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劉邦、項羽,此時都是楚懷王名義下的“楚軍”。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讖,到此完全實現。
初冬的這一日,何其蒼茫!
嬴姓子孫的這一幕,何其屈辱!
天道也許真的有一種輪迴,人間也許真的不容有太多的戾氣。
從東海之濱西遷的贏姓一族,至此已有千年歷史。散居在西戎的老秦人,從秦襄公八年建國,至此已有563年歷史。
熬了千年百年,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至此卻僅有15個年頭。秦帝國,成了中國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統一政權。
此時距秦始皇歸天之時,僅有三年。
子孫不肖,龍種無存。
咸陽之郊的落日,灑落的是無邊血色……
秦亡之時的咸陽,一派惶恐。劉邦的這一支“楚軍”進了咸陽,難免不被這超級花花世界所眩惑。就連主帥劉邦入了咸陽,看見秦宮裡錦繡帷帳、寶馬良犬、金銀珠寶、美貌婦女數以千計,眼睛也都直了。他一個基層治安隊長,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能踏進這天上人間?於是起了意,要在秦宮裡住下。
他手下的猛將樊噲,早年是屠狗的出身,估計見過點世面,力勸劉邦出宮去住,劉邦卻不聽。
謀士張良深謀遠慮,對劉邦說:“秦無道,所以沛公您才能到此一游。要想為天下除去殘賊,就應以儉樸為本。現在咱們剛剛入秦,就安於享樂,這就是助紂為虐呀!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沛公您就聽樊噲的話吧。”
劉邦聽了,覺得有道理,就下令封存宮中的財寶,還軍霸上。
這是天助劉邦,給了他像張良這樣一個頭腦清醒的謀臣,劉邦也正因為在大勝之後保持了克制,才創下了身後幾百年的江山,沒有像草寇那樣一閃即逝。
他聽從了張良的建議,召集咸陽周圍諸縣的父老,宣告說:“我曾與諸侯約定,先入關者為王,那麼我就應該是關中王。我現在與各位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竊抵罪。其餘的秦朝法律,一概廢除。各位公務人員盡可安居如故。我之所以來,是為民除害,並不想搶東西,請諸君不要怕。我還軍霸上,就是要等諸侯來以後,再制定合適的約束之法。”
第三十三章尾聲(2)
這話說得文明謙恭,從此留下一句千古成語——“約法三章”。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關於劉邦入咸陽後的情境,為漢代司馬遷所述,是否其中有隱惡揚善,不得而知。也有人堅持認為,劉邦軍進了咸陽後,也是殺人放火搶東西,連帶搶女人。由於形勢太亂,才有樊噲、張良的擔憂與勸諫。
只是有一點很關鍵:劉邦從善如流,撤出咸陽,他也就沒有做史上第一個“李自成”。
且說項羽在巨鹿之戰後,逼降了章邯,章邯在項羽面前痛哭流涕,訴說趙高專權之事。項羽惺惺相惜,拋棄了殺叔之仇,封章邯為雍王,留在楚軍中做了高參。章邯的舊部,也就是20萬秦軍降卒,都歸併楚軍,大軍從河北向西進發。
此時,項羽這位上將軍,已不僅僅是楚懷王的上將軍了,而是諸侯一致擁戴的上將軍。跟隨項羽西行的,有趙、齊、燕諸侯之軍,整個大軍的總兵力有60餘萬。
大軍走到新安(今河南澠池東),諸侯軍中過去受過秦人虐待的士兵,與秦軍降卒發生了衝突,每每折辱這些“起義士兵”。秦降卒心生怨恨,都埋怨章邯是瞎胡鬧。
這情況報告到了項羽那裡,項羽便召來英布、蒲將軍商議:“秦卒這麼多,其心不服,到關中後他們若是不聽招呼,就麻煩了,不如全都殺了吧。”
一番部署之後,40萬楚軍及盟軍於夜晚突然行動,連殺帶坑,幹掉了秦軍降卒20萬人。
秦降卒固然無辜,但是在53年前,他們的爺爺輩坑殺趙降卒的時候,也不曾手軟過。
古代通信不發達,戰亂時更是消息阻隔。項羽此時並不知道劉邦友軍已到了哪裡,只是帶領40餘萬大軍悶頭向西疾行,要去奪取咸陽。
可是走到函谷關,先鋒軍驚奇地發現,關上守軍已不是秦軍,而是劉邦的部下了。關上士卒說,沛公有令,不放任何軍隊進入。項羽這才知道,劉邦早已進占咸陽,接受秦王子嬰之降了。
項羽頓時大怒,令英布攻破了函谷關。然後帶領全隊人馬,怒氣沖沖闖入關中,進軍到戲亭之西的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停下來,對劉邦擺下了威脅之陣。
這個地方,是以前陳勝的部將周文大軍進駐的地方,一腳就能踢開咸陽大門。
項羽擺出這個姿態,就是要以武力威脅劉邦就範。
劉邦大軍10萬,此時都已從咸陽撤出,駐在霸上。兩軍僅隔四十里,內訌一觸即發。
劉邦軍中有個叫曹無傷的小官,見項羽人多勢眾,就當了叛徒,偷偷告訴項羽,劉邦有意稱關中王,並打算任用子嬰為相。
范增分析了形勢,也對項羽說:“劉邦這個流氓分子,貪財又好色,如今居然退出咸陽,女色財寶一點不沾,其志可謂不小,應趕緊殺掉。”
項羽聽了鼓動,大怒:“明天一早,讓士卒吃頓好飯,擊破沛公軍!”
就在這個關鍵的夜晚,項羽的另一個叔叔項伯,因張良對他有過救命之恩,怕張良也被項羽一勺燴了,就偷偷跑到霸上劉邦軍營中,約張良一塊兒逃跑。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讖,到此完全實現。
初冬的這一日,何其蒼茫!
