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大藤峽形勢險峻,地勢亦最高。登藤峽嶺,周圍數百里盡收眼底,周遭行人軍旅聚散往來,歷歷在目。自古以來,成為桂東南的軍事要衝。峽江北岸的岩峒數以百計,散居於崇山峻岭中,其中諸如仙人關、九層樓等處,聽名字就知道它們是如何的險峻。
這些岩峒中世居瑤人,最多的是藍、胡、侯、盤四姓。附近的力山又另外聚居僮人,他們善用竹枝製成毒箭弩矢,倘若被射中無不立刻喪命。四姓瑤人雖然人多勢眾,也憚懼他們。
大藤峽附近的瑤人因為地處窮山惡水,地無三尺平,石縫中長不出莊稼,生計十分艱難。又兼民風彪悍,常常聚眾劫掠別處鄉村城鎮。自景泰以來,大藤峽瑤民常常嘯聚至萬人之多,在渠首的帶領下,揮舞大刀長矛,攻占附近平原地帶的州縣城鎮,殺死官吏,搶劫財物,放火焚燒房屋,勢焰極其囂張。
天順五年,鎮守廣東中官(太監)阮隨上奏:“大藤峽瑤賊出沒兩廣,為惡累年,邇來愈甚。雖常令兵剿捕,緣地理遼遠,且兩廣軍馬不相統屬,未易成功。宜大舉搗其巢穴,庶絕民患。”
英宗皇帝吸取正統年間麓川之役以一隅騷動全國的教訓,對於偏遠地區的蠻民叛亂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自生自滅。大藤峽瑤民的叛亂由來已久,洪武年間即有布政司參議楊敬恭被生瑤所殺。宣德四年,總兵官山雲率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清剿,斬首二千餘級。怎奈大藤峽一帶地勢險峻,山峒閉塞,土地極為貧瘠。加之民風強悍,瑤僮民眾在不得溫飽的情況下,往往鋌而走險,以劫掠鄰縣為生,匪患始終不斷。兩廣巡撫葉盛是景泰朝的名臣,他多次上書朝廷,要求派遣良將,多調官軍進剿,一勞永逸地解決大藤峽匪患。
於是英宗終於下了決心,命都督僉事顏彪佩征夷將軍印,任總兵官,調南京、江西及直隸九江等衛官軍一萬餘人,進剿大藤峽瑤賊。同時命兩廣巡撫葉盛參贊軍務,會合軍隊剿滅叛亂。
顏彪聚齊兵馬,整裝待發。由於大藤峽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大軍難於展開作戰。他領軍由藤峽、府江之間的力山迂迴進攻。
力山地勢其實也很險峻,只是沒有大江阻隔。顏彪派遣都指揮僉事鄧捷率兵兩千為先鋒,一舉攻入當地僮人聚居的山寨。寨中寂靜無聲,仿佛無人居住。但當官軍深入寨中,突然從兩旁茂密的竹林中飛蝗似的射出無數支竹箭,立刻有數十名士兵應聲倒地。僮人的竹箭箭矢蘸有劇烈的蛇毒,中箭的士兵立即四肢發黑,痛苦地哀號而亡。
鄧捷見形勢不好,忙命士兵們用盾牌遮擋匍匐前進。畢竟官軍勢大,迅速衝進寨中,見人就殺,逢屋就燒。那一座僮人的寨子頃刻之間就化為灰燼,寨中無論男女老幼,悉數被斬盡殺絕。
顏彪從力山向大藤峽進軍,陸續攻下大藤峽南岸的牛腸、大牯等數十座瑤寨。瑤民頑強抵抗,他們將臉上塗滿黑灰和紅、白油彩,手持平時砍竹子的砍刀,從懸崖、樹頂一躍而下,撲向官軍,倉促間被他們殺傷不少士兵。
後來鄧捷遵照總兵官顏彪的指示,每到一處山寨,先放火燒山,把山中的樹木都撒上硫磺油脂點燃,頃刻間烈焰沖天,把那壁立千仞的崖石都映得通紅。瑤寨的民居為防毒蛇猛獸,都是高高的吊腳木屋。士兵們從遠處發射火箭,茅草蓋的屋頂剎那間被引燃,木屋中的婦女、娃娃和老人躲避不及,往往盡皆葬身火窟。
