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可大宛再戰而勝,朝廷那邊瞬間轉了臉,從冰冷的後娘臉變成了溫玉如花的賤人臉,上杆子巴結他李廣利,封侯拜將,應有盡有。
大宛之勝扭轉局面的記憶,對李廣利刻骨銘心。是誰率數萬大軍縱橫河西,連糧草都沒有的情形下卻屢建功勳?是誰與軍戰天才李陵交手九天,竟迫得李陵無功而退?是誰於句山狹谷重擊匈奴衛律,讓衛律號啕大哭發足狂奔?
是我呀,是我李廣利大將軍。
艱危時局,擎天一柱,老子就是這麼拽!
他絲毫也不懷疑,一旦他擊敗匈奴再立戰功,一切仍會和上次一樣。
李廣利對時局的思考,建立在漢武大帝還活著,而且智商正常的基礎之上。
但這個基礎靠譜嗎?
還真不好說。
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資料,以檢驗我們的判斷。
但李廣利顧不上了。次日晨,他率兩萬騎兵,渡過郅居水。前方,就見一片雞飛狗跳,匈奴的兩萬騎兵,手忙腳亂地迎上前來。李廣利信心大增,長刀一揮:“向前殺呀,我們漢軍,一個人打八個匈奴人綽綽有餘,給老子殺了這幫雜碎,所得財物都歸你自己,老子這次不提成。”
“殺啊!”急於發財的漢軍士兵,紅著兩隻眼睛沖了過去。
說起這匈奴人,擇草而移,逐水而居,原本是兇悍的遊牧部落。誰知道山水輪流轉,轉到這時候,這一茬的匈奴人,由於擄獲了大量漢人的緣故,那叫一個疲軟,打起仗來實在是不堪一擊。一番激戰下來,匈奴左大將被漢軍圍住,“哐哐哐”一頓狠揍,活活打死了。戰場之上,東一堆西一片,全都是匈奴人的屍體。
李廣利親自沖馬躍陣,殺得不亦樂乎。
他這邊正大砍大殺,戰場外圍的一個高地上,長史與幾名部將,正登高眺陣。見李廣利於戰場上縱橫睥睨,目無餘子,長史不由得連連搖頭。
長史,是朝廷派到軍隊中來的文官,是監軍,也是政委。假如把這支軍隊,比喻為帝國的資產,長史就是朝廷派來的董事長,標誌著朝廷對這支軍隊擁有絕對的產權。而李廣利,他再能打,最多不過是個經理人,對這支軍隊沒有股份的,連董事局都沒資格進。
看了一會兒,長史沉吟道:“這仗,打得不對呀,匈奴人如此疲軟,而李廣利卻執意孤軍深入。這明顯違背軍事常識的做法,不應該呀。”
“是呀是呀,”站在他身後的決眭都尉,點頭道,“李廣利這個人吧,打仗還是不含糊的,就是政治立場不是那麼穩定,時不時地愛說些牢騷話。早幾年我就對他說過,朝廷就是你娘親,陛下就是你親爹,你所經歷的危險和磨難,不過是陛下和朝廷對你的考驗。”
這些人一邊說著不過腦子的話,一邊在心裡合計:嗯,打仗這活,太他娘的危險了,不是正經兒人幹的。可漢國最重軍功,沒有軍功,就沒有金帛美女。但這軍功可是要拎著腦殼來換的。現在可好了,不如趁陛下想幹掉李廣利的機會,拿下李廣利,趕緊跑回朝廷表功,這也是軍功,而且是最大的軍功。
心照不宣,長史與決眭都尉等,當場商議妥當,等李廣利一下戰場,就假稱朝廷有旨到來。把李廣利叫到自己的軍帳,就勢捆了。然後率軍返回。
主意倒是個好主意。可問題是,長史身邊,也有對他憎恨的人。人際關係就是這樣,離你越近的人,越容易滋生陰暗的仇恨。這個計議剛剛出來,已經被人偷聽到,立即跑李廣利那邊報告去了。
李廣利聽到這事,悲傷地說:“我只不過是想為朝廷,為陛下做點實事,咋就這麼難呢?正面的匈奴人,我們能夠消滅他們,最可怕的是那些潛伏在我們隊伍中的壞人,他們起到的作用,比一百萬匈奴人更壞。
“傳本將軍令,長史等人意圖謀亂,欲殺本將軍而將我們整支漢軍送給匈奴人做奴隸,與本座將他們拿下。”
漢軍士兵聽了,怒不可遏,立即操刀子包圍了長史的軍帳。長史探頭出來看,被士兵們好一番狂砍,砍得滿地都是長史。
決眭都尉見勢不妙,利刃破開帳子後部,衝出去向自己的部隊狂奔。狂怒的士兵追了上去,連同他的部卒一併殺盡。
簡單說就是,戰場上漢軍與匈奴人殺成一團,戰場下面,漢軍和漢軍也殺成一團。總之就這麼血肉模糊的兩團。
殺了長史和決眭都尉,李廣利知道,軍心已渙散,就立即撤出戰鬥,向著燕然山方向疾走。
然而,大單于是何等的精明,又如何會放過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戰機?
