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即使是哈薩克斯坦也對俄國的壓力作出了反應。它也主張應再有一條不通過俄羅斯的輔助性對外通道。正如哈總統顧問尤米爾西里克。卡西諾夫所說:實際上,是俄國自己的行動促使哈薩克斯坦想尋求其他管道,比如俄國限制哈石油運往新羅西斯克,限制秋明的石油運往帕夫洛達爾的煉油廠。土庫曼斯坦推動建設一條通往伊朗的天然氣管道的部分原因是,獨立國協國家只為其天然氣支付國際價格的60%的錢或根本不付錢。《俄國在外高加索和中亞希望得到什麼》,載《獨立報》,1995中1月24日。
土庫曼斯坦基本上也是出於相同的原因,一直積極研究建造一條通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阿拉伯海的新管道,同時還在大力修建北連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南接伊朗和阿富汗的新鐵路線。哈薩克斯坦人、中國人和日本人雄心勃勃地設想了一個從中亞到中國海的管道工程(圖22),並就此舉行了非常初步的探討性會談。西方已承諾對亞塞拜然的石油和天然氣作長期投資,總數達130億美元,在哈薩克斯坦則大大超過200億美元(1996年數字)。由於全球經濟的壓力而俄國在財力上又辦法有限,這一地區經濟和政治上的孤立狀態顯然正在破除之中。
對俄國的恐懼還促使中亞國家加強了地區合作。1993年1月成立的中亞經濟聯盟起初處於休眠狀態,後來逐漸活躍起來。即使是原來明確倡導建立一個新“歐亞聯盟”的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也逐步改變想法,轉而支持中亞地區緊密合作和加強這一地區各國間軍事協調的想法,支持亞塞拜然將裏海和哈薩克石油通過土耳其運出去的努力,並主張共同反對俄國和伊朗企圖阻止在裏海沿岸國家間分段劃分裏海大陸架和礦產資源的作法。
鑑於該地區各國政府有高度集權的傾向,主要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和解也許關係更為重大。眾所周知,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總統並不十分相互欣賞(這一點他們對外國客人都說得非常坦率)。他們個人之間的敵視起初使克里姆林宮比較容易拉攏一個來反對另外兩個。到90年代中葉,這三個領導人都已意識到,他們之間更緊密的合作對於維護他們新贏得的主權是至關重要的,於是他們開始高度注意公開表現他們之間據稱是密切的關係,並強調今後要協調他們的對外政策。
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在獨立國協內部出現了一種非正式的聯盟,它由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領導,致力於建立一個“合作的”而非“一體化”的聯合體。為此,烏克蘭分別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喬治亞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1996年9月,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外長還非常象徵性地發表了一個宣言,要求此後獨立國協首腦會議不再由俄羅斯總統主持而是由各國輪流擔任主席。
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樹立的榜樣,即使是對那些更順從於莫斯科主要意圖的領導人來說也產生了影響。當哈薩克斯坦的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和喬治亞的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1996年9月宣布如果“我們的獨立受到威脅”就將脫離獨立國協時,克里姆林宮聽到一定非常惱怒。在更大的範圍里,作為獨立國協的抗衡力量;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提高了他們在經濟合作組織中的活動水平。這個組織是這一地區伊斯蘭國家間的一個還相對比較鬆散的組織。其成員還包括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它致力於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財政、經濟和交通運輸聯繫。莫斯科已經在公開批評這些倡議和行動,並且相當正確地認為這正在弱化有關國家的獨立國協成員國屬性。
出於類似的想法,這一地區的國家穩步加強了與土耳其的聯繫,在較小的程度上也加強了與伊朗的聯繫。土耳其提出為新的民族軍官團提供軍事培訓,並熱情歡迎大約一萬名學生到土耳其留學。對此,這些突厥語國家都欣然接受。1996年10月在土耳其支持下在塔什干召開第四次突厥語國家首腦會議。會上著重強調與土耳其加強交通運輸聯繫,增加貿易,並建立共同的教育標準和進行更密切的文化合作。土耳其和伊朗兩國一直在電視節目的製作方面非常積極地幫助新獨立的國家,從而直接影響廣大的觀眾。
1996年12月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的一次儀式特別有象徵意義地表明,土耳其完全認同這一地區的新國家所取得的獨立。在哈獨立五周年的慶典上,土耳其總統蘇萊伊曼。德米雷爾站在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旁邊,為一座28米高的金色紀念碑揭幕,碑頂上是一位騎在類似獅身鷹首的野獸身上的傳說中哈薩克—突厥勇士的塑像。當時,哈薩克斯坦讚揚土耳其“在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發展的每一階段,都站在哈薩克斯坦的一邊”。而作為回報,土耳其在大約12億美元的私人投資之外又給了哈薩克斯坦一筆3億美元的貸款。
雖然土耳其和伊朗都無法排除俄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土耳其和伊朗(在比較小的程度上)卻一直在加強新國家的意志和能力,抵制與北方鄰國和舊主人的重新一體化。而這樣做必然有助於使這一地區地緣政治的前景更加開放。
既不統治也不排他這個地區在地緣戰略上對美國的含義十分清楚:美國相距太遠而無法在歐亞大陸的這一部分成為主導力量,但美國又太強大而不能不參與這一地區的事務。這一地區的所有國家都認為,美國的參與對它們的生存是必要的。俄羅斯過於虛弱,既不能恢復對這一地區的帝國統治,也無法將其他國家排擠出去;但因為離得太近又十分強大,俄國也不能被排除在外。土耳其和伊朗的力量足以發揮影響,但它們自身的脆弱性可能使這一地區無力應付來自北方的挑戰和地區內部的衝突。中國太強太大,不能不令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擔心,但正是中國的存在及其經濟活力有助於中亞尋求與世界更廣泛的聯繫。
