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雖然這個主意還是被李從珂拒絕了,不過由此可見,當時契丹人的形勢真的不妙。耶律德光當然知道自己形勢不妙,他之所以脅迫石敬瑭儘快稱帝,就是為了讓石敬瑭以皇帝的身份跟他簽訂割地條款。即使這一仗打不贏,以後有這個條約在手,契丹帝國再向中原王朝提出領土要求,就有法理上的立足之處,有道義上的制高點。至於石敬瑭這個老兒子打敗以後死不死,他是不在乎的。
為此,雖然他跟石敬瑭合兵圍攻晉安寨,但卻把自己的輜重留在了北面的虎北口,隨時準備扔下石敬瑭跑路。
也許是老天爺看耶律德光裝了好幾年孫子實在不容易吧,就在他一顆賊心,兩手準備,隨時預備開溜的時候,兩件美事一起被漢奸送到了他面前。
一件美事是趙德鈞再次派來了使者。名義上,這次來的使者是替後唐向契丹求和的,實際上,他是代表趙德鈞來跟石敬瑭爭風吃醋的。
趙德鈞那老傢伙的首要宗旨就是給自己撈實惠,他一邊找各種藉口駐兵團柏谷不肯前進,一邊反覆向李從珂要兵要官職。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要讓李從珂任命自己兒子趙延壽為鎮州節度使。李從珂再廢物,被他來回折騰這麼多次也惱了,不單沒有答應,還放出活說:“打贏了,要老子這個皇帝都有得商量,打不贏,小心你的狗命。”
此言一出,趙德鈞當然非常不爽,覺得自己首鼠兩端是事出有因的。當皇帝的懷疑自己就屬於喪心病狂了,再加上聽說石敬瑭當上了皇帝,還割讓了燕雲十六州,老趙不幹了,心說:你不就比我早下手幾天嗎?你手裡兵還沒老子多嘞,憑什麼你賣國就賣回個皇帝當。更何況你割的還是老子的地呢,這也太欺負人了吧?
所以他派自己兒子向耶律德光提出:“只要你同意冊立我當皇帝,我立馬掉轉槍口去收拾李從珂,以後咱哥兒倆當兄弟。你乾兒子石敬瑭我也不會難為,以後河東這塊地方還是他的。”
雖說跟中原皇帝做兄弟肯定沒有給中原皇帝當爹有面子,可既然當時契丹人的形勢並不算太好,後唐隨時有翻盤的可能,趙德鈞又是自己送上門來的,耶律德光對這個提案著實有點動心。
石敬瑭聽說他的這個打算以後如喪考妣,趕緊讓手下最得力的狗頭軍師桑維翰跑到耶律德光面前苦苦哀求,請小爹不要拋棄自己這個老兒子。
耶律德光本來想糊弄過去,跟桑維翰說自己是一時權宜之計。可桑維翰既然能給石敬瑭當狗頭軍師,又豈是那麼好蒙的,知道老趙兵多,自家兵少,這時候退一步容易,以後再想往回找補就難了,跪在耶律德光帳前軟磨硬泡。
耶律德光一來架不住老桑耍無賴,二來又怕石敬瑭這邊出變故,三來所謂“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畢竟還不知道趙德鈞以後會如何跟自己相處,最終只好發誓自己絕不反悔。
這樁送上門的美事雖然被耶律德光拒絕了,可馬上又有一樁美事送到了他面前,晉安大寨里鬧了兵變,張敬達遇刺了。
張敬達被包圍後,多次派部隊出戰,但因為他沒膽子大舉出兵決戰,派的部隊不多,所以一直沒能打開契丹人的包圍圈。眼看軍中糧盡,大家只好開始吃死馬。他手下的楊光遠和安審琦白死,就勸老張投降。
老張雖然沒膽子全軍出動跟契丹人決戰,不過投降還是不肯的,跟這倆人說:“先皇和現在的皇帝對我一直不錯,吃了敗仗已經是我的罪責了,怎麼能投降呢?雖然咱被包圍了得不到外邊的消息,可我相信援兵早晚會來,你們就不能再等等嗎?真要是扛不下去了,你們殺了我,拿我的腦袋邀功去吧,我是不會投降的。”
楊光遠當時就想下手,安審琦知道高行周和符彥卿這倆人是張敬達的鐵桿,願不願意投降單說,在他們面前殺老張不太靠譜,把楊光遠攔住了。事後高行周看這倆人不地道,怕老張遭了他們的毒手,一直領著幾個能打的好手跟在老張背後,想保護老張。誰承想老張倒誤會了,以為老高這個老兄弟也有了二心,問他:“你一天到晚跟在我屁股後頭,我放一屁你直接吸走三分之一,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打算?”
