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明徹乘勝追擊,一舉攻克後梁的河東(今湖北松滋一帶),又在第二年(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兵臨江陵,引水灌城,梁明帝嚇得逃往紀南(今湖北江陵北)。眼看江陵城危在旦夕,北周也不想丟掉這個附庸,大將軍田弘率領周軍協助後梁軍隊日夜苦戰,終於打敗了陳軍。吳明徹見後梁後援強大,就勢退到公安,梁明帝才得以返回江陵,繼續維持他的傀儡政權。

  陳頊平定了華皎的叛亂,掃除了忠於文帝的勢力。光大二年年底,他借太皇太后(即陳蒨和陳頊的母親)的命令,廢掉陳伯宗,自立為帝,改元太建,是為陳高宗孝宣帝。又過了兩年,陳伯宗暴斃,年僅十七歲,其中的內幕,不消說,讀者大概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十、三十年後河東

  宇文護征討陳國,以為能夠乘人之危,結果得不償失,周、陳關係陷入僵局。宇文護派當年護送陳宣帝回國的杜杲出使陳國,向陳宣帝闡明利害,兩國才重新修好,避免了進一步的軍事衝突。

  宇文護急於與陳國講和,是利益使然。一方面,在長江流域作戰,北周的確不是經驗豐富的陳軍的對手;另一方面,北周也需要排除干擾,專心對付東方的強敵——北齊。

  北齊帝國家大業大,卻被高洋起了個壞頭,從立國之初,到最後滅亡,基本就是個“瘋子帝國”。不僅如此,北齊的皇帝普遍還有兩個特點:第一、長得帥,第二、短命。

  “長得帥”不難解釋,高歡是“長頭高顴,齒白如玉”,婁昭君也算鮮卑美女,他們後代的長相自然不會吃虧。唯一的例外是高洋,怎麼看也不像是高歡和婁昭君生出來的(有人推測,高洋出生前,高歡夫婦正好是在爾朱榮的軍旅之中,外界壓力過大,導致他先天發育上的缺陷),倒像撿來的一般,也怪不得婁昭君對他很不待見。

  “短命”是從高澄時代以來就一直保持的“傳統”:高澄被廚子刺殺,活了二十九歲;高洋酗酒,三十一歲上了西天;高殷更慘,十七歲就被叔叔高演殺害;高演在侄子死後不久就遭了報應,和高殷一樣,他在位的時間也不到一年。

  高演的死因,大致有三種說法。《資治通鑑》上說,有一次高演外出打獵,坐騎被一隻忽然竄出的大兔子嚇倒(沒錯,就是兔子!),狠狠地墜落在地,把肋骨給摔斷了,不治而亡。這是“摔死說”。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則說,高演生性至孝,母親婁昭君患病針灸,他握拳代痛,婁昭君的指甲抓入掌心,血流滿手。婁昭君病好了,高演則因為感染病菌去世。這是“病死說”。

  第三種說法源於《北齊書》和《北史》,野史又進行了演繹,說高演奪了帝位,殺了侄子,心神不寧,常在宮中看見高洋和楊愔等人的鬼魂飄來飄去,對他揚言報仇。高演害怕,漸漸精神恍惚,身心憔悴,便想用校場演武的方式驅鬼,不料坐騎被兔子嚇倒,墜地而亡。這種說法的後半部分與“摔死說”相似,但更具傳奇色彩,不妨稱為“嚇死說”。

  不管是哪種死法,臨終的高演一定是後悔不迭。婁昭君探病,向他反覆詢問高殷的去處,高演理虧,無言以對。老太后掩飾不住內心的悲憤,當場扔下一句話:“你不聽我的話,殺了他,活該抵命!”高演就這樣在痛苦和悔恨中死去了,終年二十七歲。

  高演是高氏兄弟中唯一不嗜殺的皇帝,除了殺害高殷,他沒有什麼劣跡。他革除高洋時代的弊政,重視官員的考核與任用,北齊朝政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時,高演志在富國強兵,一統天下,曾請太子中庶子盧叔武等人撰寫了《平西策》,作為與北周作戰的指導性文件。

  如果高演不殺高殷,是否就不會碰上大兔子,是否就不會早死,是否就可以帶領北齊走上康莊大道?我們不得而知。我們所知道的是,高演吸取哥哥高洋的教訓,沒有把皇位傳給太子高百年,下詔由弟弟長廣王高湛入繼大統,並且告誡他說:“高百年無罪,你可將他好好安置,不要學我。”

  北齊的皇帝寶座,繼續按照兄終弟及的模式向下傳,輪到了高歡第九個兒子高湛的手中。高湛就是北齊世祖武成帝。

  高湛外表俊美高大,是符合北齊皇帝特徵的典型帥哥。漂亮孩子誰不喜歡?高歡也不免俗,對他格外鍾愛,與柔然和親時,為他迎娶了阿那瑰可汗的孫女。父母過度的溺愛沒有造就經天緯地的男子漢,倒是把高湛慣成了一個無德無才的繡花枕頭。

  高演做上皇帝,高湛出了不少力。高演懷疑高殷時,他也在鄴城,心不自安,就找來宗室高元海,求教應對策略。高元海不冷不熱地回答說:“皇太后身體健康,皇上孝悌友愛,殿下不必胡思亂想!”高湛急了,發火說:“我找你來是聽這些的嗎?”他把高元海關在自家後堂,逼他想對策。高元海沒辦法,繞著床折騰了一宿,提出上中下三策,並聲明:“依我看,這三個策略殿下一個也不會用。”

  高湛也不生氣,馬上讓高元海說上策。高元海說:“殿下效仿漢朝的梁孝王,帶上少數幾個貼身侍從去晉陽,先見太后,請求哀憐,然後再去見皇上,交出兵權。直到老死,不問朝政。此為上策。”高湛覺得不妥,接著問中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