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朮赤也來到城下。看到兩個兄弟緊鑼密鼓地準備攻城事宜,他心裡不是滋味。玉龍傑赤將來是他的封地,他不想真的得到一堆廢墟。他派人去城裡勸降,理由很動人:“成吉思汗已將花剌子模之地封予本人,所以你們應該明白,我是非常希望玉龍傑赤完好無損的,只要你們投降,城中百姓和士兵,我一人不殺,城中一草一木,我分毫不動。”
忽馬兒動心了。他沒有保護玉龍傑赤的高尚情操,他只是保命的低級動機。蒙古人的屠殺,不分貴賤,不分貧富,像他這樣的官場大傢伙能避過很多事,唯獨不能避開蒙古人的屠刀。他徵求將軍們的意見,那些將軍們骨頭很硬,紛紛說道:“還未正式開打,就投降,將來的子孫怎麼評價咱們?”
忽馬兒忽然想到一件事,他說:“這也是前任領導人摩訶末的意思。他曾說過,玉龍傑赤如果自度不能抵抗,不如投降,以保全百姓性命。我們雖有九萬人,可蒙古人如沙如海,我們投降,正是尊重前任領導的態度。”
玉龍傑赤的將軍們放聲大笑說:“我們玉龍傑赤從來就沒有尊重過摩訶末,我們心裡只有太后禿兒罕。”
忽馬兒無話可說。大家在同一條船上,如果他再堅持己見,可能會被大家扔到河裡。於是,雙方只能開戰。
朮赤抵達城下的十日後,從各處強征來的哈沙兒隊也抵達城下,朮赤下達了填壕溝的命令,在箭如雨下的環境下,哈沙兒用兩天時間完成任務,進攻的準備工作完成。
察合台主張立即攻城,朮赤猶豫不決,原因很簡單,一旦攻城,玉龍傑赤勢必會被夷為平地,那可是他的財產啊!
他提出一個妙計。玉龍傑赤跨阿姆河為二城,河上架有橋樑,以利南北城的交通,奪下這座橋可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第一,切斷南北城的聯繫;第二,斷絕玉龍傑赤城的水源;第三,在橋上可輕易地架起拋石機,距離適中。
這是個察合台不能反對的主意,朮赤下令工程部隊製造一百餘艘船隻,挑選特種部隊三千人乘船進攻玉龍傑赤大橋。忽馬兒和他的將軍們積極應對,當蒙古特種部隊前進到橋中間時,突然從南北二城殺出幾千弓箭手,亂箭齊發,又衝出無數士兵,提著滾燙的熱油,向橋下亂倒。蒙古人用盾牌擋住了箭矢,卻無法抵擋熱油。他們後撤,可船隻材料是用桑木製成,一遇水就變得沉重,速度大減,結局是,蒙古特種部隊三千人全部被殲,屍體順著阿姆河東流,河水被血染成鮮紅一片。
對於蒙古人而言,這是個重大打擊,自和花剌子模開戰以來,從未受過如此重大的損失。而對玉龍傑赤守軍來說,這是個大彩蛋,城市士氣為之一振,抵抗決心空前高漲。
忽馬兒對全城發表演講說,世界上就沒有不可戰勝的軍隊,玉龍傑赤城將名垂史冊,因為它很快就會成為蒙古人的墳墓。
忽馬兒是典型的庸人,一挫就餒,一勝就驕。把一次戰鬥的勝利當成是整場戰爭的勝利,他付出的代價將是沉重的。朮赤正為此次失敗而總結教訓,察合台已開始攻城。所有的攻城器械都布置在玉龍傑赤被哈沙兒填平的壕溝上,拋石機拋出浸濕的桑木彈和裝著液體火藥的小罐子。桑木彈如同今天的飛彈,火藥罐子放射出耀眼的烈火,一接觸木材的建築物立即燃起熊熊大火,要撲滅它難度很大。
拋石機工作了一個時辰後,察合台下令進攻。如海洋般的蒙古士兵衝到城下,開始藉助雲梯等攻城工具攀爬。忽馬兒在城牆上看到這一幕,嚇得肝膽俱裂,畏畏縮縮地跑下城牆,放棄了指揮官的義務,城上守軍一片混亂。
正當蒙古人攀上城頭,已和玉龍傑赤守軍短兵相接時,突然聽到收兵的鑼聲。軍令如山,蒙古士兵只好從城牆上後撤。但上城容易下城難,玉龍傑赤想不到會有如此造化,突然大力反擊,衝上城頭的蒙古人在他們的亂箭和火油的招呼下,無一倖免。
下令收兵的是朮赤。察合台暴跳如雷,質問朮赤。朮赤輕描淡寫地說:“傷亡太大,還是該從長計議。”
察合台哇呀大叫起來,就要和朮赤拼命,雙方的侍衛也提高警惕,捉對對望,帳篷里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窩闊台慌忙站出來,插到兩位兄長中間,勸他們冷靜,大事為重,還有兄弟應該是情深的。窩闊台又說:“父汗讓你二人聯合攻玉龍傑赤,還不是想緩和你們的關係嗎?你們縱然不想緩和,也不能激化矛盾。違背父汗的心意,後果是什麼,難道你們不知道?”
