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天後,前方的探馬傳來急報——魏國皇帝乘龍舟親自率軍東進。“什麼?曹叡來了?”孫權扯下頭上的方巾,用力甩在地上。根據潛入洛陽和長安的間諜匯報,魏國同時對蜀國和吳國進攻,並沒有制訂皇帝御駕親征的計劃。如今皇帝曹叡卻突然親自率兵沿水路前往合肥。這究竟是為什麼?皇帝能夠御駕親征,一定很有自信。“果然是被看穿了啊……”自己號稱十萬大軍,實際上連一半人數都不到。魏軍一定是看穿了這一點,才想一鼓作氣擊敗吳軍的。既然此戰完全不必擔心失敗,那麼請求皇帝御駕親征,更能鼓舞全軍的士氣。“東吳號稱十萬人馬,其實都是虛張聲勢。一鼓作氣擊潰孫吳!”魏軍的將士應該都在如此高聲吶喊,激勵部下的士氣。“戰鬥到底!戰鬥到底!”魏軍的士氣愈發高漲。高昂的士氣能讓士卒發揮出成倍的實力。相反,被人看破虛實的部隊,士氣自然會低落下去,就連已有的實力都不能完全發揮出來。此消彼長,兩者之間的差距更大了。

  “撤兵。集合部隊!”孫權下令道。他做事易於衝動,但作決斷也很迅速,一旦判斷出將要眼睜睜地成為魏軍的犧牲品,就立刻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魏國的明帝抵達壽春之前,吳軍已經完全從合肥撤走了。

  “逃跑的速度倒是挺快的。哈!哈!哈……”明帝滿意地笑了。

  “孫權頗有自知之明……如此一來,東吳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接下來便是蜀國了,陛下如果再度御駕親征……哪怕只是驅車前往長安,諸葛孔明就會嚇得退兵了。”明帝的侍從韋誕說道。

  然而,明帝卻搖了搖頭道:“吳國和蜀國既然約好同時發兵,眼下吳軍已退,那麼蜀軍退兵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況且仲達還在那裡。”

  “陛下很在意仲達大人的感受啊。”韋誕聳了聳肩說道。

  “是啊,他是我們魏國的大將軍啊!”明帝嚴肅地說。就像實力無人能及的大將軍司馬仲達擔心皇帝和朝廷的猜疑一樣,皇帝曹叡也同樣擔心司馬仲達的誤解。如果現在皇帝御駕西征,恐怕會傷害大將軍的自尊。“大將軍在五丈原磨磨蹭蹭地做什麼呢……真讓人著急啊……”司馬仲達很有可能認為皇帝是這樣想的。眼下這個時候,不能讓司馬仲達有什麼想法。

  “還是全部交給大將軍吧。”皇帝為了表明對司馬仲達的充分信任,放棄了西征的打算。這一年的七月,吳國的孫權草草從合肥退兵。

  三

  “呸!混蛋!連老天都偏袒魏軍,呸!”孫權唾沫星四濺,恨恨地說道。雖然已經舉行登基大典,當上了皇帝,但是孫權的言行舉止絲毫沒有高雅起來。孫權年輕時曾被稱為碧眼兒,現在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那种放盪不羈的性格仍然保留著幾分。尤其是家臣不在身邊的時候,他經常破口大罵。一聽說魏帝要御駕親征,孫權便匆忙退兵了,對此他耿耿於懷。不過,孫權自己也認為退兵是正確的決策,儘管想來想去都覺得魏軍可惡至極。

  “曹叡這個混帳,想當年我是和你的祖父曹操爭奪天下的。你這個鼻涕蟲!穿著開襠褲的小雜種!”孫權把地板踏得直響。

  “陛下有什麼吩咐?”聽到地板的聲響,侍中胡綜進來了。

  侍中是在皇宮內掌管乘轎和服飾的官員,專門負責處理皇帝身邊的雜務,隨侍在皇帝身邊,一般是聰明乖巧的人擔任這個職務。皇帝一旦有什麼需要,便要馬上出現,要懂得討好皇帝。這是做好這一工作的關鍵。胡綜知道皇帝孫權在生氣,也知道他為什麼生氣。這個時候,能夠讓皇帝說出他心裡想說的話,也是侍從的職責之一。

  “魏國那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實在讓朕生氣。連老天都偏袒那小子,是不是有點偏袒過分了。”孫權捶胸頓足地說道。

  “此話怎講?”

  “那個小子竟然乘著船來到壽春這麼遠的地方。”

  “陛下不也是親征合肥嗎?何必為他人的事情生氣呢。”

  “我雖然也是親征,可是天天都為這樣那樣的事情操心。兵力夠不夠,糧草怎麼解決,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可那小子卻什麼都不用擔心,像遊山玩水似的,說來就來了。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如果陛下因為魏帝沒有操心的事情覺得氣憤,那麼讓他操心起來不就可以了嗎?”

  “話又說回來,魏國的屯田制搞得確實很好,不用擔心糧食不足;當地居民又多,省去了招兵的麻煩;更不用擔心背後有人偷襲……對了……”孫權忽然停了下來。

  曹魏雖然沒有煩心事,難道就不能製造出什麼事讓他們心煩嗎?與其跺腳生氣,還不如想個適當的對策。魏國的背後——匈奴在他們的北方。魏國與南匈奴關係很好,因此要想煽動南匈奴,讓他們背叛魏國,幾乎是不可能的。自曹操以來,魏國就開始與南匈奴並肩作戰,作為友軍在戰場上廝殺,吳國很難找到離間他們的辦法。更何況吳國沒有辦法聯繫上南匈奴。從匈奴一方下手很難,不過北邊不是還有公孫淵嗎?

  “那個渾蛋!”孫權一想起公孫淵就不由得又生起氣來,狠狠地向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去年正月,公孫淵派來兩個使者,名叫宿舒和孫綜,他們帶來了公孫淵的親筆信。信中公孫淵自稱為臣,孫權因此非常高興。公孫氏是遼東的統治者。公孫度是第一代,官至遼東太守,曾經發兵向東攻打高麗,向西攻打烏丸,在遼東建立了自己的獨立王國。第二代公孫康在位時,曹操曾經將袁尚追趕至遼東,讓公孫家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公孫康抓住逃跑中的袁尚,砍了他的頭,獻給了曹操,這才擺脫困境。現在的遼東之主公孫淵是公孫康的兒子,他從魏明帝那裡得到揚烈將軍的稱號,然而又覺得向魏國稱臣並不明智。小獨立王國的國主總是容易成為井底之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