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最壞的手段就是,一面唱著高調要送陳昌回國,一面又不給予政治與軍事上的支持,白白把一隻潛力股給炒成了垃圾股。
偏偏陳昌還不識趣,完全沒有乃父遺風,回國之前得意洋洋地給堂兄寫了封信,滿懷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言辭間很不客氣。
陳文帝看了信差點沒氣樂,就這副吃相還跟我搶帝位呢!不過表面文章還得做足,他找來侯安都(武帝時代的名將杜僧明、周文育都已去世,只剩下侯安都了),愁容滿臉地說:“太子就要回來了,我只求一塊封地,做藩王終老此身。”
侯安都耿直,當下答道:“自古哪有天子被代的道理?微臣愚鈍,不敢奉詔!”他表示願為文帝“分憂”,去接陳昌。
陳昌滿面春風地登上“祖國”迎接他的大船,渡過長江後,就變成了一具屍體。侯安都上報:大船在江中損壞,皇弟不幸溺亡。
陳文帝得報,親自出城,在堂弟的棺柩前演了一出“貓哭耗子”的大戲,繼而頒旨,以王禮厚葬陳昌。
陳昌丟了性命,但是北周手裡的另一名南陳皇室成員陳頊,卻幸運得多,畢竟他是陳文帝的親弟弟。經過談判,陳文帝同意割讓西南的黔中、魯山兩地(今湖北、重慶交界一帶),於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換回了陳頊。在陳文帝的扶植下,陳頊青雲直上,成為文帝重要的左膀右臂。
陳文帝繼續鞏固他的統治:向西,他命侯瑱奪回了北周占據的湘州(今湖南長沙)和巴州(今湖南嶽陽);向南,他先後討滅了豫章(今江西南昌)的熊曇朗、東陽(今浙江金華)的留異、晉安(今福建福州)的陳寶應和臨川(今江西撫州)的周迪。這些人都是出身溪、越等族的土豪酋帥,割據一方,時降時叛,朝廷有外敵的時候,無力搭理他們,只能以籠絡安撫為主,等到外患消除,他們也就如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頭了。
至此,陳國才真正擁有了整個江南之地,雖然領土比梁代少掉了一半,但老百姓好歹可以過上幾天太平日子了。
陳文帝即位時的年號是“天嘉”,取梁武帝早期年號“天監”的前一個字和宋文帝年號“元嘉”的後一個字組合而成,由此我們可以窺見陳文帝的治國施政理想。陳文帝確有這兩位皇帝當年的風采,他早年了解民間疾苦,因此崇尚節儉,寬徭薄賦,休養生息;他又實行了南朝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土斷,有效增加了財政收入,使得國家經濟逐漸從侯景之亂後的破敗中恢復過來。
人無完人,陳文帝到了後期就沒有那麼勤政了,人也變得喜好猜忌。他賜死了擁立有功的侯安都,又效法梁武帝,玩起了捨身歸佛的“遊戲”(南朝的佛事並沒有因為梁武帝的滅亡而蕭條,反而在陳代掀起新的高潮,自陳武帝開始的幾位君主都是佛教的忠實信徒)。
所幸,陳文帝在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因病去世,沒有像梁武帝那樣晚節不保。可是有些人就沒那麼幸運了,比如他的“同志”韓子高。
九、華皎反陳
韓子高的原名叫做韓蠻子,另有一說他姓陳,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很低微,卻長得無比艷麗,猶如女子。侯景之亂爆發的時候,他年方十二歲,流落在民問,遭遇亂兵的追殺。說來也奇,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士兵見了梳著一頭總角童髻的韓蠻子,竟沒有一個忍心下手。韓蠻子憑著他異乎常人的美貌,一次次從死人堆中逃了出來,保全了性命。
