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眼下這情形,康居國的援兵四十多天還不見蹤影,我等縱然不被漢軍打死,也會活活渴死。與其如此,還不如殺掉惹禍招災的破國王,投降漢軍算了。”
於是貴族們藏械入宮,面見國王,說是有重要軍情稟報。國王出來,貴族們趁機一擁而上,按住國王手腳,把國王的腦殼吭哧吭哧地鋸了下來。
殺完國王,眾貴族驚恐地發現大宛外城已破,李廣利率漢軍沖了進來,開始強攻內城。貴族們急忙拿著國王的腦殼登城,對李廣利說:“李將軍,你看好了,你們此來,只是為了大宛的寶馬而已。不肯給你們寶馬的,是國王,現在我們已經把國王殺了,他的腦殼在此。現在,我們請你們停止攻城,我們將把國王腦殼給你們,打開馬廊,寶馬隨你們挑選。如果你們不答應,那我們就只能把所有的寶馬,統統殺死,然後居城死戰。等到康居國的援兵到達,你們漢軍就是腹背受敵。何去何從,請將軍選擇吧。”
這時候李廣利獲知一個消息,大宛城中,最近抓到了一批漢人,而這些漢人,懂得打井技術。這就意味著大宛內城,有可能打出水來。而城中糧食又多,再有水源,那麼這場戰事恐怕就沒有結束的可能了。如果是這樣,自己孤師懸於域外,就很危險了。
於是李廣利答應了大宛貴族的請求,大宛貴族依言打開馬廊,讓李廣利精選了良馬三千多匹。又給大宛立了個親近漢國的大宛貴族味蔡為新國王。李廣利這才踏上回師之路。
行不及遠,就聽到後方傳來遙遙的呼聲:“等一等,上官桀將軍攻破郁成,打到康居國,把郁成王給逮來了。”
有這事?李廣利驚喜之下,急忙停步。
匈奴臣服
原來,漢軍征大宛,還有場大家避而不談的敗仗。
初,李廣利率數萬人從敦煌出發,兵分兩路。他自己當然還是帶數萬人,來攻打大宛城。另派了不知怎麼招惹他的校尉王申生,只帶了千把來人,去攻打郁成。可千把來人怎麼可能攻得下來?
結果很不幸,王申生抵達郁成之下,就被郁成王設伏,把這一千來人包了餃子,差不多等於全殲滅了。只逃出零星幾個人。
李廣利大怒,就派了上官桀出馬。上官桀帶多少人不知道,但郁成王一見他來到,撒腿就狂奔,一口氣逃到了康居國。上官桀窮追不捨,追到康居——所以,大宛苦候康居救兵而不至的原因,就在這裡了。
到得大宛城被攻破,康居王嚇得半死,趕緊把郁成王捆綁起來,送給上官桀,表態臣服。
上官桀就派了四名騎兵,把郁成王給李廣利押送來。四名騎兵出了門,商量說:這個俘虜可不好送,他是個活人啊,萬一跑了可咋整?
