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頁
潘家峪慘案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屠殺中國人民的暴行之一。1941 年 1 月 25 日,日軍駐唐山部隊司令部鈴木啟久等率部 1500 餘人,會同遵化、 玉田、漂縣、遷安、盧龍、撫寧等縣偽軍,包圍河北豐潤縣潘家峪村,驅趕 村民至村西頭的“大西坑”,後又趕到村中地主大院內,用機槍和火燒進行 屠殺,共屠殺村民 1300 餘人,焚毀房屋 1100 余間,倖存者僅 100 餘人。
潘菲洛夫師 蘇德戰爭中蘇聯戰功卓著的步兵師。以其第一任師長潘菲 洛夫(1893—1941)命名。1941 年 7—8 月間,在阿拉木圖市組建。番號為 第三一六步兵師,下轄 3 個步兵團和 1 個炮兵團。編入西北方面軍。同年 10 月中旬調人西方方面軍)屬第十六集團軍,參加*莫斯科會戰。在沃洛科拉姆 斯克地域,抗擊扑向莫斯科的德軍。11 月 16 日在杜博謝科沃車站附近,28 名勇士阻擊德軍坦克壯烈犧牲,以潘菲洛夫式英雄載入史冊。18 日師長潘菲 洛夫少將陣亡。根據國防委員會決定,該師被授予“近衛紅旗潘菲洛夫師” 稱號。1944 年又以解放列日察(Peжицa)再獲“列日察師”稱號。全師 在蘇德戰爭中共有 1.4 萬餘人立戰功,33 人獲蘇聯英雄稱號。
[ ]
豫中戰役 也稱“河南戰役”。日軍按*一號作戰計劃發動的*豫湘桂戰 役第一階段的作戰。代號為“扣”號作戰,以打通平漢鐵路為目標。1944 年 4 月 17 日夜起,日軍集結 14.8 萬人,由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 以主力從博愛、新鄉、開封一帶南渡黃河進攻豫中。中國*第一戰區湯恩伯、 胡宗南部 17 個軍約 40 萬人,沿黃河及平漢鐵路線地區憑工事阻擊。但湯部 腐敗,一戰即潰。22 日日軍占領鄭州。隨後日軍主力分兵 2 路,一路沿平漢 線南犯,連陷許昌、漯河,與由信陽北上的日第十一軍一部於 5 月 9 日會師 駐馬店,打通平漢線;另一路沿隴海線西攻,與由垣曲南渡黃河沿隴海線東 犯助攻之日軍合擊洛陽。中國洛陽守軍以輕武器抗擊日軍的坦克,9 次擊退 突入城內之敵,至彈盡援絕後突圍。5 月 25 日洛陽淪陷。此役中、美空軍進 行了支援,擊毀日軍飛機 160 余架、汽車和戰車約 70 輛。
豫南戰役 抗日戰爭中期中國軍隊抗擊日軍進攻豫南地區的戰役。1941 年 1 月 24 日起,日第十一軍為打通平漢路南半段,與晉南之敵會師潼關,以 及鞏固信陽占領區,糾集第三、第十七、第四十師團及第十三、第三十九、 第三十四師團各一部(約 15 萬人),分兵3 路沿乎漢線及其兩側向北大舉進 犯。豫南、豫東、皖北之日軍也出擊策應。中國*第五戰區以少數兵力遲滯敵 軍攻勢,將主力移至敵軍側背,在舞陽、上蔡、汝南、南陽等地猛烈側擊敵 軍,使敵傷亡 9000 餘人,並焚毀汽車 300 余輛。2 月 10 日日軍退回信陽, 雙方恢復原有態勢。
豫湘桂戰役 抗日戰爭後期日軍為打通從中國東北至越南的陸上交通 線而發動的戰略性戰役,又稱“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隨著日軍在太 平洋戰場上的失利,1943 年底日本大本營經*“虎號”圖上演習制定*一號作 戰計劃,企圖打通平漢、粵漢、湘桂鐵路,開闢中國大陸通向越南的交通線, 並摧毀美軍在中國西南的空軍基地,以改善其戰略態勢。1944 年 1 月間修訂 後下達。