侯景覆滅時,韓蠻子寄寓在建康。他與大隊難民一起,跟隨出鎮吳興的陳蒨的南下車隊,準備回山陰老家。陳蒨本人也是帥哥,可一看到韓蠻子,還是吃了一驚,他問韓蠻子:“你想要榮華富貴麼?何不跟著我呢?”韓蠻子大約也被陳蒨的英武之氣所震撼,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陳蒨覺得“蠻子”這名字不好聽,也不大氣,給他改名為子高。
從此,韓子高與陳蒨出雙入對,形影不離。韓子高懂得體貼,又善解人意,把性格有些急躁的陳蒨伺候得十分周到。陳蒨則讓韓子高學習騎射、兵法,使他逐漸成長為手下一員膽略過人的得力幹將。按照馮夢龍所編撰的《情史》的說法,兩人間遠勝過主僕之情,更有甚者,陳蒨在當皇帝以前,有一回對韓子高說:“人們都說我有帝王相,如若成真,我就冊封你做我的皇后。”令韓子高感動不已。(明代作家王驥德的雜劇《男王后》,便由韓子高與陳蒨這段不倫情事引申開去)
陳蒨做皇帝後,終究囿於世俗之見,沒能封韓子高為皇后,但也對他大加封賞,任命他為右軍將軍,負責台城的防務。平定王琳後,韓子高更是統率重兵,深受陳文帝的信任,在幾次平定地方叛亂的戰役中都有出色表現。天嘉六年(公元565年),韓子高升任右衛將軍,一時位高權重,成為朝中不可輕視的人物。
然而,韓子高的地位過分地依附於陳文帝,一旦陳文帝駕崩,他也就大禍臨頭了。
陳文帝臨終前擔心十三歲的太子陳伯宗難堪大任,提出把皇位傳給弟弟安成王陳頊,陳頊淚流滿面、執意推辭。陳文帝顯然是在試探陳頊的底(正與宇文泰的手段不謀而合),因為在此之前,陳文帝曾與五兵尚書孔奐、中書舍人劉師知、尚書僕射到仲舉等人商議改立陳頊為儲君,遭到眾人的一致反對,便打消了這一念頭,還對孔奐等人大為讚賞。
偏偏陳昌還不識趣,完全沒有乃父遺風,回國之前得意洋洋地給堂兄寫了封信,滿懷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言辭間很不客氣。
陳文帝看了信差點沒氣樂,就這副吃相還跟我搶帝位呢!不過表面文章還得做足,他找來侯安都(武帝時代的名將杜僧明、周文育都已去世,只剩下侯安都了),愁容滿臉地說:“太子就要回來了,我只求一塊封地,做藩王終老此身。”
侯安都耿直,當下答道:“自古哪有天子被代的道理?微臣愚鈍,不敢奉詔!”他表示願為文帝“分憂”,去接陳昌。
陳昌滿面春風地登上“祖國”迎接他的大船,渡過長江後,就變成了一具屍體。侯安都上報:大船在江中損壞,皇弟不幸溺亡。
陳文帝得報,親自出城,在堂弟的棺柩前演了一出“貓哭耗子”的大戲,繼而頒旨,以王禮厚葬陳昌。
陳昌丟了性命,但是北周手裡的另一名南陳皇室成員陳頊,卻幸運得多,畢竟他是陳文帝的親弟弟。經過談判,陳文帝同意割讓西南的黔中、魯山兩地(今湖北、重慶交界一帶),於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換回了陳頊。在陳文帝的扶植下,陳頊青雲直上,成為文帝重要的左膀右臂。
陳文帝繼續鞏固他的統治:向西,他命侯瑱奪回了北周占據的湘州(今湖南長沙)和巴州(今湖南嶽陽);向南,他先後討滅了豫章(今江西南昌)的熊曇朗、東陽(今浙江金華)的留異、晉安(今福建福州)的陳寶應和臨川(今江西撫州)的周迪。這些人都是出身溪、越等族的土豪酋帥,割據一方,時降時叛,朝廷有外敵的時候,無力搭理他們,只能以籠絡安撫為主,等到外患消除,他們也就如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頭了。