嬴姓子孫的這一幕,何其屈辱!
天道也許真的有一種輪迴,人間也許真的不容有太多的戾氣。
從東海之濱西遷的贏姓一族,至此已有千年歷史。散居在西戎的老秦人,從秦襄公八年建國,至此已有563年歷史。
熬了千年百年,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至此卻僅有15個年頭。秦帝國,成了中國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統一政權。
此時距秦始皇歸天之時,僅有三年。
子孫不肖,龍種無存。
咸陽之郊的落日,灑落的是無邊血色……
秦亡之時的咸陽,一派惶恐。劉邦的這一支“楚軍”進了咸陽,難免不被這超級花花世界所眩惑。就連主帥劉邦入了咸陽,看見秦宮裡錦繡帷帳、寶馬良犬、金銀珠寶、美貌婦女數以千計,眼睛也都直了。他一個基層治安隊長,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能踏進這天上人間?於是起了意,要在秦宮裡住下。
他手下的猛將樊噲,早年是屠狗的出身,估計見過點世面,力勸劉邦出宮去住,劉邦卻不聽。
謀士張良深謀遠慮,對劉邦說:“秦無道,所以沛公您才能到此一游。要想為天下除去殘賊,就應以儉樸為本。現在咱們剛剛入秦,就安於享樂,這就是助紂為虐呀!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沛公您就聽樊噲的話吧。”
劉邦聽了,覺得有道理,就下令封存宮中的財寶,還軍霸上。
這是天助劉邦,給了他像張良這樣一個頭腦清醒的謀臣,劉邦也正因為在大勝之後保持了克制,才創下了身後幾百年的江山,沒有像草寇那樣一閃即逝。
他聽從了張良的建議,召集咸陽周圍諸縣的父老,宣告說:“我曾與諸侯約定,先入關者為王,那麼我就應該是關中王。我現在與各位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竊抵罪。其餘的秦朝法律,一概廢除。各位公務人員盡可安居如故。我之所以來,是為民除害,並不想搶東西,請諸君不要怕。我還軍霸上,就是要等諸侯來以後,再制定合適的約束之法。”
第三十三章尾聲(2)
這話說得文明謙恭,從此留下一句千古成語——“約法三章”。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關於劉邦入咸陽後的情境,為漢代司馬遷所述,是否其中有隱惡揚善,不得而知。也有人堅持認為,劉邦軍進了咸陽後,也是殺人放火搶東西,連帶搶女人。由於形勢太亂,才有樊噲、張良的擔憂與勸諫。
只是有一點很關鍵:劉邦從善如流,撤出咸陽,他也就沒有做史上第一個“李自成”。
且說項羽在巨鹿之戰後,逼降了章邯,章邯在項羽面前痛哭流涕,訴說趙高專權之事。項羽惺惺相惜,拋棄了殺叔之仇,封章邯為雍王,留在楚軍中做了高參。章邯的舊部,也就是20萬秦軍降卒,都歸併楚軍,大軍從河北向西進發。
此時,項羽這位上將軍,已不僅僅是楚懷王的上將軍了,而是諸侯一致擁戴的上將軍。跟隨項羽西行的,有趙、齊、燕諸侯之軍,整個大軍的總兵力有60餘萬。
大軍走到新安(今河南澠池東),諸侯軍中過去受過秦人虐待的士兵,與秦軍降卒發生了衝突,每每折辱這些“起義士兵”。秦降卒心生怨恨,都埋怨章邯是瞎胡鬧。
這情況報告到了項羽那裡,項羽便召來英布、蒲將軍商議:“秦卒這麼多,其心不服,到關中後他們若是不聽招呼,就麻煩了,不如全都殺了吧。”
一番部署之後,40萬楚軍及盟軍於夜晚突然行動,連殺帶坑,幹掉了秦軍降卒20萬人。
秦降卒固然無辜,但是在53年前,他們的爺爺輩坑殺趙降卒的時候,也不曾手軟過。
古代通信不發達,戰亂時更是消息阻隔。項羽此時並不知道劉邦友軍已到了哪裡,只是帶領40餘萬大軍悶頭向西疾行,要去奪取咸陽。
可是走到函谷關,先鋒軍驚奇地發現,關上守軍已不是秦軍,而是劉邦的部下了。關上士卒說,沛公有令,不放任何軍隊進入。項羽這才知道,劉邦早已進占咸陽,接受秦王子嬰之降了。
項羽頓時大怒,令英布攻破了函谷關。然後帶領全隊人馬,怒氣沖沖闖入關中,進軍到戲亭之西的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停下來,對劉邦擺下了威脅之陣。
這個地方,是以前陳勝的部將周文大軍進駐的地方,一腳就能踢開咸陽大門。
項羽擺出這個姿態,就是要以武力威脅劉邦就範。
劉邦大軍10萬,此時都已從咸陽撤出,駐在霸上。兩軍僅隔四十里,內訌一觸即發。
劉邦軍中有個叫曹無傷的小官,見項羽人多勢眾,就當了叛徒,偷偷告訴項羽,劉邦有意稱關中王,並打算任用子嬰為相。
范增分析了形勢,也對項羽說:“劉邦這個流氓分子,貪財又好色,如今居然退出咸陽,女色財寶一點不沾,其志可謂不小,應趕緊殺掉。”
項羽聽了鼓動,大怒:“明天一早,讓士卒吃頓好飯,擊破沛公軍!”
就在這個關鍵的夜晚,項羽的另一個叔叔項伯,因張良對他有過救命之恩,怕張良也被項羽一勺燴了,就偷偷跑到霸上劉邦軍營中,約張良一塊兒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