3 月,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煙俊六)據此制定作戰方案,計 劃以華北方面的第十二軍、武漢地區的第十一軍和廣東地區的第二十三軍(共 17 個師團),分別實施京漢作戰(稱“扣”號)和湘桂作戰(稱“投”號)。 4 月 17 日夜起,日軍以 6 個師團(內 1 個坦克師團)和 5 個旅團(內 1 個騎 兵旅團)共 14.8 萬人,首先實施打通平漢鐵路的*豫中戰役。中國*第一戰區 湯恩伯、胡宗南部約 40 萬人,經月余戰鬥損失一半,至 5 月 25 日丟失鄭州、 許昌、洛陽等 38 座城市,日軍打通平漢鐵路。5 月 27 日起,日軍以 8 個師 團(後增至 9 個師團共約 36 萬人),發動*長衡戰役。中國*第九戰區以 16 個軍(約 30 萬人)抗擊。中國軍隊曾對日軍實施局部反擊,並堅守衡陽 47 天,但因指揮不力和部分高級將領投降而失敗。8 月 8 日日軍占領衡陽,控 制粵漢、湘桂鐵路。隨後日軍調整部署,設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統一指揮第十一、第二十三軍 8 個師團(約 10 萬人),於 8 月下旬開始*桂 柳戰役。中國*第四戰區以 9 個軍(約 10 萬人)抗擊。雖然中、美空軍握有 戰役制空權,且該地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但中國守軍兵力薄弱,缺乏機 動的預備隊,致使日軍於 11 月 10—11 日相繼攻占柳州和桂林,並直趨貴州 的獨山,11 月 24 日日軍占領南寧後繼續南下,於 12 月 10 日與駐越南日軍 會師於綏祿。至此日軍完成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此戰,中國因國民黨當局 積極反共、消極抗日,前方兵力薄弱,作戰準備欠周,戰略指導失誤,軍政 腐敗,8 個月內丟棄豫、鄂、湘、桂、粵、黔等省的 20 多萬平方公里國土、 146 座城市、7 個空軍基地和 36 個機場,使 6000 萬人民淪於日軍鐵蹄之下。 但日軍孤注一擲實施遠距離作戰,使戰線拉得更長,兵力更分散,戰略上陷 於更不利的態勢,其大陸交通線也僅成為一條空線。
潘菲洛夫師 蘇德戰爭中蘇聯戰功卓著的步兵師。以其第一任師長潘菲 洛夫(1893—1941)命名。1941 年 7—8 月間,在阿拉木圖市組建。番號為 第三一六步兵師,下轄 3 個步兵團和 1 個炮兵團。編入西北方面軍。同年 10 月中旬調人西方方面軍)屬第十六集團軍,參加*莫斯科會戰。在沃洛科拉姆 斯克地域,抗擊扑向莫斯科的德軍。11 月 16 日在杜博謝科沃車站附近,28 名勇士阻擊德軍坦克壯烈犧牲,以潘菲洛夫式英雄載入史冊。18 日師長潘菲 洛夫少將陣亡。根據國防委員會決定,該師被授予“近衛紅旗潘菲洛夫師” 稱號。1944 年又以解放列日察(Peжицa)再獲“列日察師”稱號。全師 在蘇德戰爭中共有 1.4 萬餘人立戰功,33 人獲蘇聯英雄稱號。
[ ]
豫中戰役 也稱“河南戰役”。日軍按*一號作戰計劃發動的*豫湘桂戰 役第一階段的作戰。代號為“扣”號作戰,以打通平漢鐵路為目標。1944 年 4 月 17 日夜起,日軍集結 14.8 萬人,由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 以主力從博愛、新鄉、開封一帶南渡黃河進攻豫中。中國*第一戰區湯恩伯、 胡宗南部 17 個軍約 40 萬人,沿黃河及平漢鐵路線地區憑工事阻擊。但湯部 腐敗,一戰即潰。22 日日軍占領鄭州。隨後日軍主力分兵 2 路,一路沿平漢 線南犯,連陷許昌、漯河,與由信陽北上的日第十一軍一部於 5 月 9 日會師 駐馬店,打通平漢線;另一路沿隴海線西攻,與由垣曲南渡黃河沿隴海線東 犯助攻之日軍合擊洛陽。中國洛陽守軍以輕武器抗擊日軍的坦克,9 次擊退 突入城內之敵,至彈盡援絕後突圍。5 月 25 日洛陽淪陷。此役中、美空軍進 行了支援,擊毀日軍飛機 160 余架、汽車和戰車約 70 輛。
