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第十五章 背水之戰
與漢家天子拜把子
烏維單于說:“我想和漢家天子,喝血酒拜把子,結為兄弟。”
這句話,是烏維單于對漢國來使王烏說的。
無端冒出這麼一句話來,是因為匈奴長期以來沒有動靜,連他們躲在哪裡都不知道,讓漢武大帝心驚不定,他習慣於洞察全局,不習慣於黑箱作業。不了解匈奴的心思舉動,這讓他睡不安穩。
於是朝臣議計,派王烏出馬,去摸摸匈奴的深淺長短。
這個王烏,並不在朝廷任職,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一半家族在漢國,另一半家族在匈奴,而且他善於社交。有這兩個長處,朝廷讓他掛名了個低級使者的稱號,便於在匈奴方面活動。
憑藉如此複雜的社會關係,王烏很容易地見到匈奴單于烏維,會面時他按照匈奴的風俗,把朝廷符節丟在帳篷外,走進去說:“大單于,有沒有烈性點的酒?走他媽這麼遠的路,老子都他媽的渴壞了。”
匈奴人生性彪悍,最喜歡粗人,聽王烏這麼粗魯,大喜:“上酒,讓我和這哥們兒好好地喝一頓。”
烈酒上來,大單于端起巨大的酒碗,縱情高歌:“我愛你,塞北的姐,趕著羊群走遍荒野,你的舞姿是那樣的輕盈,你的心地是那樣的純潔……”大家一邊喝一邊唱,喝多了趴地上就睡,睡醒了爬起來接著喝。
如此一連多日,大單于和王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動情之際,醉醺醺地說:“兄弟,不瞞你說,王八蛋才樂意跟漢家天子打仗,那王八蛋太他娘的凶了,窮兵黷武呀,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不帶這樣打仗的。老百姓攤上這麼個天子,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
“喝酒,喝酒。”王烏說。
大單于繼續道:“所以呢我就想呀,要想徹底不打了,就只能把我的太子,送到漢家朝廷上去,我兒子在天子身邊,我肯定再也不會打了。漢家天子也該放心了。”
“真的嗎?”王烏喜出望外,“大單于,此話當真?”
大單于:“騙你是你妹子養的!”
王烏亢奮得全身顫抖,倘若在他手中終結漢匈之戰,什麼封侯拜相,不過是小菜一碟,青史留名就是他的未來。於是他趕緊回去,向朝廷報告。
朝廷接到報告,也是幾近癲狂,如果匈奴質子於漢廷,漢武大帝的歷史功業,那就堪稱空前絕後了,秦始皇之類的,只配給漢武帝端尿罐。於是朝廷立即派了一名叫楊信的高級使者,讓他來辦理這個問題。
當楊信手持天子符節,走到大單于軍帳外時,匈奴人告訴他:“放下你手中的符節,隻身進去,這是我們大匈奴的習俗。”
“不!”楊信斷然拒絕,曰,“此符節,乃漢家天子親授,它代表的是漢家天子的威權與榮光,使者持此符節,符在人在,節失人亡。”
當時大單于的鼻頭差點沒氣歪,心說這來的是什麼人呀,一點都不尊重俺們大匈奴的習俗。入鄉隨俗你們沒聽說過嗎?咋就這麼霸道呢?
心裡氣憤,但大單于終究有城府之人,聲色不動地說:“進來坐吧,啥事呀你大老遠的跑來?”
“是這樣。”楊信說,“本使奉天子之命,是來約談你家太子入朝之事。”
大單于道:“入你妹個朝呀,你家漢廷是有羊群,有帳篷,還是有馬奶子羊雜碎喝?我兒子去了能習慣嗎?不去!”
“不去?”楊信囁嚅,“不是已經說好了嗎……”
烏維單于:“說好你大爺,不去!”
楊信不得要領,頹然而返。
朝廷因此責怪王烏,王烏說:“不會吧,大單于他出爾反爾了?不可能,等我再去瞧瞧。”
於是王烏再入匈奴,依然是把符節放在帳外。烏維大單于喜歡死他了,照例是喝得雲山霧罩,喝高了,大單于就說:“我要入漢廷,與你家天子拜把子。”
匈奴使者死亡事件簿
烏維單于聲稱他要赴漢廷,與漢武帝拜把子,正常人對這句場面話,聽了也就是笑一笑,不會往耳朵里去。可是整個漢宮朝廷,得到奏報後智商飆降,立即下令在長安城修建了座單于宮殿,弄得烏維單于這邊好不尷尬。
說到漢廷,那是烏維單于死也不會去的地方,那又不是什麼好地方,正經人誰去那兒呀。
但話已經說出口,漢家天子還給自己修築了宮殿,再說不去,就得另找理由了。
無奈,烏維單于一邊指責漢宮缺乏誠意,派來的使者太低端,一邊派了個匈奴貴族,跟隨漢使去了長安。
可不承想,匈奴貴族喝慣了馬奶,吃慣了奶酪,一進入漢國就水土不服,到了長安,已經是氣息奄奄了。
朝中諸臣心急火燎,派出了能夠找來的所有名醫會診。數不清的醫學專家會診之後,一致認為,匈奴使者染患的只是小恙,來上兩副溫和的湯藥,稍微調劑一下,患者又能夠生龍活虎了。
然後眾專家給匈奴貴族弄了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湯藥,掰開他的牙齒灌下去。
然後就見匈奴貴族兩腿拼命地一蹬,就一動不動了。大家一摸他的鼻孔,已經沒氣了。
