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殿之上,婁昭君端坐正中,皇帝高殷和太后李祖娥側立一旁。高演進言:“楊愔等人獨擅朝權,恐為大害,已為兒臣拿下,聽候處置。”

  高殷聽了這話,又驚又怕,結巴半天也說不出一個字。婁昭君指著高殷、李祖娥大罵:“你用的什麼大臣,竟想謀害我兩個兒子,下一個是不是輪到我了啊?哼,怎能讓我母子受這個漢人老太婆的擺布!”李祖娥戰戰兢兢,趕忙磕頭謝罪。(李祖娥出身趙郡李氏,是關東的大家閨秀,因此被婁昭君指稱為漢人老太婆)

  最後高殷被迫向婁昭君表態:“此事由叔父全權處理,兒臣不會庇護任何漢臣。”自此宮廷政變成功,一眾執政輔臣都被砍頭,楊愔、燕子獻、可朱渾天和、鄭頤和宋欽道的子女全部處死,五家的兄弟統統貶除官職。

  高演被封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不過他還沒有馬上奪取皇位的意思。鮮卑貴族都給他施加壓力,勸他採取行動。高演心中猶豫,暗中找心腹王晞商量。

  王晞是王猛的後代,很有謀略,是高演手下難得的智囊人才。漢人的身份讓他與鮮卑人的關係處得不好,所以高演白天不公開與他親密交往,晚上才接他到府中密談。

  王晞分析說:“朝廷以前有人要謀害殿下,殿下倉促反抗,已非人臣所為。皇上現在看見殿下,有如芒刺在背,君臣猜忌,豈能長久!殿下有意謙讓退避,只恐違反天意,敗壞先帝(指高歡)基業。”

  高演佯怒道:“愛卿怎敢有這種言論,我得把你法辦!”

  王晞說:“天理人心,全是此意,我才敢冒掉腦袋的危險啊!”

  高演當然想當皇帝,只是不了解形勢是否對己有利,聽了王晞的話,他才心中有數。高演上上下下又做了一番調查,確定朝野都希望結束高殷的傀儡角色,就大膽開口,跟母親婁昭君說:“天下人心未安,需要早定名位。”

  婁昭君起先已有此意,也沒什麼好反對的,便下詔廢高殷為濟南王,由高演在晉陽繼立為帝,改元皇建,是為北齊肅宗孝昭帝。婁昭君一再叮囑高演,無論如何,不得傷害高殷,高演滿口應承。可過了半年,有人風傳高殷居住的鄴城有“天子氣”,高演就命人把高殷送到晉陽,掐死了他。

  七、弒君之最

  北齊孝昭帝高演廢侄自立的前後一年內,南方的陳國和西方的北周也各自更換了皇帝。表面上看,陳、周兩國的政權接替顯得要比北齊正常和平穩,而實際上,平穩的背後都另有隱情,尤其是北周的權臣宇文護,還捎帶著打破了一項弒君紀錄。

  北周明帝宇文毓的鮮卑名叫做統萬突。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宇文泰還在統萬城擔任夏州刺史,宇文毓降生,因而得名。“突”字的含義,依照陳寅恪先生的考證,可能取自鮮卑詞Bargatun的尾音,意思是火神、勇士。這位統萬城出生的“勇士”在登上北周天王寶座的時候,年已二十四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比起年少輕狂的宇文覺,明帝宇文毓要穩重許多。

  正史對於明帝的評價不錯,固然夾雜一部分的溢美之辭(統一天下的隋朝,繼承的是北周的正統,北周帝王尤其是前期的幾位,形象自然顯得要比同時期的北齊和南陳帝王高大),但我們仍能勾勒出他的一些特點。總體而言,明帝性格寬厚、仁慈,有些像同時期的北齊短命皇帝高殷,但是他在宗族中的關係很好,這一點就比不討祖母喜歡的高殷要強許多。宇文覺被廢,他成為理所當然的君主,沒有在北周朝野引發任何異議。

  明帝的仁厚絕不是表面上的做作,而源於他本身的文化修養。他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不但文筆極佳,還寫得一手好詩。即位第二年的秋天,他回到小時候居住過的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心中感觸萬千,便賦了一首五言詩:

  〖玉燭調秋氣,金輿歷舊宮。

  還如過白水,更似入新豐。

  霜潭漬晚菊,寒井落疏桐。

  舉杯延故老,令聞歌大風。〗

  詩文遠追漢高帝衣錦還鄉、歌詠《大風歌》的情懷,詞句之間既透出文人的感傷,又顯露帝王的氣概,確實很難得。有意思的是,這首詩的形式與風格與當時典型的北朝民歌相去甚遠,卻與南朝的齊梁詩體沒什麼差別,甚至比齊梁文人的五言詩更加工整、成熟,非常接近於唐代的律詩。

  明帝具有如此深的漢化程度,他當然懂得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仁。他治理岐州半年多,實行了不少體恤老百姓的政策,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做天王后,他在詔書中開誠布公地闡釋他的治國理念:“帝王之道,以寬仁為大。”凡是在前朝犯了輕罪而被重判,或者因為他人之罪而受牽連的,一律給予糾正;對於因戰爭被虜為奴的,也全部釋放。

  接下來,明帝又著手實施改革。北周的州郡區劃沿襲北魏,北魏的政治經濟中心一直在關東,關中地區的設置相對簡單,比如長安所在的雍州就只分五個郡。隨著西魏-北周政權的穩固與擴張,大批居民從關東和南方遷入關中,舊的行政資源有所不足。明帝認識到這一情況,重新調整地方機構,將雍州分為十二郡,並且在河東、河南靠近北齊的地區,增設了六個州,以適應新的社會格局。同時,明帝下詔,居住在北周的鮮卑人,以後均改稱為京兆人(京兆,即秦漢以來長安的行政區的別稱),繼宇文泰改郡望的政策之後,進一步鞏固了關隴集團的本位意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