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范增表示,這是一個機會,如果失去了這個機會,有可能就讓劉邦一家獨大,到時候再想幹掉他,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項羽手中的兵比劉邦得多,四十萬對抗十萬,隨便就能把劉邦捏死,但是劉邦卻是早早地進駐咸陽,這讓項羽的心情變得極其無比的不愉快。項羽大破秦軍後,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而此時的項羽駐紮在鴻門,心裡思索著范增提出的建議。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好好地收拾一下劉邦。
劉邦手下張良向劉邦仔細地分析了一下眼下的局勢,覺得現在的劉邦還不能和項羽硬拼,必須以中庸之策慢慢與項羽周旋,劉邦想一想,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不了退出咸陽回師霸上。他更知道自己軍力不及於項羽四十萬大軍,劉邦一方面為了麻痹項羽,讓項羽覺得自己弱到了不值得讓項羽動刀槍的地步,更把在咸陽所得一切,原封不動地送到項羽營中,更放出話來說只要項羽願意,就讓項羽稱關中王。
可是,范增卻不認為劉邦有那麼好的心情把所得到的一切都送給項羽,這其中必定有詐!范增分析了一下,劉邦此子既然有如此心胸,能夠把得到的一切原封不動地吐出來,這一點,項羽是無法比及的。現在劉邦吐出了關中王,但換來的卻是天下民心和一時的絕對安全,劉邦這樣的手段,讓范增覺得背後發涼。
范增覺得,劉邦必成大器,便勸說項羽在鴻門設下夜宴,邀請六班前來敘舊。項羽看出了范增的意思,這是要誅除劉邦啊!項羽心想,既然劉邦都把一切都吐出來了,那此人也就沒什麼用處,殺掉就殺掉,殺掉也不心疼!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鴻門夜宴一事為項伯知悉。
項伯是項羽的小叔叔,最小的那位。早些年的時候,項伯的身份是一個殺人犯,殺了人之後無處可去,就和韓公子張良在下邳躲避風頭。張良曾經幫助過項伯,可謂是救命之恩,如今項羽設下鴻門夜宴邀請劉邦,那張良必然陪同劉邦,而范增要殺劉邦,城門失火必然殃及池魚,劉邦一死,張良下場必然可悲。
項伯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思前想後之後決定,救一救張良,他顧念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劉邦知道這鴻門宴是去不得的兇險之地,但張良卻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條,赴會也許能有生機,劉邦無奈只得應約前往。范增在夜宴開始前向項莊說,在宴會上,我會讓你舞劍,到時候時機成熟,你就幹掉劉邦,如果失手,必會影響到項氏一族的命運。
此時,一場驚心動魄的能夠改變歷史的宴會即將舉行,而項劉二人的心中,也是緊張不已,一是要殺人,二是要防備,這兩人的心裡,都如那千匹戰馬在奔騰。劉邦這一去,不知道是凶多吉少,還是化險為夷,項羽設的這一場宴會,究竟是功成名就,還是葉落花黃,在宴會開始之前,誰都無法得知。每個人的心裡都裝著天下,而每個人對權力的追逐卻不盡相同。
在這之前,誰也不知道歷史將會向哪個方向前進,但是歷史絕不會停止不前。一場血雨腥風正在歷史的黑幕之下悄無聲息地醞釀著,誰也不知道,到底是誰贏誰輸。
在張良的鼓勵下,劉邦真的去了鴻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需要足夠大的勇氣和魄力,兩者缺一而不可。去了,說不定還有希望活著,不去,項羽必然揮軍剿滅劉邦部,最後落得一個必死的下場。劉邦知道,如果不去,那只有死。項羽是不會給機會讓劉邦活著的,尤其是在自己的軍隊已經開到咸陽,已經被楚懷王封到秦王的時候。
鴻門,在秦國都咸陽城外,項羽已經命人擺好了宴席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這一次如果成功了,那麼對項羽來說,就是天大的機會,只要揮軍拿下咸陽,那麼他就是咸陽之主,秦國之王。而現在項羽要做的就是把劉邦殺死,然後接收劉邦的軍隊。不過話又說回來,劉邦是不是也在這樣考慮?如果項羽有這樣的謀劃,那麼在利益和項羽均等相似的情況下,劉邦難道不會這樣計劃,同樣要幹掉項羽?