老高看老張對自己起了疑心,多少有點不高興,又覺得既然你連我都懷疑,那對楊、安那倆小子肯定也會加以提防,此後就不再跟著老張轉悠了。結果沒過幾天,每天早晨眾將的例會上,楊光遠和安審琦這倆人就趁高行周和符彥卿沒到,把張敬達殺了。
高行周和符彥卿聽說老張死了,只好跟著眾將一起投降了耶律德光,只有馬軍都指揮使康思立憤然自殺,不肯投降。
眼看面前的硬骨頭完蛋了,耶律德光心情大好,聽說後唐軍被包圍以後缺糧,吃了上萬匹馬,還拿投降眾將開玩笑說:“你們也太邪乎了吧?一吃就是上萬匹馬,連鹽都不蘸。”
聽說張敬達至死不降,耶律德光下令厚葬,並對石敬瑭的手下說:“你們為人臣的,應該學張敬達這樣盡忠職守。”
到晉安寨投降的時候,寨中仍然有五千匹戰馬和五萬套盔甲,這些東西都被耶律德光搬回去當戰利品了,投降的後唐兵將則歸了石敬瑭。雙方完成坐地分贓以後,立即南下攻擊龜縮在團柏谷的後唐趙德鈞部。
本來趙德鈞自己的幽州兵就不少,一路上又吞併了不少地方部隊,連李從珂的嫡系部隊都被他吞了兩萬,雖說野戰未必打得過契丹和後晉聯軍,結寨自保還是有富餘的。可姓趙的本就是無膽鼠輩,聽說晉安寨投降,看到契丹和後晉聯軍鋪天蓋地地殺過來了,嚇得跟兒子一起扔下部隊就跑。
為此,雖然他跟石敬瑭合兵圍攻晉安寨,但卻把自己的輜重留在了北面的虎北口,隨時準備扔下石敬瑭跑路。
也許是老天爺看耶律德光裝了好幾年孫子實在不容易吧,就在他一顆賊心,兩手準備,隨時預備開溜的時候,兩件美事一起被漢奸送到了他面前。
一件美事是趙德鈞再次派來了使者。名義上,這次來的使者是替後唐向契丹求和的,實際上,他是代表趙德鈞來跟石敬瑭爭風吃醋的。
趙德鈞那老傢伙的首要宗旨就是給自己撈實惠,他一邊找各種藉口駐兵團柏谷不肯前進,一邊反覆向李從珂要兵要官職。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要讓李從珂任命自己兒子趙延壽為鎮州節度使。李從珂再廢物,被他來回折騰這麼多次也惱了,不單沒有答應,還放出活說:“打贏了,要老子這個皇帝都有得商量,打不贏,小心你的狗命。”
此言一出,趙德鈞當然非常不爽,覺得自己首鼠兩端是事出有因的。當皇帝的懷疑自己就屬於喪心病狂了,再加上聽說石敬瑭當上了皇帝,還割讓了燕雲十六州,老趙不幹了,心說:你不就比我早下手幾天嗎?你手裡兵還沒老子多嘞,憑什麼你賣國就賣回個皇帝當。更何況你割的還是老子的地呢,這也太欺負人了吧?
