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述律平之所以派人暗殺他,主要是因為在支持誰當皇帝這件事上,寅底石鐵定支持耶律倍。您想吧,拋開叔侄倆之間的交情不提,只要耶律倍當了皇帝,東丹國就是他寅底石這個國守太師說了算。
耶律蘇死的原因也差不多。這個六弟是阿保機所有弟弟中對他最忠心的一個,不光諸弟之亂的時候沒跟著另外幾個哥哥瞎折騰,還幫助大哥立下不少戰功。阿保機對這個弟弟非常信任,耶律蘇不光是他欽點的二十一個佐命功臣之一,還一直擔任南府宰相。
對耶律蘇來說,阿保機宣布過耶律倍是太子啊,什麼是太子?太子就是儲君,儲君的意思就是存著的皇上,等把在位的那個花完了以後,儲君是要拿出來花的。既然大哥耶律阿保機死了,那自然應該是大侄子耶律倍上台。述律平看他支持老大登基,大概是沒勸動,乾脆肉體毀滅,免除後患。
耶律迭里倒霉也是倒在支持耶律倍上,這一點在《遼史》里特別交代了一句。在給他兒子立的《耶律安摶列傳》里很明確地提到,耶律迭里犯的罪名是“……黨附東丹王”。您琢磨吧,要是耶律德光已經當了皇帝,耶律迭里不識相,非要揪著當初耶律阿保機立耶律倍當儲君的事不放,要把耶律倍拿出來當皇帝花,這個罪名還算師出有名,可耶律迭里被殺在前,耶律德光登基在後,他死的時候耶律倍都還沒站出來說要讓賢,憑什麼拿這條罪名殺人家啊?
這位老兄是個認死理的人,《耶律安摶列傳》裡頭明白交代了,述律平想立耶律德光,要耶律迭里表態。耶律迭里認為,既然天皇帝活著的時候就宣布過,大兒子是帳面上存著的皇帝,現在又已經回來奔喪了,那理所當然就應該拿他出來當皇帝花,輪不到老二耶律德光。
他是南院夷離堇啊,論地位的話,整個契丹帝國里掰著手指頭數,一個巴掌數不到他,第二個巴掌鐵定就能輪上,用不著脫鞋找腳趾頭湊數。他的意見當然舉足輕重,述律平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到他的支持。
為了讓他支持老二當皇帝,這個老女人使出了非常高超的勸說手段。她把耶律迭里關起來往死里打,打不服上烙鐵烙。可奈何你有千言萬語,我有一定之規,鞭子抽折了幾根,烙鐵烙得實在沒地方再下手了,耶律迭里就是不肯答應嬸嬸這麼個小小的要求。
眼看自己如此春風化雨、苦口婆心的勸說都打動不了這個死硬的倒霉孩子,述律平皇后只好放棄了對他這一票的爭取,改變策略,僅僅要求他不再反對耶律德光,辦法……死人肯定不會提反對意見。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耶律突呂不,咱說過這人是阿保機家大恩人耶律蒲古只的孫子,還有過為契丹創製文字、編纂法律的大功,一樣算得上位高權重。這時候說了幾句老皇上花光了,按道理應該把儲君拿出來當皇帝花,另外找別人屬於閒得蛋疼之類的怪話。不知怎麼的傳到了述律平皇后的耳朵里,述律平皇后氣得放話也要勸他,嚇得他撒丫子就逃。直到耶律德光坐穩了皇位,念在他功勞大能力強,也沒有什麼實質行為支持耶律倍,無非是嘴賤而已,下旨請他,他才敢回到朝中。