這番話既有懇求又有威脅,朮赤對此的回應是一絲冷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對父汗有了那麼一點點不敬,甚至是輕視。這大概和他的出身有關,也可能和他日益擴張的地盤與野心有關。
察合台雖然性情粗魯,卻最聽成吉思汗的話,聽窩闊台這麼一說,氣咻咻卻又無可奈何地放下緊張的情緒。兩人表面沒有矛盾,實際上,雙方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要對方一無所得。
朮赤要儘量保全玉龍傑赤的財富,察合台非要摧毀它。察合台對玉龍傑赤的進攻一次比一次激烈,朮赤卻按兵不動,站在他的攻擊目標城門前看熱鬧。
察合台有種瘋子品格,他的部隊一隊接一隊地輪番上陣,向玉龍傑赤城牆猛撲。拋石機射出的桑木彈和濕火藥如雹子一樣,噼里啪啦地打進城牆,滾入城內。但玉龍傑赤守軍也表現出了莫大的堅強,無論男女老幼,輪番上陣,用磚頭和農具猛砸攀登上來的蒙古人,同時用沸騰的水和熱油四面澆潑,像是澆灌莊稼一樣。城牆上正努力攀爬的人被熱水、滾油、磚頭擊中,像土塊一樣摔到城下,焦頭爛額的屍體堆積如山。
忽馬兒動心了。他沒有保護玉龍傑赤的高尚情操,他只是保命的低級動機。蒙古人的屠殺,不分貴賤,不分貧富,像他這樣的官場大傢伙能避過很多事,唯獨不能避開蒙古人的屠刀。他徵求將軍們的意見,那些將軍們骨頭很硬,紛紛說道:“還未正式開打,就投降,將來的子孫怎麼評價咱們?”
忽馬兒忽然想到一件事,他說:“這也是前任領導人摩訶末的意思。他曾說過,玉龍傑赤如果自度不能抵抗,不如投降,以保全百姓性命。我們雖有九萬人,可蒙古人如沙如海,我們投降,正是尊重前任領導的態度。”
玉龍傑赤的將軍們放聲大笑說:“我們玉龍傑赤從來就沒有尊重過摩訶末,我們心裡只有太后禿兒罕。”
忽馬兒無話可說。大家在同一條船上,如果他再堅持己見,可能會被大家扔到河裡。於是,雙方只能開戰。
朮赤抵達城下的十日後,從各處強征來的哈沙兒隊也抵達城下,朮赤下達了填壕溝的命令,在箭如雨下的環境下,哈沙兒用兩天時間完成任務,進攻的準備工作完成。
察合台主張立即攻城,朮赤猶豫不決,原因很簡單,一旦攻城,玉龍傑赤勢必會被夷為平地,那可是他的財產啊!