顏彪在進軍之前,早與參贊軍務的兩廣巡撫葉盛密議。因大藤峽附近的瑤寨是叛亂的淵藪,歷朝以來屢剿屢叛,此次進剿既定的策略是將那一地區夷為無人區,消滅叛亂的根源。因此官軍所到之處,無論男女老幼,盡皆斬盡殺絕,以絕後患。
顏彪肅清了大藤峽峽江南岸的數十座瑤寨,來到大藤峽。一看果然有兩條大藤垂於江上,下面是湍急怒吼的江水。江面雖然不太寬,但水流湍急,黑浪翻滾,根本無法泅渡。
先鋒官鄧捷是一個好強的人,他心想瑤人能攀著大藤往來兩岸,我選取身手矯健的士兵試著去攀援恐怕也行。他請示總兵官顏彪,懸賞徵求敢於攀藤渡江的勇士,每人賞白銀五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立刻有十幾名大膽健碩的士兵應徵。他們腰間繫著繩索,猿猴似的手腳並用攀上懸於江面的大藤。開始時有些膽怯,閉著眼睛不敢看下面奔騰的江水。慢慢習慣了,也就越爬越快,頃刻就到達了對岸。
鄧捷於是命士兵們每個人腰間攜帶一捆繩索,每攀渡過去一個人就在大藤上加纏一根繩索。過去十幾個士兵之後,慢慢就把藤條加粗加大,形成了一條藤索橋。大軍順利地通過這條藤索橋渡過了黔江天險。
大藤峽峽江北岸的岩峒數以百計,大都臨江壁立,危岩千仞。其中尤以仙人關、九層樓最為險峻。顏彪驅軍攻擊各個岩峒中的瑤寨,依舊採取火攻當先、寸草不留斬盡殺絕的辦法,在三個月之內終於攻下了峽江北岸的所有瑤寨,製造了數百里的無人區。可是以渠首侯大狗為首的叛亂頭目卻逃竄到了鄰縣的大山中匿藏起來,杳無蹤跡。
與此同時,廣東參將范信奉巡撫葉盛的命令,率領五千兵馬從橫州、廉州方向向大藤峽進軍。葉盛素知范信軍紀差,派了一名參議朱英督察可能發生的奸弊行為。范信得知顏彪在大藤峽毀寨燒屋製造無人區,他在平原地帶竟也如法炮製,誣衊宋泰、永平等鄉居民都是參與叛亂的盜賊,驅使士兵將鄉民幾乎屠殺乾淨,以此向巡撫葉盛報功,並且掩飾自己大肆劫掠鄉民財物的真相。
這些岩峒中世居瑤人,最多的是藍、胡、侯、盤四姓。附近的力山又另外聚居僮人,他們善用竹枝製成毒箭弩矢,倘若被射中無不立刻喪命。四姓瑤人雖然人多勢眾,也憚懼他們。
大藤峽附近的瑤人因為地處窮山惡水,地無三尺平,石縫中長不出莊稼,生計十分艱難。又兼民風彪悍,常常聚眾劫掠別處鄉村城鎮。自景泰以來,大藤峽瑤民常常嘯聚至萬人之多,在渠首的帶領下,揮舞大刀長矛,攻占附近平原地帶的州縣城鎮,殺死官吏,搶劫財物,放火焚燒房屋,勢焰極其囂張。
天順五年,鎮守廣東中官(太監)阮隨上奏:“大藤峽瑤賊出沒兩廣,為惡累年,邇來愈甚。雖常令兵剿捕,緣地理遼遠,且兩廣軍馬不相統屬,未易成功。宜大舉搗其巢穴,庶絕民患。”
英宗皇帝吸取正統年間麓川之役以一隅騷動全國的教訓,對於偏遠地區的蠻民叛亂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自生自滅。大藤峽瑤民的叛亂由來已久,洪武年間即有布政司參議楊敬恭被生瑤所殺。宣德四年,總兵官山雲率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清剿,斬首二千餘級。怎奈大藤峽一帶地勢險峻,山峒閉塞,土地極為貧瘠。加之民風強悍,瑤僮民眾在不得溫飽的情況下,往往鋌而走險,以劫掠鄰縣為生,匪患始終不斷。兩廣巡撫葉盛是景泰朝的名臣,他多次上書朝廷,要求派遣良將,多調官軍進剿,一勞永逸地解決大藤峽匪患。
於是英宗終於下了決心,命都督僉事顏彪佩征夷將軍印,任總兵官,調南京、江西及直隸九江等衛官軍一萬餘人,進剿大藤峽瑤賊。同時命兩廣巡撫葉盛參贊軍務,會合軍隊剿滅叛亂。
