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四篇 家財萬貫,聚之有“道”——和珅的斂財之道

  第一章 千里為官只為財——貪污受賄廣積家產

  做官清,不得升

  “行賄是行賄者的通行證,廉明是廉明者的墓志銘”,行賄受賄歷來是官場中無法根除的毒瘤,也是官場腐敗的例證。像和珅這種乾隆面前的大紅人,手眼通天,向他行賄的人更是多得數不勝數。和珅在這方面也是毫不手軟,經常直接向各級官員索賄。

  和珅向來陪伴在乾隆身邊,隨時伺候他,當然可以打著皇帝的名義索要錢物。御駕所經之處,即是他向各地官員勒索錢財的大好時機。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第五次南巡。和珅在沿途省份大加勒索,狠狠地敲了地方官員的竹槓。途徑揚州時,乾隆見揚州市井繁華,人民安居樂業,心中不免高興,對揚州當地的官員大家封賞,並賜宰眾鹽商,一時間君臣都樂開了花。於是乾隆在揚州行宮大排筵宴,好不熱鬧。

  宴罷,和珅卻暗中將兩淮鹽政征瑞叫到面前,非常詭秘地向他提起了一樁舊案,是十幾年前的一件事情。原來,自乾隆十一年至三十二年的二十多年間,兩淮預先提取鹽行共約四百九十萬兩,共得合銀一千餘萬兩,然而,歷屆的鹽政將這筆資財均未奏請充公。此案終於在乾隆三十三年案發,雖然兩淮鹽政及各地與此牽連的官吏都受到了嚴懲,可是接任的鹽政卻仍然以各種藉口遲遲不願上繳,總是應付了事。直到乾隆四十四年的十幾年間,一直沒有還完,仍欠內務府五百多萬兩。後來和珅才將這個肥差安排給了向自己行賄的征瑞。

  這次和珅陪同乾隆一起到了揚州,和珅親自見到了揚州的富庶,而且此地鹽商眾多,個個生活奢靡,這才覺得征瑞平時給自己的進獻實在是太少了,心中非常不滿,但又不好明說。於是,便藉機向他舊事重提,準備再多勒索些錢財。和珅說完後,又陰陽怪調地說:“你欠的一千多萬兩銀子,好像沒有還多少啊?為什麼不還完?是誰給你們說話,讓皇上給你們減免的?而你自己從中又收了多少銀子,你我也都清楚。大家都是聰明人,皇上若問起這件事來,知道你這麼多年還沒有還上,定會勃然大怒,到時候可別說我和某沒有提醒你啊!”和珅的這句話是赤裸裸的威脅和恫嚇,征瑞豈會看不出來?他的兩淮鹽政職位本來就是靠著和珅才得來的,倘若和珅變臉,自己就沒法發財了,為了保住這個掙錢的職位,征瑞只能唯唯諾諾地不住點頭:“小的每年向上交納十萬兩,其他的節日也斷斷不曾少過,希望大人能體諒下官的難處,小人這就回去籌措銀兩,請大人儘管放心。”

  和珅本來就是衝著銀子來的,他見征瑞明白了自己的用意,而且表現得又如此聽話,就換了一副舒緩的口氣說:“其實說到底,你也只是為皇上辦事,你若實在還不上內務府的銀兩,也不必過於緊張。這中間環節眾多,皇上還能太為難你不成?再說皇上此次南巡,你接待周全,博得龍顏大悅,對你不還進行了封賞,這不是,還賞賜你頂戴花翎。”說完才拿出皇上的賞賜的物品給他。

  征瑞見和珅這麼說,而且皇帝還賞賜禮物給自己,這才稍稍平靜下來,當夜召集心腹鹽商,籌措了銀兩,給和珅送去了十萬兩白銀,這才暫時安慰了和珅。

  雖然如此,征瑞兩淮鹽政的職位不久還是被和珅藉故給除去,轉而給了揚州鹽商汪如龍,後來征瑞打聽才得知是汪如龍給和珅送了整整二十萬兩白銀,難怪和珅要摘他的帽子給別人了,和珅拿錢辦事果然神速。

  在和珅眼裡,他覺得接受屬下的賄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替人辦事當然要拿報酬,只是和珅不僅暗地裡索賄,還明目張胆地勒索敲詐,只要他看中的東西,他甚至會毫不客氣地當面索要。

  朝廷派往各地的封疆大吏每隔幾年就會回京述職,以讓皇上了解全國各地的治理情況,每次進京都會攜帶一些本地的珍稀之物進獻給皇上。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月,兩廣總督孫士毅從安南前線回京述職。總督掌管一省或幾省的行政,是朝廷中的大官,一般都是皇帝極其信任之人才能接任。他們在朝中的地位很高。一般官員對他們都非常敬畏。唯獨和珅妄自尊大,就連王爺公卿也怕他三分,總督更不會入他的法眼。

  孫士毅一到京城就前往金鑾殿面君,在宮門之外遇見和珅,和珅一眼就看到他手中拿著一個東西,想來是要進獻給皇上的。向他要來一看,原來是一個用珍珠做成的鼻煙壺,做工非常精巧,是世間罕見的絕品。和珅一見便愛不釋手,連連稱讚。臨分別時,和珅對孫士毅說:“孫大人,這件玩物肯轉賜下官否?”孫士毅對和珅受賄貪污早有耳聞,現在竟然當面索要,一時無法回話。只得如實回答:“此物本要進獻給皇上,而且早已奏明。蒙和大人喜愛,本應贈與和大人,怎奈這樣一來下官不好向皇上交代,還望和大人體諒下官的為難之處。下次進京,我再為和大人另行準備禮物,您意下如何?”和珅沒想到孫士毅竟然駁他的面子,但既然是獻給皇上的,他也不好發作,只好掩飾說:“孫大人不必掛在心上,我方才只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君子不奪人之愛嘛!”孫士毅見和珅這麼說,以為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