豫南戰役 抗日戰爭中期中國軍隊抗擊日軍進攻豫南地區的戰役。1941 年 1 月 24 日起,日第十一軍為打通平漢路南半段,與晉南之敵會師潼關,以 及鞏固信陽占領區,糾集第三、第十七、第四十師團及第十三、第三十九、 第三十四師團各一部(約 15 萬人),分兵3 路沿乎漢線及其兩側向北大舉進 犯。豫南、豫東、皖北之日軍也出擊策應。中國*第五戰區以少數兵力遲滯敵 軍攻勢,將主力移至敵軍側背,在舞陽、上蔡、汝南、南陽等地猛烈側擊敵 軍,使敵傷亡 9000 餘人,並焚毀汽車 300 余輛。2 月 10 日日軍退回信陽, 雙方恢復原有態勢。
豫湘桂戰役 抗日戰爭後期日軍為打通從中國東北至越南的陸上交通 線而發動的戰略性戰役,又稱“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隨著日軍在太 平洋戰場上的失利,1943 年底日本大本營經*“虎號”圖上演習制定*一號作 戰計劃,企圖打通平漢、粵漢、湘桂鐵路,開闢中國大陸通向越南的交通線, 並摧毀美軍在中國西南的空軍基地,以改善其戰略態勢。1944 年 1 月間修訂 後下達。3 月,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煙俊六)據此制定作戰方案,計 劃以華北方面的第十二軍、武漢地區的第十一軍和廣東地區的第二十三軍(共 17 個師團),分別實施京漢作戰(稱“扣”號)和湘桂作戰(稱“投”號)。 4 月 17 日夜起,日軍以 6 個師團(內 1 個坦克師團)和 5 個旅團(內 1 個騎 兵旅團)共 14.8 萬人,首先實施打通平漢鐵路的*豫中戰役。中國*第一戰區 湯恩伯、胡宗南部約 40 萬人,經月余戰鬥損失一半,至 5 月 25 日丟失鄭州、 許昌、洛陽等 38 座城市,日軍打通平漢鐵路。5 月 27 日起,日軍以 8 個師 團(後增至 9 個師團共約 36 萬人),發動*長衡戰役。中國*第九戰區以 16 個軍(約 30 萬人)抗擊。中國軍隊曾對日軍實施局部反擊,並堅守衡陽 47 天,但因指揮不力和部分高級將領投降而失敗。8 月 8 日日軍占領衡陽,控 制粵漢、湘桂鐵路。隨後日軍調整部署,設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統一指揮第十一、第二十三軍 8 個師團(約 10 萬人),於 8 月下旬開始*桂 柳戰役。中國*第四戰區以 9 個軍(約 10 萬人)抗擊。雖然中、美空軍握有 戰役制空權,且該地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但中國守軍兵力薄弱,缺乏機 動的預備隊,致使日軍於 11 月 10—11 日相繼攻占柳州和桂林,並直趨貴州 的獨山,11 月 24 日日軍占領南寧後繼續南下,於 12 月 10 日與駐越南日軍 會師於綏祿。至此日軍完成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此戰,中國因國民黨當局 積極反共、消極抗日,前方兵力薄弱,作戰準備欠周,戰略指導失誤,軍政 腐敗,8 個月內丟棄豫、鄂、湘、桂、粵、黔等省的 20 多萬平方公里國土、 146 座城市、7 個空軍基地和 36 個機場,使 6000 萬人民淪於日軍鐵蹄之下。 但日軍孤注一擲實施遠距離作戰,使戰線拉得更長,兵力更分散,戰略上陷 於更不利的態勢,其大陸交通線也僅成為一條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