這可就奇了怪了,耶律倍一不是後撿來的,二不是阿保機跟小三兒偷著生的,他跟耶律德光一樣,都是從述律平肚子裡爬出來的,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所謂“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不是棉褲薄,就是皮褲沒有毛”,述律平討厭耶律倍,不是因為她跟自己生的老大感情薄,也不是因為耶律倍沒長毛,而是因為這位契丹人的“地皇后”討厭中原人。
從述律皇后的言行中可以很清楚很明白地看出她的這個傾向。先前她勸阿保機,與其把幽州連人帶地都占過來,還不如把人殺光了搶地盤,後來耶律德光在位的時候要繼續南侵,述律平也曾經阻止過。可以說,對中原人那一套,述律皇后是要多煩有多煩,煩到連她丈夫阿保機說的話到她這兒都不好使。阿保機給自己取漢姓為劉,給後族取漢姓為蕭,包括阿保機的老娘和述律平的倆哥哥都改了,唯獨述律皇后,死也不認這個帳,就抱著自己述律這個姓不放,死了我也姓述律。
為嗎述律皇后這麼討厭漢人?大概跟她的愛好有關。絕大多數人都是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別人的,述律平這個女人也一樣,只不過她的口味比較重,她喜歡殺人。對她來說,誰能殺人、喜歡殺人,能把殺人這碼事玩出花樣來,誰就比較可愛。中原人整天講仁義道德,提倡少殺人,碰上有不同意見還得講道理,理上說屈了還得認栽,單這點就讓這個老女人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在她看來,契丹人之所以能在塞北立足,靠的就是殺人,殺更多的人,把不服的全都殺光了,意見自然就統一了。中原人在述律皇后的眼中就是狡猾、不聽話的象徵,只配當契丹人的奴隸,只能用鞭子和彎刀跟他們說話。管得稍微松一點,那幫狡猾的中原人就會蹬鼻子上臉,把自己的臭毛病傳染給淳樸豪爽的契丹人。當然,她最煩的就是契丹人學習中原文化。
她這仨兒子裡,老大在對待中原人和中原文化的態度上最像耶律阿保機,耶律倍對中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要比阿保機強一大截,手裡光藏書就有上萬冊。本人精通中原的文學、醫學、陰陽學,還懂音樂和繪畫,畫的契丹人物像有不少都被收進了後來的北宋內府,還親自翻譯過《陰符經》。阿保機的舊臣中,很多漢臣都喜歡、支持耶律倍。您琢磨這麼一位,能討著把漢人視為眼中釘的述律皇后的歡心嗎?
耶律蘇死的原因也差不多。這個六弟是阿保機所有弟弟中對他最忠心的一個,不光諸弟之亂的時候沒跟著另外幾個哥哥瞎折騰,還幫助大哥立下不少戰功。阿保機對這個弟弟非常信任,耶律蘇不光是他欽點的二十一個佐命功臣之一,還一直擔任南府宰相。
對耶律蘇來說,阿保機宣布過耶律倍是太子啊,什麼是太子?太子就是儲君,儲君的意思就是存著的皇上,等把在位的那個花完了以後,儲君是要拿出來花的。既然大哥耶律阿保機死了,那自然應該是大侄子耶律倍上台。述律平看他支持老大登基,大概是沒勸動,乾脆肉體毀滅,免除後患。
耶律迭里倒霉也是倒在支持耶律倍上,這一點在《遼史》里特別交代了一句。在給他兒子立的《耶律安摶列傳》里很明確地提到,耶律迭里犯的罪名是“……黨附東丹王”。您琢磨吧,要是耶律德光已經當了皇帝,耶律迭里不識相,非要揪著當初耶律阿保機立耶律倍當儲君的事不放,要把耶律倍拿出來當皇帝花,這個罪名還算師出有名,可耶律迭里被殺在前,耶律德光登基在後,他死的時候耶律倍都還沒站出來說要讓賢,憑什麼拿這條罪名殺人家啊?