與漢家天子拜把子
烏維單于說:“我想和漢家天子,喝血酒拜把子,結為兄弟。”
這句話,是烏維單于對漢國來使王烏說的。
無端冒出這麼一句話來,是因為匈奴長期以來沒有動靜,連他們躲在哪裡都不知道,讓漢武大帝心驚不定,他習慣於洞察全局,不習慣於黑箱作業。不了解匈奴的心思舉動,這讓他睡不安穩。
於是朝臣議計,派王烏出馬,去摸摸匈奴的深淺長短。
這個王烏,並不在朝廷任職,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一半家族在漢國,另一半家族在匈奴,而且他善於社交。有這兩個長處,朝廷讓他掛名了個低級使者的稱號,便於在匈奴方面活動。
憑藉如此複雜的社會關係,王烏很容易地見到匈奴單于烏維,會面時他按照匈奴的風俗,把朝廷符節丟在帳篷外,走進去說:“大單于,有沒有烈性點的酒?走他媽這麼遠的路,老子都他媽的渴壞了。”
匈奴人生性彪悍,最喜歡粗人,聽王烏這麼粗魯,大喜:“上酒,讓我和這哥們兒好好地喝一頓。”
烈酒上來,大單于端起巨大的酒碗,縱情高歌:“我愛你,塞北的姐,趕著羊群走遍荒野,你的舞姿是那樣的輕盈,你的心地是那樣的純潔……”大家一邊喝一邊唱,喝多了趴地上就睡,睡醒了爬起來接著喝。
如此一連多日,大單于和王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動情之際,醉醺醺地說:“兄弟,不瞞你說,王八蛋才樂意跟漢家天子打仗,那王八蛋太他娘的凶了,窮兵黷武呀,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不帶這樣打仗的。老百姓攤上這麼個天子,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
“喝酒,喝酒。”王烏說。
大單于繼續道:“所以呢我就想呀,要想徹底不打了,就只能把我的太子,送到漢家朝廷上去,我兒子在天子身邊,我肯定再也不會打了。漢家天子也該放心了。”
“真的嗎?”王烏喜出望外,“大單于,此話當真?”
大單于:“騙你是你妹子養的!”
王烏亢奮得全身顫抖,倘若在他手中終結漢匈之戰,什麼封侯拜相,不過是小菜一碟,青史留名就是他的未來。於是他趕緊回去,向朝廷報告。
朝廷接到報告,也是幾近癲狂,如果匈奴質子於漢廷,漢武大帝的歷史功業,那就堪稱空前絕後了,秦始皇之類的,只配給漢武帝端尿罐。於是朝廷立即派了一名叫楊信的高級使者,讓他來辦理這個問題。
當楊信手持天子符節,走到大單于軍帳外時,匈奴人告訴他:“放下你手中的符節,隻身進去,這是我們大匈奴的習俗。”
“不!”楊信斷然拒絕,曰,“此符節,乃漢家天子親授,它代表的是漢家天子的威權與榮光,使者持此符節,符在人在,節失人亡。”
當時大單于的鼻頭差點沒氣歪,心說這來的是什麼人呀,一點都不尊重俺們大匈奴的習俗。入鄉隨俗你們沒聽說過嗎?咋就這麼霸道呢?
心裡氣憤,但大單于終究有城府之人,聲色不動地說:“進來坐吧,啥事呀你大老遠的跑來?”
“是這樣。”楊信說,“本使奉天子之命,是來約談你家太子入朝之事。”
大單于道:“入你妹個朝呀,你家漢廷是有羊群,有帳篷,還是有馬奶子羊雜碎喝?我兒子去了能習慣嗎?不去!”
“不去?”楊信囁嚅,“不是已經說好了嗎……”
烏維單于:“說好你大爺,不去!”
楊信不得要領,頹然而返。
朝廷因此責怪王烏,王烏說:“不會吧,大單于他出爾反爾了?不可能,等我再去瞧瞧。”
於是王烏再入匈奴,依然是把符節放在帳外。烏維大單于喜歡死他了,照例是喝得雲山霧罩,喝高了,大單于就說:“我要入漢廷,與你家天子拜把子。”
匈奴使者死亡事件簿
烏維單于聲稱他要赴漢廷,與漢武帝拜把子,正常人對這句場面話,聽了也就是笑一笑,不會往耳朵里去。可是整個漢宮朝廷,得到奏報後智商飆降,立即下令在長安城修建了座單于宮殿,弄得烏維單于這邊好不尷尬。
說到漢廷,那是烏維單于死也不會去的地方,那又不是什麼好地方,正經人誰去那兒呀。
但話已經說出口,漢家天子還給自己修築了宮殿,再說不去,就得另找理由了。
無奈,烏維單于一邊指責漢宮缺乏誠意,派來的使者太低端,一邊派了個匈奴貴族,跟隨漢使去了長安。
可不承想,匈奴貴族喝慣了馬奶,吃慣了奶酪,一進入漢國就水土不服,到了長安,已經是氣息奄奄了。
朝中諸臣心急火燎,派出了能夠找來的所有名醫會診。數不清的醫學專家會診之後,一致認為,匈奴使者染患的只是小恙,來上兩副溫和的湯藥,稍微調劑一下,患者又能夠生龍活虎了。
然後眾專家給匈奴貴族弄了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湯藥,掰開他的牙齒灌下去。
然後就見匈奴貴族兩腿拼命地一蹬,就一動不動了。大家一摸他的鼻孔,已經沒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