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作為撫臣的袁崇煥查明原因之後,詳細匯報了事件的起因、性質和危害性,建議朝廷從速補發糧餉,以解燃眉之需。這位帝國少有的賢臣,在奏章中言辭懇切、痛陳利弊。多年來的經驗告訴他,對邊關將士,尤其是遼東的守軍必須好好安撫,因為他們是帝國最為關鍵的守護者。但是這個一生以精忠報國為人生理想的大忠臣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在皇帝眼中很可能有另一種解釋,而最危險的就是,邊境守軍將領要挾朝廷。這樣想並非是杞人憂天,事實上在此後的十數年中,朱由檢對關寧軍和袁崇煥一直就沒什麼好印象,更談不上信任,而這一次也只不過是不得不妥協而已。
袁崇煥的奏摺一上來,朱由檢便緊急召集朝中大臣,商議解決的辦法。此時的朱由檢剛剛乾掉閹黨不久,怎麼看都像一個有道的明君。但事實上呢,他除了剛愎自用、疑心大之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守財奴,遼東守軍的這種舉動在他看來實在是討厭至極。而如今面對邊關變亂,大臣們又各個以為自己的元首會毫不猶豫地安撫邊關將士,於是一個個毫不含糊,一致贊同袁崇煥的建議,請求皇上速發內帑,以解救邊關之急。聽了大臣們的意見,崇禎心中立刻就上來一團火,先不說別的,單說這動用內帑,就是他無法容忍的,要知道這所謂的內帑就是指他朱由檢的私房錢。作為當時帝國的第一大守財奴,在朱由檢看來自己的錢就是自己的,捂出毛來也不願意拿出來花,但是他又沒有別的辦法搞錢,只能不斷地加重賦稅,最後搞得民怨沸騰,四處造反。但如今他初登帝位,年紀輕、閱歷淺,兜里確實也沒多少錢,所以一聽大臣們要他拿內帑,早就氣得半死了。生氣之餘他便開始胡亂琢磨,最先想到的就是邊防軍鬧事的原因,在他看來,邊關之亂一定是有人做了手腳。本來他以為大臣們肯定也會這麼想,但誰知一開會才發現,自己身邊這群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主兒,但自己又不好發火,於是只好裝死,遲遲不表態。
第26節:奈何江山唱晚(26)
一班大臣一看大佬陰沉著臉,也不說話,心中各個打起鼓來,但方才話都說了,此刻也沒法再吞回去重說,只好傻乎乎地看著。就在這個時候周延儒不慌不忙地站了出來,先是陰陽怪氣地說了一番邊關守軍的重要性,接著又提出疑問說,之前寧遠譁變,朝廷給錢,現在錦州鬧事還給,給倒是可以給,可這口子一開,各處邊境守軍要是都來鬧事都要錢怎麼辦?所以呢,雖然這糧餉不得不發,但必須想出一個從根本解決的辦法來。
事實上,如今只要我們仔細分析周延儒的這番表述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一番話基本就是廢話。和別的大臣們也沒有什麼不同,最多就是提出了一個假設而已。但就是這個假設,給了朱由檢極好的印象,覺得滿朝大臣只有他周延儒才是真正的忠臣,只有他才是真正為自己的江山社稷著想。
就這樣,又過了幾天,朱由檢把周延儒單獨找到宮中密談。在這次密談中,周延儒人五人六地一通分析,雖然依舊沒什麼建設性,但對朱由檢來說,此時的周延儒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元寶,是帝國的赤子。雖然表面上沒有做出任何承諾,但事實上已經對周延儒很是信任了。
經過這件事之後,周延儒明白,自己的政治春天已經到來了,但自己來京不久,資力較淺,想要進入帝國的最高決策層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恰巧此時朱由檢正要選一批人組成內閣。這在周延儒看來,自然是一個大好機會,但問題是,其時周的政治資歷很淺,內閣增補的預選名單里並沒有他,所以要想進入帝國政治的最高層,他必須幹掉前面的人,這次他選擇的對手是錢謙益!
