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這些人坐下來,秘密商議的結果是,情況極度不樂觀。

  陛下多年不登皇后的門,這種冷落是一個再也準確不過的信號。鉤弋夫人的宮門被命名為堯母門,這意思誰都明白。

  陛下要廢皇后,廢太子!

  這究竟是陛下的本意,抑或是陛下身邊那三個人,金日磾、霍光及上官桀暗中搗鬼,無法判斷。但有一件事再也清楚不過:因巫蠱案而慘遭滅門的衛青密友公孫敖,在假死逃亡幾年後,終於被搜捕到,旋即腰斬。這是很明顯的翦除太子羽翼,清除衛氏軍政集團的行為。在這種情形下,輕率行事,激怒漢武大帝,只恐整個衛氏族人全部要遭難。

  公孫賀只能自己想想法子,再動動腦子。他的大腦靈智一閃,居然真的想出來個法子。

  抓捕朱大俠

  丞相公孫賀,面謁漢武大帝。

  他伏跪於地,偷眼看著金日磾、霍光及上官桀三個人,大聲說:“陛下,小兒該死,竟然擅自動用北軍軍費,此罪萬萬不可輕饒。然則陛下,敬聲他承襲了臣的太僕職位,長期出入禁中,陪伴在陛下身邊。陛下可是看著他長大的啊。如果陛下開恩,臣願意去捉來行蹤不定的大俠朱安世,以此來贖回小兒之罪,懇請陛下開恩允許。”

  漢武大帝一動不動,像是在熟睡中。霍光則揚聲道:“陛下有旨,著公孫賀捕捉朱安世,以贖公孫敬聲之罪。”

  “微臣叩謝皇恩。”公孫賀感激不盡,向著霍光的位置“砰砰砰”磕頭。心裡湧起一股暖流,終究是衛霍一家呀,關鍵時候,霍家還是罩著衛家的。

  就去追捕朱安世。

  朱安世又是哪個?

  詩云:“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話說中國武俠文化,源遠流長。這個流長的盡頭,就在漢武帝年間。武俠之人,欽羨的是大俠朱家郭解。後面這個郭解,曾走衛青的門路希望避免移民。而前面的朱家,則是京師有名的大俠客朱安世。

  朱家、郭解,同在江湖,理論上都應該與衛青相熟,與遊俠出身的公孫敖,更應是道義之交。

  公孫敖在李陵事變後,詐死逃亡,九成九的可能,是託庇於京師大俠朱安世的門下。而從中華龍門佩劍入宮的神秘男子,更被漢武帝懷疑為與朱安世相關。

  所以,漢武帝親下詔令,命收捕大俠朱安世。但那朱安世,他既然是當世名俠,狡兔三窟這個道理還是懂得的,所以長安城中搜捕甚急,卻始終不見朱安世的影子。

  公孫賀的想法是,他替漢武帝解除心腹之患,抓捕大俠朱安世,就可以換回兒子的性命了。

  老實說,他這個想法,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說,都顯得相當怪異。漢武帝明顯對朱大俠懷有某種恐懼心理,必欲殺之而後快。公孫賀你既是皇族至親,又是丞相,有能力抓捕朱安世卻硬是不吭氣,直到兒子落難,你才以此要挾陛下。如此一個惡搞法,這豈不是活膩了嗎?

  或者是當局者迷,又或者,我們不可對公孫賀的智商抱有多高的預期。總之這傢伙死定了,只是如何一個死法,多少會有些觀賞性的。

  實際上,朱安世能與京師頻繁活動,悍然稱俠,正是因為他與朝中權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說明白了,朱大俠與衛青也是道義之交,是衛青軍政集團的天然同盟軍,是與公孫賀同一個陣營的人。

  正是這樣一個原因,公孫賀去抓朱安世,比別人更容易些。

  總之,公孫賀成功地逮到了朱大俠,長鬆一口氣:“唉,這下子我兒子算是沒事了。”

  可萬萬沒想到,當朱大俠發現,抓捕他的竟然是公孫賀時,頓時就炸了。

  妖夢之宮

  朱大俠入獄,他手握鐵欄,正自悲憤:“咦,是哪個鷹爪孫,這麼厲害,竟然抓到了我朱安世?”仔細一看,竟然是公孫賀,朱大俠不樂意了:公孫賀你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竟然也叛變了。你忘了咱倆是一夥的嗎?別以為你賣了本大俠就可以求榮,差矣!本大俠也一樣可以賣你,而且還能開個高價!

  朱安世於獄中上書,揭了公孫賀兩大罪狀。

  罪狀一:公孫賀的兒子,和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通姦。

  罪狀二:公孫賀家施用巫蠱術,埋木偶人於天子的馳道上,詛咒陛下。

  單看這兩條揭發的罪證,就知道公孫賀和朱大俠,真的是一夥的。不是同夥,又怎麼可能知道如此私隱的罪證呢?

  被控與公孫敬聲通姦的陽石公主,她的生母不知是哪一個。認定這起事件是對衛青軍政集團清算的史學家,堅定不移地認為她的生母就是衛子夫。

  不管陽石公主的生母,究竟是不是衛子夫,但有一點,公孫敬聲作為衛皇后的侄子,應該是打小就和陽石公主,還有一個後來被攀扯進此案的諸邑公主一起玩大的。他們是青梅竹馬的兩小無猜,如果孩童時期玩過觸犯禁忌的性遊戲,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兒。到了成年,這種遊戲成為一種私密的記憶繼續保持,於齷齪皇家也不乏見。

  漢武大帝不會對朱安世披露的這起私隱感興趣。

  但說到巫蠱之術,就非同小可了。

  接獲朱大俠舉報材料的前一夜,漢武大帝做了個夢。

  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可怕的怪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