必須要想出個安全的押送法子。
這法子也簡單,就是……一個騎兵拔出劍來,“吭哧”一劍,把郁成王的腦殼給砍了下來。
上官桀的表現,為這次戰事畫上個完美的句號。漢家軍隊可謂名副其實的威震西域。值李廣利回師,沿途各國全都派出自家的王室子弟,狂追著漢國大軍,央求跟隨前往漢廷做人質。只要漢軍不來打自己,幹什麼都行。
這次戰事,也令漢國舉國震動。此前漢國只知道天下之大,自家是最牛的。但究竟如何一個牛法,這卻不太清楚。而李廣利大宛之戰,明確地告訴大家,漢家天子,威行天下,誰不服就死定了。
如果一定要給這場戰事挑點小毛病,那就是漢軍太瘋狂了,簡直是一群狼。實際上在大宛之戰中戰死的士兵並不多,而死於自家兄弟之手的,卻比比皆是。因為漢軍要自行解決糧草,解決的法子,就是去攻打別人,搶奪糧草。所以大宛之戰,大家是一面圍城,一面自相殘殺。城裡城外都是打得一塌糊塗。
漢武帝拓邊之功,為歷史之最大,至今中國人仍然享受著他給後人打下來的地盤。當然犧牲也是極為慘烈。但他之所以成為千古一帝,是因為其他帝王,也讓百姓付出了同樣甚至更為慘烈的犧牲,但其歷史功業,卻連漢武大帝的腳趾頭都摸不到。
漢國為這場勝利陷入癲狂,最失控的,當然還是漢武大帝本人。
公元前101年,56歲的漢武大帝難得地臨朝,大肆分封。
漢武大帝最重軍功,他給立功將士的獎賞,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李廣利封海西侯,上官桀晉為少府,從軍者無論是此前、還是現在的犯罪行為,概不追究,另加封賞。從軍的官吏,有三人升為九卿,俸祿二千石的軍士超過百人,俸祿一千石的有一千多人。
對這場戰事,最害怕的,當然是新任匈奴大單于。
前面那個想秘密聯絡樓蘭的大單于,他在大宛之戰中,竟然無法捕捉到戰機,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令他鬱悶而死。他死後,兒子年幼,於是眾人推舉了他的弟弟為大單于。
新任大單于是個年輕人,他向漢使說:“我是誰呀?我是晚輩呀,漢家天子,是我的長輩,我做晚輩的,怎麼敢冒犯長輩?請讓我釋放此前那些被扣押的漢使吧,請求允許。”
漢廷諸臣大喜,就派中郎將蘇武,帶著副使張勝,攜豐厚的禮物,前往匈奴迎回那些被扣押的漢使們。
有分教,蘇武魂消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樹,隴上羊生塞草煙。由於漢武帝只重軍功不看手段,只要結果不重過程,與蘇武隨行之人,俱各躍躍欲試,想在匈奴大鬧一場,博取個千秋萬世封侯名。這種喧譁與騷動,種下蘇武紮根北疆,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華麗效果。
於是貴族們藏械入宮,面見國王,說是有重要軍情稟報。國王出來,貴族們趁機一擁而上,按住國王手腳,把國王的腦殼吭哧吭哧地鋸了下來。
殺完國王,眾貴族驚恐地發現大宛外城已破,李廣利率漢軍沖了進來,開始強攻內城。貴族們急忙拿著國王的腦殼登城,對李廣利說:“李將軍,你看好了,你們此來,只是為了大宛的寶馬而已。不肯給你們寶馬的,是國王,現在我們已經把國王殺了,他的腦殼在此。現在,我們請你們停止攻城,我們將把國王腦殼給你們,打開馬廊,寶馬隨你們挑選。如果你們不答應,那我們就只能把所有的寶馬,統統殺死,然後居城死戰。等到康居國的援兵到達,你們漢軍就是腹背受敵。何去何從,請將軍選擇吧。”
這時候李廣利獲知一個消息,大宛城中,最近抓到了一批漢人,而這些漢人,懂得打井技術。這就意味著大宛內城,有可能打出水來。而城中糧食又多,再有水源,那麼這場戰事恐怕就沒有結束的可能了。如果是這樣,自己孤師懸於域外,就很危險了。
於是李廣利答應了大宛貴族的請求,大宛貴族依言打開馬廊,讓李廣利精選了良馬三千多匹。又給大宛立了個親近漢國的大宛貴族味蔡為新國王。李廣利這才踏上回師之路。
行不及遠,就聽到後方傳來遙遙的呼聲:“等一等,上官桀將軍攻破郁成,打到康居國,把郁成王給逮來了。”
有這事?李廣利驚喜之下,急忙停步。
匈奴臣服
原來,漢軍征大宛,還有場大家避而不談的敗仗。
初,李廣利率數萬人從敦煌出發,兵分兩路。他自己當然還是帶數萬人,來攻打大宛城。另派了不知怎麼招惹他的校尉王申生,只帶了千把來人,去攻打郁成。可千把來人怎麼可能攻得下來?