土庫曼斯坦基本上也是出於相同的原因,一直積極研究建造一條通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阿拉伯海的新管道,同時還在大力修建北連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南接伊朗和阿富汗的新鐵路線。哈薩克斯坦人、中國人和日本人雄心勃勃地設想了一個從中亞到中國海的管道工程(圖22),並就此舉行了非常初步的探討性會談。西方已承諾對亞塞拜然的石油和天然氣作長期投資,總數達130億美元,在哈薩克斯坦則大大超過200億美元(1996年數字)。由於全球經濟的壓力而俄國在財力上又辦法有限,這一地區經濟和政治上的孤立狀態顯然正在破除之中。
對俄國的恐懼還促使中亞國家加強了地區合作。1993年1月成立的中亞經濟聯盟起初處於休眠狀態,後來逐漸活躍起來。即使是原來明確倡導建立一個新“歐亞聯盟”的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也逐步改變想法,轉而支持中亞地區緊密合作和加強這一地區各國間軍事協調的想法,支持亞塞拜然將裏海和哈薩克石油通過土耳其運出去的努力,並主張共同反對俄國和伊朗企圖阻止在裏海沿岸國家間分段劃分裏海大陸架和礦產資源的作法。
鑑於該地區各國政府有高度集權的傾向,主要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和解也許關係更為重大。眾所周知,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總統並不十分相互欣賞(這一點他們對外國客人都說得非常坦率)。他們個人之間的敵視起初使克里姆林宮比較容易拉攏一個來反對另外兩個。到90年代中葉,這三個領導人都已意識到,他們之間更緊密的合作對於維護他們新贏得的主權是至關重要的,於是他們開始高度注意公開表現他們之間據稱是密切的關係,並強調今後要協調他們的對外政策。
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在獨立國協內部出現了一種非正式的聯盟,它由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領導,致力於建立一個“合作的”而非“一體化”的聯合體。為此,烏克蘭分別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喬治亞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1996年9月,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外長還非常象徵性地發表了一個宣言,要求此後獨立國協首腦會議不再由俄羅斯總統主持而是由各國輪流擔任主席。
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樹立的榜樣,即使是對那些更順從於莫斯科主要意圖的領導人來說也產生了影響。當哈薩克斯坦的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和喬治亞的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1996年9月宣布如果“我們的獨立受到威脅”就將脫離獨立國協時,克里姆林宮聽到一定非常惱怒。在更大的範圍里,作為獨立國協的抗衡力量;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提高了他們在經濟合作組織中的活動水平。這個組織是這一地區伊斯蘭國家間的一個還相對比較鬆散的組織。其成員還包括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它致力於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財政、經濟和交通運輸聯繫。莫斯科已經在公開批評這些倡議和行動,並且相當正確地認為這正在弱化有關國家的獨立國協成員國屬性。
出於類似的想法,這一地區的國家穩步加強了與土耳其的聯繫,在較小的程度上也加強了與伊朗的聯繫。土耳其提出為新的民族軍官團提供軍事培訓,並熱情歡迎大約一萬名學生到土耳其留學。對此,這些突厥語國家都欣然接受。1996年10月在土耳其支持下在塔什干召開第四次突厥語國家首腦會議。會上著重強調與土耳其加強交通運輸聯繫,增加貿易,並建立共同的教育標準和進行更密切的文化合作。土耳其和伊朗兩國一直在電視節目的製作方面非常積極地幫助新獨立的國家,從而直接影響廣大的觀眾。
1996年12月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的一次儀式特別有象徵意義地表明,土耳其完全認同這一地區的新國家所取得的獨立。在哈獨立五周年的慶典上,土耳其總統蘇萊伊曼。德米雷爾站在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旁邊,為一座28米高的金色紀念碑揭幕,碑頂上是一位騎在類似獅身鷹首的野獸身上的傳說中哈薩克—突厥勇士的塑像。當時,哈薩克斯坦讚揚土耳其“在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發展的每一階段,都站在哈薩克斯坦的一邊”。而作為回報,土耳其在大約12億美元的私人投資之外又給了哈薩克斯坦一筆3億美元的貸款。
雖然土耳其和伊朗都無法排除俄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土耳其和伊朗(在比較小的程度上)卻一直在加強新國家的意志和能力,抵制與北方鄰國和舊主人的重新一體化。而這樣做必然有助於使這一地區地緣政治的前景更加開放。
既不統治也不排他這個地區在地緣戰略上對美國的含義十分清楚:美國相距太遠而無法在歐亞大陸的這一部分成為主導力量,但美國又太強大而不能不參與這一地區的事務。這一地區的所有國家都認為,美國的參與對它們的生存是必要的。俄羅斯過於虛弱,既不能恢復對這一地區的帝國統治,也無法將其他國家排擠出去;但因為離得太近又十分強大,俄國也不能被排除在外。土耳其和伊朗的力量足以發揮影響,但它們自身的脆弱性可能使這一地區無力應付來自北方的挑戰和地區內部的衝突。中國太強太大,不能不令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擔心,但正是中國的存在及其經濟活力有助於中亞尋求與世界更廣泛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