總計七萬漢軍的末日來臨了。
徹底覆滅
入夜,李廣利的漢軍正在酣夢之中,大單于親率五萬鐵騎,突然出現在漢軍大營的後方。
無聲地一揮手,匈奴騎兵一聲不響,向著漢軍大營衝殺過來。
漢軍頓時一片混亂。
因為一連串的變故,現在,這支曾和軍戰天才李陵交過手,曾殺得同樣數目的匈奴人哀鴻遍野的強大生力軍,精神上飽受摧殘,早已是軍心散盡,鬥志全無。聽到匈奴人殺到,所有人爬起來,扛起自己的小包裹,不顧一切湧出營寨,向著前方,向著漢國的方向狂奔。
就聽“撲通通”“哎喲媽”“嗷嗷嗷”慘叫聲迭連響起,逃在最前面的漢軍,忽然間失去了蹤影,唯一能讓人聽到的,是他們瀕死之時的慘嗥聲。
大宛之勝扭轉局面的記憶,對李廣利刻骨銘心。是誰率數萬大軍縱橫河西,連糧草都沒有的情形下卻屢建功勳?是誰與軍戰天才李陵交手九天,竟迫得李陵無功而退?是誰於句山狹谷重擊匈奴衛律,讓衛律號啕大哭發足狂奔?
是我呀,是我李廣利大將軍。
艱危時局,擎天一柱,老子就是這麼拽!
他絲毫也不懷疑,一旦他擊敗匈奴再立戰功,一切仍會和上次一樣。
李廣利對時局的思考,建立在漢武大帝還活著,而且智商正常的基礎之上。
但這個基礎靠譜嗎?