結果很不幸,王申生抵達郁成之下,就被郁成王設伏,把這一千來人包了餃子,差不多等於全殲滅了。只逃出零星幾個人。
李廣利大怒,就派了上官桀出馬。上官桀帶多少人不知道,但郁成王一見他來到,撒腿就狂奔,一口氣逃到了康居國。上官桀窮追不捨,追到康居——所以,大宛苦候康居救兵而不至的原因,就在這裡了。
到得大宛城被攻破,康居王嚇得半死,趕緊把郁成王捆綁起來,送給上官桀,表態臣服。
上官桀就派了四名騎兵,把郁成王給李廣利押送來。四名騎兵出了門,商量說:這個俘虜可不好送,他是個活人啊,萬一跑了可咋整?
必須要想出個安全的押送法子。
這法子也簡單,就是……一個騎兵拔出劍來,“吭哧”一劍,把郁成王的腦殼給砍了下來。
上官桀的表現,為這次戰事畫上個完美的句號。漢家軍隊可謂名副其實的威震西域。值李廣利回師,沿途各國全都派出自家的王室子弟,狂追著漢國大軍,央求跟隨前往漢廷做人質。只要漢軍不來打自己,幹什麼都行。
這次戰事,也令漢國舉國震動。此前漢國只知道天下之大,自家是最牛的。但究竟如何一個牛法,這卻不太清楚。而李廣利大宛之戰,明確地告訴大家,漢家天子,威行天下,誰不服就死定了。
如果一定要給這場戰事挑點小毛病,那就是漢軍太瘋狂了,簡直是一群狼。實際上在大宛之戰中戰死的士兵並不多,而死於自家兄弟之手的,卻比比皆是。因為漢軍要自行解決糧草,解決的法子,就是去攻打別人,搶奪糧草。所以大宛之戰,大家是一面圍城,一面自相殘殺。城裡城外都是打得一塌糊塗。
漢武帝拓邊之功,為歷史之最大,至今中國人仍然享受著他給後人打下來的地盤。當然犧牲也是極為慘烈。但他之所以成為千古一帝,是因為其他帝王,也讓百姓付出了同樣甚至更為慘烈的犧牲,但其歷史功業,卻連漢武大帝的腳趾頭都摸不到。
漢國為這場勝利陷入癲狂,最失控的,當然還是漢武大帝本人。
公元前101年,56歲的漢武大帝難得地臨朝,大肆分封。
漢武大帝最重軍功,他給立功將士的獎賞,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李廣利封海西侯,上官桀晉為少府,從軍者無論是此前、還是現在的犯罪行為,概不追究,另加封賞。從軍的官吏,有三人升為九卿,俸祿二千石的軍士超過百人,俸祿一千石的有一千多人。
對這場戰事,最害怕的,當然是新任匈奴大單于。
前面那個想秘密聯絡樓蘭的大單于,他在大宛之戰中,竟然無法捕捉到戰機,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令他鬱悶而死。他死後,兒子年幼,於是眾人推舉了他的弟弟為大單于。
新任大單于是個年輕人,他向漢使說:“我是誰呀?我是晚輩呀,漢家天子,是我的長輩,我做晚輩的,怎麼敢冒犯長輩?請讓我釋放此前那些被扣押的漢使吧,請求允許。”
漢廷諸臣大喜,就派中郎將蘇武,帶著副使張勝,攜豐厚的禮物,前往匈奴迎回那些被扣押的漢使們。
有分教,蘇武魂消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樹,隴上羊生塞草煙。由於漢武帝只重軍功不看手段,只要結果不重過程,與蘇武隨行之人,俱各躍躍欲試,想在匈奴大鬧一場,博取個千秋萬世封侯名。這種喧譁與騷動,種下蘇武紮根北疆,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華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