至此,陳國才真正擁有了整個江南之地,雖然領土比梁代少掉了一半,但老百姓好歹可以過上幾天太平日子了。
陳文帝即位時的年號是“天嘉”,取梁武帝早期年號“天監”的前一個字和宋文帝年號“元嘉”的後一個字組合而成,由此我們可以窺見陳文帝的治國施政理想。陳文帝確有這兩位皇帝當年的風采,他早年了解民間疾苦,因此崇尚節儉,寬徭薄賦,休養生息;他又實行了南朝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土斷,有效增加了財政收入,使得國家經濟逐漸從侯景之亂後的破敗中恢復過來。
人無完人,陳文帝到了後期就沒有那麼勤政了,人也變得喜好猜忌。他賜死了擁立有功的侯安都,又效法梁武帝,玩起了捨身歸佛的“遊戲”(南朝的佛事並沒有因為梁武帝的滅亡而蕭條,反而在陳代掀起新的高潮,自陳武帝開始的幾位君主都是佛教的忠實信徒)。
所幸,陳文帝在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因病去世,沒有像梁武帝那樣晚節不保。可是有些人就沒那麼幸運了,比如他的“同志”韓子高。
九、華皎反陳
韓子高的原名叫做韓蠻子,另有一說他姓陳,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很低微,卻長得無比艷麗,猶如女子。侯景之亂爆發的時候,他年方十二歲,流落在民問,遭遇亂兵的追殺。說來也奇,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士兵見了梳著一頭總角童髻的韓蠻子,竟沒有一個忍心下手。韓蠻子憑著他異乎常人的美貌,一次次從死人堆中逃了出來,保全了性命。
侯景覆滅時,韓蠻子寄寓在建康。他與大隊難民一起,跟隨出鎮吳興的陳蒨的南下車隊,準備回山陰老家。陳蒨本人也是帥哥,可一看到韓蠻子,還是吃了一驚,他問韓蠻子:“你想要榮華富貴麼?何不跟著我呢?”韓蠻子大約也被陳蒨的英武之氣所震撼,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陳蒨覺得“蠻子”這名字不好聽,也不大氣,給他改名為子高。
從此,韓子高與陳蒨出雙入對,形影不離。韓子高懂得體貼,又善解人意,把性格有些急躁的陳蒨伺候得十分周到。陳蒨則讓韓子高學習騎射、兵法,使他逐漸成長為手下一員膽略過人的得力幹將。按照馮夢龍所編撰的《情史》的說法,兩人間遠勝過主僕之情,更有甚者,陳蒨在當皇帝以前,有一回對韓子高說:“人們都說我有帝王相,如若成真,我就冊封你做我的皇后。”令韓子高感動不已。(明代作家王驥德的雜劇《男王后》,便由韓子高與陳蒨這段不倫情事引申開去)
陳蒨做皇帝後,終究囿於世俗之見,沒能封韓子高為皇后,但也對他大加封賞,任命他為右軍將軍,負責台城的防務。平定王琳後,韓子高更是統率重兵,深受陳文帝的信任,在幾次平定地方叛亂的戰役中都有出色表現。天嘉六年(公元565年),韓子高升任右衛將軍,一時位高權重,成為朝中不可輕視的人物。
然而,韓子高的地位過分地依附於陳文帝,一旦陳文帝駕崩,他也就大禍臨頭了。
陳文帝臨終前擔心十三歲的太子陳伯宗難堪大任,提出把皇位傳給弟弟安成王陳頊,陳頊淚流滿面、執意推辭。陳文帝顯然是在試探陳頊的底(正與宇文泰的手段不謀而合),因為在此之前,陳文帝曾與五兵尚書孔奐、中書舍人劉師知、尚書僕射到仲舉等人商議改立陳頊為儲君,遭到眾人的一致反對,便打消了這一念頭,還對孔奐等人大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