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天,劉備門前來了一位文質彬彬的訪客。劉備立即與之見面,一番簡短談話後,覺得此人談吐不凡,不是凡庸之輩,於是盛情款待,傾心交談。要知道,古代當刺客的,情況正好與當今相反,並非個個都是謀財害命的壞蛋歹徒,往往還是具有堅定信仰的正派人物,比如《史記》的《刺客列傳》中,包括荊軻在內的五位刺客,就是如此。那劉平聘請的刺客,也是一個非凡之輩。他從劉備的言談舉止當中,看出這位劉長官,並非如劉平所言,是卑劣不堪的社會垃圾,反而倒是一位真心在平原國保境安民,而且胸襟才情難得一見的英雄。於是惺惺惜惺惺,斷然如實向劉備說出自己的身份和來意,然後飄然遠走高飛。這正是:

  真心治理平原國,刺客來臨得脫身。

  但是,劉備雖然沒有丟掉性命,不久之後卻丟掉了他苦心經營的平原國,要知其中詳情,請看下文分解。

  五 解救孔融

  話說劉備在青州的平原國,做出了顯著的政績,站穩了自己的腳跟。他又開始注意做另外一件大事。什麼大事?就是謀求在更大的範圍和更高的層次上,提高自己的社會聲譽。你會有疑問了,這社會聲譽不是很虛無縹緲的東西嗎?劉備把它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理由是啥?目的又是啥呢?請聽我細說端詳。

  現今常說的要融入主流社會,其實並不是新鮮玩意兒,這一觀念早在當時就已經有了。東漢後期以來,作為社會主流群體的士大夫階層,有一種風氣盛行,就是極為重視個人在社會上的聲望和名譽。這是清流士大夫與宦官群體作殊死鬥爭中,一種與對方劃清界限的排他性政治手段。有聲望名譽者,就能得到主流社會群體,即士大夫階層的認同,成為現今常說的“圈子裡面的人”,從此在政界不受他們的排斥和鄙視。反之,哪怕你當了三公九卿的高官,清流士大夫也不會與你交往,而且堅決拒絕你進入他們的社交沙龍。

  提高個人聲望名譽最有效的途徑,便是爭取得到某位掌握了聲望名譽評定權的重量級權威大名士,對你的賞識和讚美。因此,當時熱心仕途者,總要想方設法博得大名士的青睞和好評。比如曹操,他雖然是朝廷首席高官太尉的公子,也要在入仕之前廣交名士,甚至逼迫掌握話語權的大名士許劭,給他一個“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評價。當時形容這種評價,對人才的政治命運有“噓枯吹生”之神奇效用,意思類似於起死回生,而後世的“吹噓”一詞,也由此而來。

  至於劉備,他和曹操一樣,都在家庭背景和個人經歷上,留下過相當黯淡的一頁。曹操的祖父是大宦官,而劉備則是偏僻農村窮家小戶的兒子。曹操早年有一段胡作非為的荒唐日子,而劉備此前的個人經歷,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光彩篇章。兩人此前都完全游離於社會主流群體,即士大夫階層之外。彌補自己這方面先天性致命缺陷的辦法,曹操是廣交名士,甚至逼迫大名士許劭給他好評價;這種做法倒是很符合曹操的個性,但是劉備做不出來,再說也沒有這樣做的客觀條件。對於劉備而言,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今後為人處世,要特別注意嚴格遵循道義的原則,充分尊重社會主流的公正輿論,才有可能爭取到主流社會士大夫集團的認同,從而在事業上有更大的發展。明白了以上社會政治大背景,那麼對他這時為何有如此考慮,就一點不奇怪了。

  不久,劉備就得到一個提高聲名的好機會。

  青州中部有一個北海國,北海國的國相,是當時海內第一流的大名士孔融。孔融字文舉,兗州魯國魯縣人氏,系至聖先師孔夫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出自名門不說,而且因得聖人基因之遺傳,“幼有異才”,兼具美德。年僅四歲時,每與諸位兄長共食梨,他總是只取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年齡小,按規矩應當吃小梨。”

  此事引起宗族人的驚奇,也給後世留下了“孔融讓梨”的美談。及長,孔融好學不倦。十六歲時,因冒死收留被宦官追捕的黨錮名士張儉,他一下子成為名滿天下的人物。入仕之後,孔融不避危險,頻頻糾舉宦官們違犯法紀的親戚,聲譽益隆,以致時人對之有如下的評價:“孔文舉於時英雄特傑,譬諸物類,猶眾星之有北辰,百穀之有黍稷,天下莫不矚目也。”

  董卓入京,胡作非為。孔融在朝,時時以正言諫止之,引起董卓的反感。董卓本想下令殺死孔融以泄憤,後來考慮到此人名聲太大,不宜親自動手,便用了一個借刀殺人之計,把孔融派到青州北海國去任國相。

  原來此時的北海國,乃是黃巾餘眾活動得最為頻繁的地區。董卓想:不要看你孔融清談干雲,聲名高漲,叫你一介書生去北海應付那亂鬨鬨的局面,不出數月就要喪命於黃巾的刀劍之下,看你那時是嘴巴硬,還是脖子硬!

  果不其然,孔融剛剛來到北海國的治所劇縣(在今山東昌樂縣西),腳跟還沒有站穩,西面冀州的二十萬黃巾軍,就像潮水一般湧進了北海國境內。孔融勢單力薄,哪裡抵抗得住,只好向南撤退到朱虛縣(在今山東臨朐縣東南),陸續收容了流亡百姓四萬多人,勉勉強強開始履行自己施政理民的職責。不料剛剛才打開一個小局面,南面一股黃巾軍又殺到朱虛縣。孔融被迫取道東北,又退到都昌縣(在今山東昌邑縣西)。眼見前面已經是波濤洶湧的渤海,完全無路可退了,他只得橫下一條心,率領殘部依據都昌縣的城池固守。同時,連忙派遣一位智勇雙全的勇士,突出重圍,直奔西面六百里外,去向平原國的劉備緊急求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