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成吉思汗默然,說到不孝,他有個兒子完全有資格被雷劈。這個兒子就是朮赤,自攻陷玉龍傑赤後,朮赤就在花剌子模西邊過起了自己的日子,再也沒有回到成吉思汗身邊。他不明白,這個兒子到底怎麼了,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的出身而自我沉淪,破罐子破摔,連老爹都不要了嗎?
一想到這裡,他堅定地點頭說:“神仙說得對,那些不孝的人就該用天威震他!”
丘處機笑了笑,來之前,他曾在河北境內寫過一首詩: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干戈致太平。這是他來的目的,他希望用畢生所學所悟勸諫成吉思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使天下太平。
可是,他和成吉思汗接觸時間越長,越覺得這是個幻夢。眼前這位兩鬢斑白的老人,仍然有著充沛的精力和莫名其妙的征服情緒。丘處機的感覺是,他要永遠征服下去,直到世界的盡頭,只有一種情況會讓他停住戰馬,那就是死神把他帶走。
然而,丘處機又注意到,縱然這位世界征服者離開人間,他灌輸給後代的“永恆征服”的思想也會如幽靈一樣附著在大蒙古國的身上,滲入骨髓,大蒙古國的征戰殺伐不會因成吉思汗的離開人間而銷聲匿跡,可能會更上一層樓。
丘處機,這位集儒家“以和為貴”、道家“不奢殺”和佛家“慈悲為懷”的終極思想家,面對把征戰殺伐當成畢生使命的成吉思汗,一籌莫展。
1222年初冬,丘處機請求成吉思汗放他回中原,他轉彎抹角地說:“我是個道士,喜歡靜處行坐,如今總和軍隊在一起,精神不爽,所以還是離開為好。”
成吉思汗似乎聽出了丘處機厭惡戰爭的言外之意,他也明白,自己不可能被丘處機塑造,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塑造他,那就是代表長生天的他本人。他痛快地答應了丘處機的請求,不過當時天氣惡劣,路途艱難,所以他請丘處機推遲行期,並且柔和地接受了丘處機轉彎抹角的勸諫。他說:“我也準備東歸,等四處掃蕩的軍隊歸來,我們一起走吧!”
丘處機對這回答異常高興,幾乎忘乎所以。於是兩人在撒馬爾罕過冬,1223年正月,成吉思汗舉行了一場大規模的狩獵活動。當他正在追擊一隻受傷的野豬時,一不小心從馬上跌下來,那頭受傷的野豬馬上轉身盯著他,張開血盆大口怪叫,震動山林。成吉思汗當時危險萬分,如果野豬向他撲來,他必死無疑。但那頭野豬只是叫了幾聲,繼而呆呆地看了他一會兒,在隨即趕來的護衛的吆喝下,扭頭跑進密林。
成吉思汗回到營帳,驚魂甫定,丘處機馬上站出來說:“天道好生。您現在年壽已高,應該少打獵。此次墜馬,天戒也;野豬不敢攻擊您,天護也。”
丘處機的話有理有據,使人不得不聽。不過成吉思汗的應答也很巧妙,他首先感激丘處機的好意,接著就說騎馬行獵是從小養成的習慣,習慣成自然,不能說改就改。
雖然這樣說,但至少有半年時間,成吉思汗再沒有狩獵。也許,他真的認為丘處機說的話很對,也許,他只是用這種方式安慰丘處機的心。
1223年三月,丘處機實在等不了成吉思汗,再次請求回中國。成吉思汗欣然應允,臨行前,成吉思汗問他:“您在中原的弟子多嗎?”丘處機自豪地回答:“甚眾。”
成吉思汗對身邊的官員說:“神仙所有的門人都免除賦稅。”
丘處機感激不已,成吉思汗還有厚禮:派騎兵一千人護送丘處機回中原,改當時的中都北京城內的天長觀為長春宮,又下令建造白雲觀,將長春宮和白雲觀合而為一,總稱白雲觀。
蒙古人還未正式進北京城,就已經在北京城留下了思想的痕跡。
丘處機返程後,成吉思汗多次派人問候他,最有名的當屬一封1223年十一月十五,成吉思汗寫給丘處機的信,可謂無微不至,深情款款。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日,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麼?路里飲食廣多不少來麼?你到宣德州等處,官員好覷你來麼?下頭百姓得來麼?你身起心裡好麼?我這裡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癸未年十一月十五日。(摘自《長春真人西遊記校注》)
1227年,丘處機駕鶴西去,同年,成吉思汗病逝。兩位好友在天國,是否還能暢談無阻,可以想見。
成吉思汗不遠萬里派兵請思想家丘處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段佳話,但不是唯一。東晉時期,前秦帝國皇帝苻堅為了迎接高僧鳩摩羅什東來,專為他發兵七萬征服龜茲國,由此得到羅什大師。為了爭取東晉帝國的道安法師,苻堅用兵十萬,進攻道安法師的居住地襄陽,硬把他擄去。
然而,成吉思汗比苻堅更高尚,因為他請丘處機原本是為了長生不老藥,可丘處機讓他失望後,他沒有動怒,反而更加尊敬丘處機。人的高尚、偉大,往往就是在這種時候展現出來的。
萬里長征
丘處機走後不久,成吉思汗宣稱班師。民間傳說,他老婆孛兒帖寫信給他:老鷹已營巢於大樹之巔,若老鷹長久淹留遠方,難保賤雀不會飛來食巢中卵或雛鷹也。
成吉思汗看到這封信,明白了孛兒帖背後的意思。他西征時,帶著美女忽闌,孛兒帖大概是吃醋了。他對孛兒帖向來言聽計從,於是決定回草原。
一想到這裡,他堅定地點頭說:“神仙說得對,那些不孝的人就該用天威震他!”