這位老兄是個認死理的人,《耶律安摶列傳》裡頭明白交代了,述律平想立耶律德光,要耶律迭里表態。耶律迭里認為,既然天皇帝活著的時候就宣布過,大兒子是帳面上存著的皇帝,現在又已經回來奔喪了,那理所當然就應該拿他出來當皇帝花,輪不到老二耶律德光。
他是南院夷離堇啊,論地位的話,整個契丹帝國里掰著手指頭數,一個巴掌數不到他,第二個巴掌鐵定就能輪上,用不著脫鞋找腳趾頭湊數。他的意見當然舉足輕重,述律平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到他的支持。
為了讓他支持老二當皇帝,這個老女人使出了非常高超的勸說手段。她把耶律迭里關起來往死里打,打不服上烙鐵烙。可奈何你有千言萬語,我有一定之規,鞭子抽折了幾根,烙鐵烙得實在沒地方再下手了,耶律迭里就是不肯答應嬸嬸這麼個小小的要求。
眼看自己如此春風化雨、苦口婆心的勸說都打動不了這個死硬的倒霉孩子,述律平皇后只好放棄了對他這一票的爭取,改變策略,僅僅要求他不再反對耶律德光,辦法……死人肯定不會提反對意見。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耶律突呂不,咱說過這人是阿保機家大恩人耶律蒲古只的孫子,還有過為契丹創製文字、編纂法律的大功,一樣算得上位高權重。這時候說了幾句老皇上花光了,按道理應該把儲君拿出來當皇帝花,另外找別人屬於閒得蛋疼之類的怪話。不知怎麼的傳到了述律平皇后的耳朵里,述律平皇后氣得放話也要勸他,嚇得他撒丫子就逃。直到耶律德光坐穩了皇位,念在他功勞大能力強,也沒有什麼實質行為支持耶律倍,無非是嘴賤而已,下旨請他,他才敢回到朝中。
這可就奇了怪了,耶律倍一不是後撿來的,二不是阿保機跟小三兒偷著生的,他跟耶律德光一樣,都是從述律平肚子裡爬出來的,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所謂“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不是棉褲薄,就是皮褲沒有毛”,述律平討厭耶律倍,不是因為她跟自己生的老大感情薄,也不是因為耶律倍沒長毛,而是因為這位契丹人的“地皇后”討厭中原人。
從述律皇后的言行中可以很清楚很明白地看出她的這個傾向。先前她勸阿保機,與其把幽州連人帶地都占過來,還不如把人殺光了搶地盤,後來耶律德光在位的時候要繼續南侵,述律平也曾經阻止過。可以說,對中原人那一套,述律皇后是要多煩有多煩,煩到連她丈夫阿保機說的話到她這兒都不好使。阿保機給自己取漢姓為劉,給後族取漢姓為蕭,包括阿保機的老娘和述律平的倆哥哥都改了,唯獨述律皇后,死也不認這個帳,就抱著自己述律這個姓不放,死了我也姓述律。
為嗎述律皇后這麼討厭漢人?大概跟她的愛好有關。絕大多數人都是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別人的,述律平這個女人也一樣,只不過她的口味比較重,她喜歡殺人。對她來說,誰能殺人、喜歡殺人,能把殺人這碼事玩出花樣來,誰就比較可愛。中原人整天講仁義道德,提倡少殺人,碰上有不同意見還得講道理,理上說屈了還得認栽,單這點就讓這個老女人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在她看來,契丹人之所以能在塞北立足,靠的就是殺人,殺更多的人,把不服的全都殺光了,意見自然就統一了。中原人在述律皇后的眼中就是狡猾、不聽話的象徵,只配當契丹人的奴隸,只能用鞭子和彎刀跟他們說話。管得稍微松一點,那幫狡猾的中原人就會蹬鼻子上臉,把自己的臭毛病傳染給淳樸豪爽的契丹人。當然,她最煩的就是契丹人學習中原文化。
她這仨兒子裡,老大在對待中原人和中原文化的態度上最像耶律阿保機,耶律倍對中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要比阿保機強一大截,手裡光藏書就有上萬冊。本人精通中原的文學、醫學、陰陽學,還懂音樂和繪畫,畫的契丹人物像有不少都被收進了後來的北宋內府,還親自翻譯過《陰符經》。阿保機的舊臣中,很多漢臣都喜歡、支持耶律倍。您琢磨這麼一位,能討著把漢人視為眼中釘的述律皇后的歡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