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用聖人的話說,三娘子是個可塑之才,因為她喜歡中國文化。張居正馬上就抓住這點,在多年的時間裡,持續不斷地給三娘子洗腦。每次明帝國和韃靼會面,三娘子都會跟隨。張居正就囑咐會面官員給三娘子禮物,這些禮物包括漢人的精美服裝、漢人的化妝品、漢人的適合女子讀的書籍。

  俺答汗偶爾會頭腦衝動,想要對明帝國邊境動兵,三娘子總能用道理勸住俺答汗。可以說,韃靼和明帝國的和平,有一半功勞屬於三娘子。

  俺答汗死後,三娘子決定按漢人的規矩守孝三年,但黃台吉認為他有資格娶三娘子。三娘子大怒,帶著自己從俺答汗那裡繼承來的一萬精銳出走。

  張居正幾乎魂飛魄散,揪著梁夢龍的袖子,氣喘如牛地說:“快,把三娘子攔住,此時正是用她之時,焉能放走她!”

  梁夢龍像一隻老鼠被貓咬住耳朵,渾身顫抖:“張閣老,冷靜……我們……我們這就去辦。”

  張居正死死地抓住梁夢龍,毫無鬆手的意思,一字一頓地說:“告訴去勸回三娘子的人,要他這樣和三娘子說,如果她和黃台吉成親,朝廷的恩賜繼續不絕,否則,她就只是個韃靼婦女了。”

  這話簡直是威脅,況且看上去這威脅的力度也不夠,難道三娘子會因為做個韃靼婦女而回心轉意?梁夢龍只有疑慮的權力,沒有抗命的權力。他把張居正的這句話送到了邊關,邊關又派人追上了三娘子,一字不差地把張居正的話說給了三娘子聽。

  三娘子只猶豫了一會兒,就掉轉馬頭,回到了韃靼大本營。

  張居正能用一句話就把三娘子勸回頭,只因為多年來他早已看透了三娘子,她已經對明帝國形成依賴心理,這種依賴不是某些物質的賞賜,而是被明帝國看成同胞這一身份的認同。這是張居正多年苦心經營的成果,三娘子有生之年,韃靼和明帝國之間始終以和平為主基調。

  北方暫時安定,南方又起波瀾。

  最後的辣手

  1582年二月,浙江杭州某軍區發生了一場規模巨大的兵變。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嘉靖年間有倭寇之亂,於是當地政府招募浙江平民組成新軍防禦倭寇。倭寇之亂平定後,這支四萬五千人的新軍就變成了防汛軍,月薪自然不高。這符合情理,因為他們已無大用處。

  1581年時,戚繼光的心腹如往年一樣來給張居正送土特產。張居正和他聊天時,談到戚繼光在浙江時的事情。不知不覺,張居正就想到了那支新軍。他給戚繼光去信說:“這支新軍也曾受過你的訓練,很能打。不過現在南北方都兵源充足,該節省應該節省,我覺得應該裁撤。”

  戚繼光回信謹慎地說:“這支軍隊的確很能打,倘若將他們遣散回家,恐怕將來難以駕馭。”

  張居正認為戚繼光分析得很對,歷來正規軍被解散後,士兵回到老家都遊手好閒,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他考慮了一下,決定將士兵並不多的月薪削去三分之一。

  這並非理想的辦法,卻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張居正在做這個決定時,曾徵求浙江方面多方意見,浙江官員全部同意。其實有人持不同意見,但張居正這幾年已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誰的意見和他不同,誰就是在挑戰他。

  元首英明!這是當時大明帝國的口號之一。

  張居正根本不知道,當時幣制改革,發給浙江士兵的是新錢,新錢在北京是一抵二,但在浙江卻是二抵一,所以浙江人不喜歡用新錢,市面上新錢也難以買到東西。等於說,士兵拿到手裡的新錢瞬間就成了紀念幣,士兵們的生活陷入困境。1582年二月,士兵們迫於生計,只好群起要求發可以花的銀兩。正如要債,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三天之後,浙江巡撫衙門隻字未發。

  士兵們輪番上陣討要,巡撫吳善言發了威,站在衙門口對士兵們破口大罵。浙江軍區,那可是戚繼光待過的地方。戚繼光訓練出的士兵都是無畏之徒,遇到不公馬上反抗。所以吳善言被從馬上掀翻在地,眾士兵把他踩了個半死。吳善言正在嗷嗷怪叫,士兵們已衝進兵器營,取得武器,又衝擊各個衙門,兵變就此發生。

  消息快速傳到北京,張居正在病榻上發出指示:要兵部右侍郎張佳胤接替吳善言,即刻到杭州上任。

  張佳胤匆匆趕往杭州,才進浙江境,一個消息霹靂而來:杭州城裡又發生了民變。

  張佳胤驚問:“兵變和民變聯合了嗎?”

  “暫時沒有,”報告的人說,“不過有這種趨向。”

  張佳胤是考成法訓練出來的官員,向來行動迅疾,他猛拍了馬屁股,叫道:“快走,不能讓他們聯到一起。”

  杭州城的幾個城門已關閉,城裡火光沖天,是變民在放火。張佳胤報出自己的身份,不動聲色地進了杭州城,又悄無聲息地進了巡撫衙門。杭州城已一片混亂,張佳胤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把兵變的幾個小頭目叫來說:“元首大人說了,你們的條件都可滿足。但你們搞兵變,這是大罪,必須先贖罪。”

  幾個小頭目造反立場並不堅定,又聽說是一言九鼎的張居正發了話,連忙表示重新臣服。張佳胤指示他們,把民變鎮壓下去,他就既往不咎。

  士兵們都訓練有素,拿起武器沖向大街。黎明時分,士兵們押著兩百多名變民來到巡撫衙門。張佳胤點出了七十多人,就在巡撫衙門門口斬首示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