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屯田按軍事編制進行生產,人身約束很強,剝削也很沉重,它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封建農奴制。但是,在當時戰亂與大破壞的形勢之下,它是保存和發展生產力的有效形式之一。

  (2) 休戰求和

  當曹軍在皖縣積極推行屯田時,呂蒙向孫權建議:“皖縣土地肥沃,稻穀如果成熟,全被他們收割,歸附曹操的人必會增多,應該早日攻取它。”孫權覺得呂蒙的話很有道理,便親自帶兵攻打皖城,皖城守將朱光領兵防守。吳軍將領計劃先堆土山,並添置攻城器械。呂蒙說:“製造攻城設備和堆土山,需要好幾天才能完成,那了到時,不僅敵軍的城防更加牢固,而且援兵也會到達,攻城將會更困難了。而且我軍乘雨多水大而來,如果在此滯留時間太長,雨季一過,大水消退,我們撤兵就很困難。依我看,皖城並不是堅不可摧,現我軍士氣高昂,同時從四面攻城,必能將其攻克。”孫權一聽,覺得有理,於是便採納了這一建議。一天清晨,吳軍對皖城發起了進攻,呂蒙率領精銳部隊沖在前面,並親自擂鼓,激勵戰士勇敢拼殺,經過一番激烈的混戰,終於攻克了皖城,朱光被俘獲。幾天後,從合肥趕來增援的曹操大將張遼中途聽說皖城已被攻克,只好退回。孫權任呂蒙為廬江太守。

  七月,曹操領兵親征孫權。曹操屢次對孫權用兵,都沒能取勝,不少人喪失了信心。當曹操進軍時,參軍傅干勸阻道:“吳國依靠長江天險,蜀國依靠險峻的山勢,這兩個地方是難以用武力降服的。”曹操不聽傅乾的勸告,派張遼、李典、樂進等人帶七千軍馬進駐合肥,與孫權軍隊對峙。不久,前線傳來夏侯淵占領隴右的消息,曹操率軍向西準備乘勝攻打漢中的張魯。臨行時,他向部將交代了對付孫權的辦法,還交給護軍薛悌一封密信,並在信封上寫“敵人來攻,再打開看”幾個字。

  第二年八月,孫權果然率領十萬軍馬進攻合肥,曹操這時正在漢中。薛悌便和張遼等人一起把信拆開,只見信中寫道:“如果孫權軍隊前來攻打,張遼、李典帶軍前去迎戰,樂進率軍堅守,護軍不要參加戰鬥。”原來,張遼、李典、樂進雖然都是能征善戰的驍勇之將,但彼此並不團結,此次征討孫權,曹操派護軍薛悌協調他們之間的關係,為了使他們相互配合,以取得勝利,曹操給他們留下一封臨戰時再拆看的信。

  眾將領看了曹操的信都有些不解。孫權號稱十萬軍馬,而曹軍僅七千人守衛合肥,為何曹操還讓主動迎戰呢?張遼經過一番思考,終於想通了這其中的奧妙所在,他說:“曹公遠征在外,等待救兵是來不及的,所以命我們在敵軍未集結之前主動出擊,挫其銳氣,以安定軍心,然後再守城,就容易多了。”樂進等人聽此話後並不表態,張遼氣憤地說:“勝敗與否就看今日這一戰了,事關重大,諸位如果還在猶豫的話,我將獨自出戰。”雖然李典與張遼不合,卻深明大義地說:“這是國家大事,怎能因私人的恩怨而忘掉公義呢?我們願隨你出戰。”次日一早,張遼與李典率領將士向敵陣發動進攻。張遼身著盔甲身先士卒,率先沖入敵陣,連斬孫權的兩員大將,一直衝殺到孫權的馬前。孫權驚慌失措,眾將領也慌了手腳,趕忙向後方撤退,張遼大聲喊叫著,讓孫權下來決戰。一開始,孫權驚魂未定,絲毫不敢輕舉妄動,後來,漸漸發現張遼所帶的兵並不是很多,才逐漸鎮定下來,將張遼包圍起來。張遼見勢,急忙帶領士兵殺出一條血路,衝出重圍,撤回合肥。張遼在這次戰役中英勇果敢,重創了孫權軍隊,大大挫傷了其銳氣,實現了曹操原本想達到的目的。

  孫權包圍合肥十多天,久攻不下,將士有些消沉,只好撤兵。張遼乘勢追擊。他在高處看到孫權軍隊大部分已撤退到逍遙津岸,只有孫權和部分將領還留在北岸,便率領步騎猛衝過來。甘寧與呂蒙等人奮力拼殺,凌統率親兵好不容易才保護孫權殺出重圍,又回頭與張遼大戰。凌統身邊的戰士都戰死了,自己也受了傷。他全力拼殺,牽制了曹軍,孤身奮戰了大約一個時辰,估計孫權已無危險,才突圍回營。

  孫權乘馬來到逍遙津的橋上,卻看到橋的南部有一丈多長的橋板已被拆除,親近監(官名)谷利急中生智,讓孫權坐穩,放鬆韁繩,他在後面狠狠地給戰馬一鞭子,戰馬受驚飛起,四蹄騰空,一下子躍過河去,賀齊率三千人在南岸迎接,孫權倖免於難。

  孫權登上大船,在船艙中設宴飲酒,賀齊流著眼淚走出席間說:“今天,您差點兒遭遇不測,部下都非常驚恐, 希望您永遠記住這個教訓!”孫權很受感動,他走上前親自為賀齊擦掉眼淚說:“很慚愧,我一定銘記這次慘痛的教訓。”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降服張魯後,就開始準備征討孫權。這年十一月,曹軍到達譙郡。第二年正月,曹操進軍至居巢(今安徽巢縣東北),孫權在濡須口修築城牆,準備防守。曹操向孫權發起進攻,孫權戰敗。第二年三月,曹操率軍撤退回到中原,留下夏侯,統帥曹仁、張遼等駐守居巢。孫權則留周泰守護濡須口。孫權見連年征戰,雙方都損失慘重,與其兩敗俱傷,不如暫且求和,便派都尉徐詳到曹營求和,曹操欣然答應,並派使者回訪,於是曹、孫兩方暫時休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