所以他派自己兒子向耶律德光提出:“只要你同意冊立我當皇帝,我立馬掉轉槍口去收拾李從珂,以後咱哥兒倆當兄弟。你乾兒子石敬瑭我也不會難為,以後河東這塊地方還是他的。”
雖說跟中原皇帝做兄弟肯定沒有給中原皇帝當爹有面子,可既然當時契丹人的形勢並不算太好,後唐隨時有翻盤的可能,趙德鈞又是自己送上門來的,耶律德光對這個提案著實有點動心。
石敬瑭聽說他的這個打算以後如喪考妣,趕緊讓手下最得力的狗頭軍師桑維翰跑到耶律德光面前苦苦哀求,請小爹不要拋棄自己這個老兒子。
耶律德光本來想糊弄過去,跟桑維翰說自己是一時權宜之計。可桑維翰既然能給石敬瑭當狗頭軍師,又豈是那麼好蒙的,知道老趙兵多,自家兵少,這時候退一步容易,以後再想往回找補就難了,跪在耶律德光帳前軟磨硬泡。
耶律德光一來架不住老桑耍無賴,二來又怕石敬瑭這邊出變故,三來所謂“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畢竟還不知道趙德鈞以後會如何跟自己相處,最終只好發誓自己絕不反悔。
這樁送上門的美事雖然被耶律德光拒絕了,可馬上又有一樁美事送到了他面前,晉安大寨里鬧了兵變,張敬達遇刺了。
張敬達被包圍後,多次派部隊出戰,但因為他沒膽子大舉出兵決戰,派的部隊不多,所以一直沒能打開契丹人的包圍圈。眼看軍中糧盡,大家只好開始吃死馬。他手下的楊光遠和安審琦白死,就勸老張投降。
老張雖然沒膽子全軍出動跟契丹人決戰,不過投降還是不肯的,跟這倆人說:“先皇和現在的皇帝對我一直不錯,吃了敗仗已經是我的罪責了,怎麼能投降呢?雖然咱被包圍了得不到外邊的消息,可我相信援兵早晚會來,你們就不能再等等嗎?真要是扛不下去了,你們殺了我,拿我的腦袋邀功去吧,我是不會投降的。”
楊光遠當時就想下手,安審琦知道高行周和符彥卿這倆人是張敬達的鐵桿,願不願意投降單說,在他們面前殺老張不太靠譜,把楊光遠攔住了。事後高行周看這倆人不地道,怕老張遭了他們的毒手,一直領著幾個能打的好手跟在老張背後,想保護老張。誰承想老張倒誤會了,以為老高這個老兄弟也有了二心,問他:“你一天到晚跟在我屁股後頭,我放一屁你直接吸走三分之一,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打算?”
老高看老張對自己起了疑心,多少有點不高興,又覺得既然你連我都懷疑,那對楊、安那倆小子肯定也會加以提防,此後就不再跟著老張轉悠了。結果沒過幾天,每天早晨眾將的例會上,楊光遠和安審琦這倆人就趁高行周和符彥卿沒到,把張敬達殺了。
高行周和符彥卿聽說老張死了,只好跟著眾將一起投降了耶律德光,只有馬軍都指揮使康思立憤然自殺,不肯投降。
眼看面前的硬骨頭完蛋了,耶律德光心情大好,聽說後唐軍被包圍以後缺糧,吃了上萬匹馬,還拿投降眾將開玩笑說:“你們也太邪乎了吧?一吃就是上萬匹馬,連鹽都不蘸。”
聽說張敬達至死不降,耶律德光下令厚葬,並對石敬瑭的手下說:“你們為人臣的,應該學張敬達這樣盡忠職守。”
到晉安寨投降的時候,寨中仍然有五千匹戰馬和五萬套盔甲,這些東西都被耶律德光搬回去當戰利品了,投降的後唐兵將則歸了石敬瑭。雙方完成坐地分贓以後,立即南下攻擊龜縮在團柏谷的後唐趙德鈞部。
本來趙德鈞自己的幽州兵就不少,一路上又吞併了不少地方部隊,連李從珂的嫡系部隊都被他吞了兩萬,雖說野戰未必打得過契丹和後晉聯軍,結寨自保還是有富餘的。可姓趙的本就是無膽鼠輩,聽說晉安寨投降,看到契丹和後晉聯軍鋪天蓋地地殺過來了,嚇得跟兒子一起扔下部隊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