還真不好說。
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資料,以檢驗我們的判斷。
但李廣利顧不上了。次日晨,他率兩萬騎兵,渡過郅居水。前方,就見一片雞飛狗跳,匈奴的兩萬騎兵,手忙腳亂地迎上前來。李廣利信心大增,長刀一揮:“向前殺呀,我們漢軍,一個人打八個匈奴人綽綽有餘,給老子殺了這幫雜碎,所得財物都歸你自己,老子這次不提成。”
“殺啊!”急於發財的漢軍士兵,紅著兩隻眼睛沖了過去。
說起這匈奴人,擇草而移,逐水而居,原本是兇悍的遊牧部落。誰知道山水輪流轉,轉到這時候,這一茬的匈奴人,由於擄獲了大量漢人的緣故,那叫一個疲軟,打起仗來實在是不堪一擊。一番激戰下來,匈奴左大將被漢軍圍住,“哐哐哐”一頓狠揍,活活打死了。戰場之上,東一堆西一片,全都是匈奴人的屍體。
李廣利親自沖馬躍陣,殺得不亦樂乎。
他這邊正大砍大殺,戰場外圍的一個高地上,長史與幾名部將,正登高眺陣。見李廣利於戰場上縱橫睥睨,目無餘子,長史不由得連連搖頭。
長史,是朝廷派到軍隊中來的文官,是監軍,也是政委。假如把這支軍隊,比喻為帝國的資產,長史就是朝廷派來的董事長,標誌著朝廷對這支軍隊擁有絕對的產權。而李廣利,他再能打,最多不過是個經理人,對這支軍隊沒有股份的,連董事局都沒資格進。
看了一會兒,長史沉吟道:“這仗,打得不對呀,匈奴人如此疲軟,而李廣利卻執意孤軍深入。這明顯違背軍事常識的做法,不應該呀。”
“是呀是呀,”站在他身後的決眭都尉,點頭道,“李廣利這個人吧,打仗還是不含糊的,就是政治立場不是那麼穩定,時不時地愛說些牢騷話。早幾年我就對他說過,朝廷就是你娘親,陛下就是你親爹,你所經歷的危險和磨難,不過是陛下和朝廷對你的考驗。”
這些人一邊說著不過腦子的話,一邊在心裡合計:嗯,打仗這活,太他娘的危險了,不是正經兒人幹的。可漢國最重軍功,沒有軍功,就沒有金帛美女。但這軍功可是要拎著腦殼來換的。現在可好了,不如趁陛下想幹掉李廣利的機會,拿下李廣利,趕緊跑回朝廷表功,這也是軍功,而且是最大的軍功。
心照不宣,長史與決眭都尉等,當場商議妥當,等李廣利一下戰場,就假稱朝廷有旨到來。把李廣利叫到自己的軍帳,就勢捆了。然後率軍返回。
主意倒是個好主意。可問題是,長史身邊,也有對他憎恨的人。人際關係就是這樣,離你越近的人,越容易滋生陰暗的仇恨。這個計議剛剛出來,已經被人偷聽到,立即跑李廣利那邊報告去了。
李廣利聽到這事,悲傷地說:“我只不過是想為朝廷,為陛下做點實事,咋就這麼難呢?正面的匈奴人,我們能夠消滅他們,最可怕的是那些潛伏在我們隊伍中的壞人,他們起到的作用,比一百萬匈奴人更壞。
“傳本將軍令,長史等人意圖謀亂,欲殺本將軍而將我們整支漢軍送給匈奴人做奴隸,與本座將他們拿下。”
漢軍士兵聽了,怒不可遏,立即操刀子包圍了長史的軍帳。長史探頭出來看,被士兵們好一番狂砍,砍得滿地都是長史。
決眭都尉見勢不妙,利刃破開帳子後部,衝出去向自己的部隊狂奔。狂怒的士兵追了上去,連同他的部卒一併殺盡。
簡單說就是,戰場上漢軍與匈奴人殺成一團,戰場下面,漢軍和漢軍也殺成一團。總之就這麼血肉模糊的兩團。
殺了長史和決眭都尉,李廣利知道,軍心已渙散,就立即撤出戰鬥,向著燕然山方向疾走。
然而,大單于是何等的精明,又如何會放過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戰機?
總計七萬漢軍的末日來臨了。
徹底覆滅
入夜,李廣利的漢軍正在酣夢之中,大單于親率五萬鐵騎,突然出現在漢軍大營的後方。
無聲地一揮手,匈奴騎兵一聲不響,向著漢軍大營衝殺過來。
漢軍頓時一片混亂。
因為一連串的變故,現在,這支曾和軍戰天才李陵交過手,曾殺得同樣數目的匈奴人哀鴻遍野的強大生力軍,精神上飽受摧殘,早已是軍心散盡,鬥志全無。聽到匈奴人殺到,所有人爬起來,扛起自己的小包裹,不顧一切湧出營寨,向著前方,向著漢國的方向狂奔。
就聽“撲通通”“哎喲媽”“嗷嗷嗷”慘叫聲迭連響起,逃在最前面的漢軍,忽然間失去了蹤影,唯一能讓人聽到的,是他們瀕死之時的慘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