(三)狙擊錢謙益
作為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錢謙益文才風流自然一時無兩,但對於政治鬥爭他卻沒什麼手段。運氣也差得很!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錢謙益進士及第,結果出任翰林院編修僅僅幾個月,父親大人便病故,按照當時的規矩,必須回老家服喪守制。按照常理,這次服喪,三年即可,但錢大才子足足待了十年。1620年錢謙益官復原職,但屁股還沒坐熱,就又倒了大霉。天啟二年,錢謙益受命主持浙江鄉試。考試和錄取的工作非常順利圓滿,處理完相關事宜之後錢謙益便返回了北京。誰知,剛回來不久就有負責檢查的官員檢舉說有舉子舞弊。這個舉子名叫錢千秋,本來在浙江也是有些名頭的,但考試之前,有倆騙子跟他說自己和考官有關係,只要他在七份考卷上各寫一個字,合起來組成“一朝平步上青天”,就能一舉中的。這個錢千秋一琢磨,覺得人家說得很誠懇,當官之心也是急切得不得了,於是糊裡糊塗就上了一當。錢謙益在北京知道此事大驚失色,也急忙上書檢討,請求查明實情。最後朝廷的處分結果是:騙子和錢千秋戍邊,錢謙益罰俸。這樣一來,錢謙益雖然沒被罷官,但短期內獲得提拔也成了泡影,於是只好繼續等待。這一待又是三年,天啟四年他抖擻精神再度復出,以詹事府少詹事的頭銜從事編纂《實錄》的工作。但厄運此時依然伴隨著他。其時,閹黨的骨幹王紹徽根據魏忠賢的授意炮製《東林點將錄》,仿照《水滸》一百零八將的名號,把東林黨一百零八人編入黑名單,為首的是“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及“天魁星及時雨大學士葉向高”,錢謙益也名列其中,他應的是天巧星浪子燕青的排位。於是乎,他又一次毫無懸念地被革職回鄉。
袁崇煥的奏摺一上來,朱由檢便緊急召集朝中大臣,商議解決的辦法。此時的朱由檢剛剛乾掉閹黨不久,怎麼看都像一個有道的明君。但事實上呢,他除了剛愎自用、疑心大之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守財奴,遼東守軍的這種舉動在他看來實在是討厭至極。而如今面對邊關變亂,大臣們又各個以為自己的元首會毫不猶豫地安撫邊關將士,於是一個個毫不含糊,一致贊同袁崇煥的建議,請求皇上速發內帑,以解救邊關之急。聽了大臣們的意見,崇禎心中立刻就上來一團火,先不說別的,單說這動用內帑,就是他無法容忍的,要知道這所謂的內帑就是指他朱由檢的私房錢。作為當時帝國的第一大守財奴,在朱由檢看來自己的錢就是自己的,捂出毛來也不願意拿出來花,但是他又沒有別的辦法搞錢,只能不斷地加重賦稅,最後搞得民怨沸騰,四處造反。但如今他初登帝位,年紀輕、閱歷淺,兜里確實也沒多少錢,所以一聽大臣們要他拿內帑,早就氣得半死了。生氣之餘他便開始胡亂琢磨,最先想到的就是邊防軍鬧事的原因,在他看來,邊關之亂一定是有人做了手腳。本來他以為大臣們肯定也會這麼想,但誰知一開會才發現,自己身邊這群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主兒,但自己又不好發火,於是只好裝死,遲遲不表態。
第26節:奈何江山唱晚(26)
一班大臣一看大佬陰沉著臉,也不說話,心中各個打起鼓來,但方才話都說了,此刻也沒法再吞回去重說,只好傻乎乎地看著。就在這個時候周延儒不慌不忙地站了出來,先是陰陽怪氣地說了一番邊關守軍的重要性,接著又提出疑問說,之前寧遠譁變,朝廷給錢,現在錦州鬧事還給,給倒是可以給,可這口子一開,各處邊境守軍要是都來鬧事都要錢怎麼辦?所以呢,雖然這糧餉不得不發,但必須想出一個從根本解決的辦法來。
事實上,如今只要我們仔細分析周延儒的這番表述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一番話基本就是廢話。和別的大臣們也沒有什麼不同,最多就是提出了一個假設而已。但就是這個假設,給了朱由檢極好的印象,覺得滿朝大臣只有他周延儒才是真正的忠臣,只有他才是真正為自己的江山社稷著想。
就這樣,又過了幾天,朱由檢把周延儒單獨找到宮中密談。在這次密談中,周延儒人五人六地一通分析,雖然依舊沒什麼建設性,但對朱由檢來說,此時的周延儒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元寶,是帝國的赤子。雖然表面上沒有做出任何承諾,但事實上已經對周延儒很是信任了。
經過這件事之後,周延儒明白,自己的政治春天已經到來了,但自己來京不久,資力較淺,想要進入帝國的最高決策層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恰巧此時朱由檢正要選一批人組成內閣。這在周延儒看來,自然是一個大好機會,但問題是,其時周的政治資歷很淺,內閣增補的預選名單里並沒有他,所以要想進入帝國政治的最高層,他必須幹掉前面的人,這次他選擇的對手是錢謙益!
(三)狙擊錢謙益
作為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錢謙益文才風流自然一時無兩,但對於政治鬥爭他卻沒什麼手段。運氣也差得很!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錢謙益進士及第,結果出任翰林院編修僅僅幾個月,父親大人便病故,按照當時的規矩,必須回老家服喪守制。按照常理,這次服喪,三年即可,但錢大才子足足待了十年。1620年錢謙益官復原職,但屁股還沒坐熱,就又倒了大霉。天啟二年,錢謙益受命主持浙江鄉試。考試和錄取的工作非常順利圓滿,處理完相關事宜之後錢謙益便返回了北京。誰知,剛回來不久就有負責檢查的官員檢舉說有舉子舞弊。這個舉子名叫錢千秋,本來在浙江也是有些名頭的,但考試之前,有倆騙子跟他說自己和考官有關係,只要他在七份考卷上各寫一個字,合起來組成“一朝平步上青天”,就能一舉中的。這個錢千秋一琢磨,覺得人家說得很誠懇,當官之心也是急切得不得了,於是糊裡糊塗就上了一當。錢謙益在北京知道此事大驚失色,也急忙上書檢討,請求查明實情。最後朝廷的處分結果是:騙子和錢千秋戍邊,錢謙益罰俸。這樣一來,錢謙益雖然沒被罷官,但短期內獲得提拔也成了泡影,於是只好繼續等待。這一待又是三年,天啟四年他抖擻精神再度復出,以詹事府少詹事的頭銜從事編纂《實錄》的工作。但厄運此時依然伴隨著他。其時,閹黨的骨幹王紹徽根據魏忠賢的授意炮製《東林點將錄》,仿照《水滸》一百零八將的名號,把東林黨一百零八人編入黑名單,為首的是“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及“天魁星及時雨大學士葉向高”,錢謙益也名列其中,他應的是天巧星浪子燕青的排位。於是乎,他又一次毫無懸念地被革職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