頭題上,盛讚市委書記從我做起,堅決維護黨風黨紀,又敢于堅持原則,賞罰分明。這樣的同志最適合抓紀委工作,不久市委書記就榮升省紀委常務副書記,不到半年,兼任紀委書記的省委副書記退位,他便接了位。至於那位縣委書記,不惜冒險違紀,寧肯自己犯錯誤挨處分,也要堅決維護好上級領導的威嚴,自然可當大任,不久也到市里做了副書記,並分管紀委工作。直到此時,旁人才明白過來,縣委書記這一招真夠絕的。迎來送往之風從此愈演愈烈,紀委部門哪處理得過來,只好貓頭鷹一樣,睜一眼閉一隻眼。
好像很少下去。當領導的應該密切聯繫群眾,多下去走走,不然基層的同志要有意見了。何況英傑這麼客氣,不下去也對不起他一片誠心嘛。」馮國富說:「到時再說吧,我並沒完全答應他。」
第十六章(4)
晚上回到家裡,說起周英傑的邀請,陳靜如說:「我看周英傑這是想報答您的栽培之恩。」馮國富笑道:「我哪裡栽培過他?那是他自己有造化,得到銀副部長的青睞,才有了後來的進步。」陳靜如說:「不管怎麼說,周英傑是份好意。你天天在政協里悶著,確實該下去散散心。」馮國富說:「要去你跟我一起去。」陳靜如說:「我才不跟你去呢,你們官場中人,一套一套的,我可受不了。而且我要定時吃齋拜佛,總不能只顧遊玩,忘了佛祖。」馮國富說:「吃齋好辦,我們吃葷你吃素就是,不怕餐館酒樓辦不出簡單的素菜。菩薩你也可帶在身邊,想什麼時候拜,什麼時候拜就是。」
轉眼快到楚寧文化研究會成立日期,周英傑又打來電話,督促馮國富成行。馮國富說:「出門難得清理生活用品,我想帶上你嫂子,你看呢?」周英傑笑道:「這還用我看麼?我們熱烈歡迎。只是有紀委書記在身旁,給您安排活動,有些不太方便。」
官場上人開玩笑,愛把領導夫人叫做紀委書記。馮國富笑道:「我又不用你安排違紀活動,紀委書記在與不在一個樣。問題是還要她肯跟我走,她如今虔心向佛,要吃素念經,出門多有不便。」周英傑說:「她信佛,這就有辦法了。楚寧有一個波月庵,庵里有位常悟禪師,善於卜簽,特別靈驗。您說給陳姐,到時就是想擋住她不來,您都擋不住。」
馮國富覺得這確是個好主意。卻問道:「禪師又不是道人,也有打卦占卜的手段?」周英傑笑道:「馮主席別明知故問了,你還不知道這正是咱中國人的智慧,儒釋道三合一。外面的大寺大庵我不敢肯定,至少在咱們民間,禪師光會打坐念經,不懂卦測卜算,誰供你的佛祖,燒你的高香?小民百姓所謂求神拜佛,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求神在拜佛之前,不求神,怕是難得有人有興趣去拜佛的。」
馮國富想這也是國情。應該說,佛是佛,道是道,正宗的佛門高僧是不會讓弟子搞打卦抽籤這一套的。可到了下面,天高皇帝遠,又沒有紅頭文件下來,你搞點小動作,他也管不了那麼多。何況中國佛教本來就是釋迦其表,老莊其里,自達摩以降,歷代宗師已漸漸將印佛中國化。所以許多著名不著名的佛教之地,乾脆佛道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深得國人青睞,香火長盛不衰。
按照周英傑的意思,馮國富跟陳靜如一提波月庵三個字,果然她眼裡頓時放出光芒來,說:「我一時也沒想起波月庵就在楚寧境內了。倒是那位常悟禪師早已佛名遠播,久有所聞,確實應該去見識見識。」馮國富笑道:「你一個俗家弟子,修為淺顯,她會不會理你,怕還是個問號。」陳靜如說:「這倒無妨,佛祖普度眾生,佛門弟子自然有求必應。」
去楚寧的事就算定了下來。
這天在車上,馮國富想起前段申達成的拙劣表現,故意拿話激他:「周英傑又給我打來電話,盛情相邀。恭敬不如從命,看來還是到楚寧去走一趟。只是來回總得有好幾天,跑車太辛苦,你就別去了,我打個電話過去,他們會派車接送的。」
領導司機就是跟領導跑車的,辛苦自然不是個理由,申達成還聽不出馮國富這是正話反說?也不好說什麼,只在肚子裡悄悄撥算盤:已經好久沒到縣裡去了,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輕易放棄掉。
市裡的司機每年都會隨領導到下面去跑幾趟,知道縣裡非常重視接待工作,叫做接待就是生產力。因此上面去了人,不僅吃喝玩樂安排得很周到,臨走打發土特產,敬獻小紅包,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這些司機們最念想的就是下縣,有下縣的機會不讓他下去,打死他都不干。申達成當即說道:「馮主席這是批評我了。給領導跑車是司機的天職,辛苦點算得了什麼?我這就將車子開到修理店去搞一次小保,外面再打一層蠟,好以嶄新的面貌陪馮主席下縣。」
馮國富早預料申達成會是這個態度,說:「那你把該做的準備做好,後天上午出發。」申達成高興地答應著,樂滋滋開著車,去了修理店。
這天天氣不錯,碧空如洗,萬里無雲,實在是個出行的好日子。上車不久,周英傑就打來電話,問馮國富到了哪裡,他和政協領導已等候在楚寧縣界邊上了。人家這麼熱情,馮國富不免感動,忙告知已出城十多公里。
第十六章(5)
這其實也是官場中慣例了,上面來人,下面都要興師動眾,上邊界去迎候送別,情深深意綿綿的樣子。此風盛行已久,百姓頗有微詞,又無奈其何,只遠遠躲著,三十里外罵知縣。上面倒是明察秋毫,特別下文,規定誰再搞這種迎來送往,堅決處理誰。文件剛下達時,各地官員稍有收斂,生怕自己撞在槍眼上。只有某縣書記頂風違紀,市委書記下去時,他照樣到邊界上迎送,而且規模更大,不僅四大家領導全部到了場,連部辦委局的頭頭們都傾巢而出,弄得市委書記很不高興,狠狠批評教育了縣委書記一番。回市里後,市委書記還主動進行自查自糾,做出深刻檢討,同時責令市紀委,對縣委書記做出嚴厲處分。這事很快被當作典型,寫成宏文,登在省報頭版頭題上,盛讚市委書記從我做起,堅決維護黨風黨紀,又敢于堅持原則,賞罰分明。這樣的同志最適合抓紀委工作,不久市委書記就榮升省紀委常務副書記,不到半年,兼任紀委書記的省委副書記退位,他便接了位。至於那位縣委書記,不惜冒險違紀,寧肯自己犯錯誤挨處分,也要堅決維護好上級領導的威嚴,自然可當大任,不久也到市里做了副書記,並分管紀委工作。直到此時,旁人才明白過來,縣委書記這一招真夠絕的。迎來送往之風從此愈演愈烈,紀委部門哪處理得過來,只好貓頭鷹一樣,睜一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