他提出一個妙計。玉龍傑赤跨阿姆河為二城,河上架有橋樑,以利南北城的交通,奪下這座橋可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第一,切斷南北城的聯繫;第二,斷絕玉龍傑赤城的水源;第三,在橋上可輕易地架起拋石機,距離適中。
這是個察合台不能反對的主意,朮赤下令工程部隊製造一百餘艘船隻,挑選特種部隊三千人乘船進攻玉龍傑赤大橋。忽馬兒和他的將軍們積極應對,當蒙古特種部隊前進到橋中間時,突然從南北二城殺出幾千弓箭手,亂箭齊發,又衝出無數士兵,提著滾燙的熱油,向橋下亂倒。蒙古人用盾牌擋住了箭矢,卻無法抵擋熱油。他們後撤,可船隻材料是用桑木製成,一遇水就變得沉重,速度大減,結局是,蒙古特種部隊三千人全部被殲,屍體順著阿姆河東流,河水被血染成鮮紅一片。
對於蒙古人而言,這是個重大打擊,自和花剌子模開戰以來,從未受過如此重大的損失。而對玉龍傑赤守軍來說,這是個大彩蛋,城市士氣為之一振,抵抗決心空前高漲。
忽馬兒對全城發表演講說,世界上就沒有不可戰勝的軍隊,玉龍傑赤城將名垂史冊,因為它很快就會成為蒙古人的墳墓。
忽馬兒是典型的庸人,一挫就餒,一勝就驕。把一次戰鬥的勝利當成是整場戰爭的勝利,他付出的代價將是沉重的。朮赤正為此次失敗而總結教訓,察合台已開始攻城。所有的攻城器械都布置在玉龍傑赤被哈沙兒填平的壕溝上,拋石機拋出浸濕的桑木彈和裝著液體火藥的小罐子。桑木彈如同今天的飛彈,火藥罐子放射出耀眼的烈火,一接觸木材的建築物立即燃起熊熊大火,要撲滅它難度很大。
拋石機工作了一個時辰後,察合台下令進攻。如海洋般的蒙古士兵衝到城下,開始藉助雲梯等攻城工具攀爬。忽馬兒在城牆上看到這一幕,嚇得肝膽俱裂,畏畏縮縮地跑下城牆,放棄了指揮官的義務,城上守軍一片混亂。
正當蒙古人攀上城頭,已和玉龍傑赤守軍短兵相接時,突然聽到收兵的鑼聲。軍令如山,蒙古士兵只好從城牆上後撤。但上城容易下城難,玉龍傑赤想不到會有如此造化,突然大力反擊,衝上城頭的蒙古人在他們的亂箭和火油的招呼下,無一倖免。
下令收兵的是朮赤。察合台暴跳如雷,質問朮赤。朮赤輕描淡寫地說:“傷亡太大,還是該從長計議。”
察合台哇呀大叫起來,就要和朮赤拼命,雙方的侍衛也提高警惕,捉對對望,帳篷里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窩闊台慌忙站出來,插到兩位兄長中間,勸他們冷靜,大事為重,還有兄弟應該是情深的。窩闊台又說:“父汗讓你二人聯合攻玉龍傑赤,還不是想緩和你們的關係嗎?你們縱然不想緩和,也不能激化矛盾。違背父汗的心意,後果是什麼,難道你們不知道?”
這番話既有懇求又有威脅,朮赤對此的回應是一絲冷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對父汗有了那麼一點點不敬,甚至是輕視。這大概和他的出身有關,也可能和他日益擴張的地盤與野心有關。
察合台雖然性情粗魯,卻最聽成吉思汗的話,聽窩闊台這麼一說,氣咻咻卻又無可奈何地放下緊張的情緒。兩人表面沒有矛盾,實際上,雙方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要對方一無所得。
朮赤要儘量保全玉龍傑赤的財富,察合台非要摧毀它。察合台對玉龍傑赤的進攻一次比一次激烈,朮赤卻按兵不動,站在他的攻擊目標城門前看熱鬧。
察合台有種瘋子品格,他的部隊一隊接一隊地輪番上陣,向玉龍傑赤城牆猛撲。拋石機射出的桑木彈和濕火藥如雹子一樣,噼里啪啦地打進城牆,滾入城內。但玉龍傑赤守軍也表現出了莫大的堅強,無論男女老幼,輪番上陣,用磚頭和農具猛砸攀登上來的蒙古人,同時用沸騰的水和熱油四面澆潑,像是澆灌莊稼一樣。城牆上正努力攀爬的人被熱水、滾油、磚頭擊中,像土塊一樣摔到城下,焦頭爛額的屍體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