丘處機笑了笑,來之前,他曾在河北境內寫過一首詩: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干戈致太平。這是他來的目的,他希望用畢生所學所悟勸諫成吉思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使天下太平。
可是,他和成吉思汗接觸時間越長,越覺得這是個幻夢。眼前這位兩鬢斑白的老人,仍然有著充沛的精力和莫名其妙的征服情緒。丘處機的感覺是,他要永遠征服下去,直到世界的盡頭,只有一種情況會讓他停住戰馬,那就是死神把他帶走。
然而,丘處機又注意到,縱然這位世界征服者離開人間,他灌輸給後代的“永恆征服”的思想也會如幽靈一樣附著在大蒙古國的身上,滲入骨髓,大蒙古國的征戰殺伐不會因成吉思汗的離開人間而銷聲匿跡,可能會更上一層樓。
丘處機,這位集儒家“以和為貴”、道家“不奢殺”和佛家“慈悲為懷”的終極思想家,面對把征戰殺伐當成畢生使命的成吉思汗,一籌莫展。
1222年初冬,丘處機請求成吉思汗放他回中原,他轉彎抹角地說:“我是個道士,喜歡靜處行坐,如今總和軍隊在一起,精神不爽,所以還是離開為好。”
成吉思汗似乎聽出了丘處機厭惡戰爭的言外之意,他也明白,自己不可能被丘處機塑造,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塑造他,那就是代表長生天的他本人。他痛快地答應了丘處機的請求,不過當時天氣惡劣,路途艱難,所以他請丘處機推遲行期,並且柔和地接受了丘處機轉彎抹角的勸諫。他說:“我也準備東歸,等四處掃蕩的軍隊歸來,我們一起走吧!”
丘處機對這回答異常高興,幾乎忘乎所以。於是兩人在撒馬爾罕過冬,1223年正月,成吉思汗舉行了一場大規模的狩獵活動。當他正在追擊一隻受傷的野豬時,一不小心從馬上跌下來,那頭受傷的野豬馬上轉身盯著他,張開血盆大口怪叫,震動山林。成吉思汗當時危險萬分,如果野豬向他撲來,他必死無疑。但那頭野豬只是叫了幾聲,繼而呆呆地看了他一會兒,在隨即趕來的護衛的吆喝下,扭頭跑進密林。
成吉思汗回到營帳,驚魂甫定,丘處機馬上站出來說:“天道好生。您現在年壽已高,應該少打獵。此次墜馬,天戒也;野豬不敢攻擊您,天護也。”
丘處機的話有理有據,使人不得不聽。不過成吉思汗的應答也很巧妙,他首先感激丘處機的好意,接著就說騎馬行獵是從小養成的習慣,習慣成自然,不能說改就改。
雖然這樣說,但至少有半年時間,成吉思汗再沒有狩獵。也許,他真的認為丘處機說的話很對,也許,他只是用這種方式安慰丘處機的心。
1223年三月,丘處機實在等不了成吉思汗,再次請求回中國。成吉思汗欣然應允,臨行前,成吉思汗問他:“您在中原的弟子多嗎?”丘處機自豪地回答:“甚眾。”
成吉思汗對身邊的官員說:“神仙所有的門人都免除賦稅。”
丘處機感激不已,成吉思汗還有厚禮:派騎兵一千人護送丘處機回中原,改當時的中都北京城內的天長觀為長春宮,又下令建造白雲觀,將長春宮和白雲觀合而為一,總稱白雲觀。
蒙古人還未正式進北京城,就已經在北京城留下了思想的痕跡。
丘處機返程後,成吉思汗多次派人問候他,最有名的當屬一封1223年十一月十五,成吉思汗寫給丘處機的信,可謂無微不至,深情款款。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日,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麼?路里飲食廣多不少來麼?你到宣德州等處,官員好覷你來麼?下頭百姓得來麼?你身起心裡好麼?我這裡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癸未年十一月十五日。(摘自《長春真人西遊記校注》)
1227年,丘處機駕鶴西去,同年,成吉思汗病逝。兩位好友在天國,是否還能暢談無阻,可以想見。
成吉思汗不遠萬里派兵請思想家丘處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段佳話,但不是唯一。東晉時期,前秦帝國皇帝苻堅為了迎接高僧鳩摩羅什東來,專為他發兵七萬征服龜茲國,由此得到羅什大師。為了爭取東晉帝國的道安法師,苻堅用兵十萬,進攻道安法師的居住地襄陽,硬把他擄去。
然而,成吉思汗比苻堅更高尚,因為他請丘處機原本是為了長生不老藥,可丘處機讓他失望後,他沒有動怒,反而更加尊敬丘處機。人的高尚、偉大,往往就是在這種時候展現出來的。
萬里長征
丘處機走後不久,成吉思汗宣稱班師。民間傳說,他老婆孛兒帖寫信給他:老鷹已營巢於大樹之巔,若老鷹長久淹留遠方,難保賤雀不會飛來食巢中卵或雛鷹也。
成吉思汗看到這封信,明白了孛兒帖背後的意思。他西征時,帶著美女忽闌,孛兒帖大概是吃醋了。他對孛兒帖向來言聽計從,於是決定回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