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漢十二年,劉邦鎮壓黥布的叛亂後率兵歸來,這時他的病更重了,愈加想廢立太子。張良勸阻,他仍然不聽,張良本身也有病就不管事了。太傅叔孫通說古道今,以死相爭保護太子。劉邦雖然表面答應,心裡還是想廢太子。一次皇上宴請群臣,太子在坐,四位老人輔佐太子,年紀都已經八十多歲了,頭髮和眉毛都全白了,穿戴的衣帽都很有氣派。皇上見了非常吃驚,問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四位老人上前答話,通報了各自的姓名,他們是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劉邦聽了大吃一驚,說:“我找你們好幾年了,但老先生們一直逃避我,今天老先生們為什麼又自己來追隨我的兒子?”四位老人都說:“陛下從前看不起讀書人還要嘲笑他們,我們不願受這種侮辱,因為恐懼而逃亡隱居起來。我們私下聽說太子為人講究仁義十分孝順,對讀書人尊敬愛護,天下的人都伸著脖子願為太子去死,所以我們投奔太子來了。”劉邦只好說:“勞煩各位老先生好好教育和照顧太子。”

  四位老人為皇上祝酒後隨太子離去。劉邦看著他們離開,然後召來戚夫人指著四人的背影對她說:“我本來想廢立太子的,但有這四個人輔佐太子,他的羽翼已經豐滿,很難動他了。呂后已經真正掌握了主動。”戚夫人哭了起來。劉邦說:“你為我跳個楚舞吧,讓我為你伴唱一隻楚歌。”他放聲高唱道:“鴻鵠高高飛翔,一飛就是千萬里。它的羽翼已經豐滿,可以自由地在四海飛翔。自由地在四海飛翔,又能夠將它怎麼樣?我雖然也有弓箭,又如何能射中它!”唱了幾遍,戚夫人已泣不成聲,劉邦起身離去,盛宴終止。劉邦最終不能廢立太子,完全是因為張良推薦招來四位老人起了作用。

  張良跟隨劉邦平息了代地的叛亂,用奇計攻克了馬邑,又勸劉邦立蕭何為相國,經常和劉邦商討大大小小的事情,由於不關係天下存亡,所以沒有存錄。張良自己評價自己說:“我家兩世為韓國宰相,韓國滅亡之後,不留戀萬貫家財,為韓國復仇不畏強秦,令天下振動。後來用三寸之舌為帝王當軍師,分封萬戶,位列侯爵,這是一個平民書生的最高榮譽,對於我張良來說已經感到最大的滿足。我如今願意拋棄人間的閒事,想追隨神仙赤松子云游。”於是開始學辟穀不食人間煙火,修身煉道。劉邦病逝後,呂后重視張良的才德,強制他重新食人間煙火。呂后說:“人生一輩子,就像一匹白馬從縫隙間一閃而過,何必這樣自己折磨自己!”張良不得已也吃些食物。

  張良當初在下邳圮上接受那位老父贈送他的《太公兵法》,十三年後他跟隨劉邦路過濟北的時候,果然在谷城山下見到了黃石,他把它帶回去當珍寶奉伺。張良死後,將黃石與他葬在一起。後人上墳祭祀,都要叩拜黃石。

  張良的兒子不疑,承襲留侯爵位,孝文帝五年因犯法被廢除。

  太史公司馬遷評價說:許多學者都否定鬼神的存在,也有人承認有精怪藥物。就像張良遇見的老父授書這件事,也是非常奇怪的事。劉邦多次陷於絕境,很多時候都靠張良神奇的計謀解救,難道說不是天助嗎?劉邦說:“在軍帳中指揮謀劃,取得戰場上的勝利,我是不如張良的。”我以為張良這個人一定長得身材魁偉,後來見到了他的畫像,他的體態容貌還真像個女子,難怪孔子說:“如果僅僅從相貌去評價人,就像子羽的相貌和德行相反一樣,會造成失誤。”張良也是這樣。

  附錄:《留侯論》(宋)蘇軾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圮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圮上之老人之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做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困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斃。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