顏彪聚齊兵馬,整裝待發。由於大藤峽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大軍難於展開作戰。他領軍由藤峽、府江之間的力山迂迴進攻。
力山地勢其實也很險峻,只是沒有大江阻隔。顏彪派遣都指揮僉事鄧捷率兵兩千為先鋒,一舉攻入當地僮人聚居的山寨。寨中寂靜無聲,仿佛無人居住。但當官軍深入寨中,突然從兩旁茂密的竹林中飛蝗似的射出無數支竹箭,立刻有數十名士兵應聲倒地。僮人的竹箭箭矢蘸有劇烈的蛇毒,中箭的士兵立即四肢發黑,痛苦地哀號而亡。
鄧捷見形勢不好,忙命士兵們用盾牌遮擋匍匐前進。畢竟官軍勢大,迅速衝進寨中,見人就殺,逢屋就燒。那一座僮人的寨子頃刻之間就化為灰燼,寨中無論男女老幼,悉數被斬盡殺絕。
顏彪從力山向大藤峽進軍,陸續攻下大藤峽南岸的牛腸、大牯等數十座瑤寨。瑤民頑強抵抗,他們將臉上塗滿黑灰和紅、白油彩,手持平時砍竹子的砍刀,從懸崖、樹頂一躍而下,撲向官軍,倉促間被他們殺傷不少士兵。
後來鄧捷遵照總兵官顏彪的指示,每到一處山寨,先放火燒山,把山中的樹木都撒上硫磺油脂點燃,頃刻間烈焰沖天,把那壁立千仞的崖石都映得通紅。瑤寨的民居為防毒蛇猛獸,都是高高的吊腳木屋。士兵們從遠處發射火箭,茅草蓋的屋頂剎那間被引燃,木屋中的婦女、娃娃和老人躲避不及,往往盡皆葬身火窟。
顏彪在進軍之前,早與參贊軍務的兩廣巡撫葉盛密議。因大藤峽附近的瑤寨是叛亂的淵藪,歷朝以來屢剿屢叛,此次進剿既定的策略是將那一地區夷為無人區,消滅叛亂的根源。因此官軍所到之處,無論男女老幼,盡皆斬盡殺絕,以絕後患。
顏彪肅清了大藤峽峽江南岸的數十座瑤寨,來到大藤峽。一看果然有兩條大藤垂於江上,下面是湍急怒吼的江水。江面雖然不太寬,但水流湍急,黑浪翻滾,根本無法泅渡。
先鋒官鄧捷是一個好強的人,他心想瑤人能攀著大藤往來兩岸,我選取身手矯健的士兵試著去攀援恐怕也行。他請示總兵官顏彪,懸賞徵求敢於攀藤渡江的勇士,每人賞白銀五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立刻有十幾名大膽健碩的士兵應徵。他們腰間繫著繩索,猿猴似的手腳並用攀上懸於江面的大藤。開始時有些膽怯,閉著眼睛不敢看下面奔騰的江水。慢慢習慣了,也就越爬越快,頃刻就到達了對岸。
鄧捷於是命士兵們每個人腰間攜帶一捆繩索,每攀渡過去一個人就在大藤上加纏一根繩索。過去十幾個士兵之後,慢慢就把藤條加粗加大,形成了一條藤索橋。大軍順利地通過這條藤索橋渡過了黔江天險。
大藤峽峽江北岸的岩峒數以百計,大都臨江壁立,危岩千仞。其中尤以仙人關、九層樓最為險峻。顏彪驅軍攻擊各個岩峒中的瑤寨,依舊採取火攻當先、寸草不留斬盡殺絕的辦法,在三個月之內終於攻下了峽江北岸的所有瑤寨,製造了數百里的無人區。可是以渠首侯大狗為首的叛亂頭目卻逃竄到了鄰縣的大山中匿藏起來,杳無蹤跡。
與此同時,廣東參將范信奉巡撫葉盛的命令,率領五千兵馬從橫州、廉州方向向大藤峽進軍。葉盛素知范信軍紀差,派了一名參議朱英督察可能發生的奸弊行為。范信得知顏彪在大藤峽毀寨燒屋製造無人區,他在平原地帶竟也如法炮製,誣衊宋泰、永平等鄉居民都是參與叛亂的盜賊,驅使士兵將鄉民幾乎屠殺乾淨,以此向巡撫葉盛報功,並且掩飾自己大肆劫掠鄉民財物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