項羽想到這裡,問范增:“如果劉邦也這樣考慮,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范增想都不想就說:“當然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在項羽這邊的人,都知道項羽要出殺招了,而這時候的項莊,卻已經在去劉邦軍營之中的路上。當他行到一半的時候,被一個人截了下來。
王休,很多年都沒有出現的王休,此時忽然出現在了項莊的面前,王休的樣子沒有改變多少,只是在鬢角出現了幾縷花白。項莊不認識王休,以為只是一個普通人,在抽出寶劍準備威脅他的時候,他手中的寶劍忽然化成了鐵粉。
項莊大驚失色,本來他只要逃過了這一劫,今後的紅塵之事就再也不去過問,誰知道半路殺出來一個會妖術的妖人!萬事好商量,項莊既然能夠把鴻門一事報告給張良,那麼他就沒打算在項羽的軍營中混下去,只有逃跑才是唯一的出路。再說了,項羽不會輕易地放過任何一個阻礙他成為大王的人,從人性上來說,項羽如果知道項莊泄密,必然要斬之於刀劍之下。
項莊見到王休的時候本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現在看來,此人必然有點能耐,不然自己手中的寶劍不會突然化成鐵粉。
劉邦手下張良向劉邦仔細地分析了一下眼下的局勢,覺得現在的劉邦還不能和項羽硬拼,必須以中庸之策慢慢與項羽周旋,劉邦想一想,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不了退出咸陽回師霸上。他更知道自己軍力不及於項羽四十萬大軍,劉邦一方面為了麻痹項羽,讓項羽覺得自己弱到了不值得讓項羽動刀槍的地步,更把在咸陽所得一切,原封不動地送到項羽營中,更放出話來說只要項羽願意,就讓項羽稱關中王。
可是,范增卻不認為劉邦有那麼好的心情把所得到的一切都送給項羽,這其中必定有詐!范增分析了一下,劉邦此子既然有如此心胸,能夠把得到的一切原封不動地吐出來,這一點,項羽是無法比及的。現在劉邦吐出了關中王,但換來的卻是天下民心和一時的絕對安全,劉邦這樣的手段,讓范增覺得背後發涼。
范增覺得,劉邦必成大器,便勸說項羽在鴻門設下夜宴,邀請六班前來敘舊。項羽看出了范增的意思,這是要誅除劉邦啊!項羽心想,既然劉邦都把一切都吐出來了,那此人也就沒什麼用處,殺掉就殺掉,殺掉也不心疼!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鴻門夜宴一事為項伯知悉。
項伯是項羽的小叔叔,最小的那位。早些年的時候,項伯的身份是一個殺人犯,殺了人之後無處可去,就和韓公子張良在下邳躲避風頭。張良曾經幫助過項伯,可謂是救命之恩,如今項羽設下鴻門夜宴邀請劉邦,那張良必然陪同劉邦,而范增要殺劉邦,城門失火必然殃及池魚,劉邦一死,張良下場必然可悲。
項伯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思前想後之後決定,救一救張良,他顧念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劉邦知道這鴻門宴是去不得的兇險之地,但張良卻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條,赴會也許能有生機,劉邦無奈只得應約前往。范增在夜宴開始前向項莊說,在宴會上,我會讓你舞劍,到時候時機成熟,你就幹掉劉邦,如果失手,必會影響到項氏一族的命運。
此時,一場驚心動魄的能夠改變歷史的宴會即將舉行,而項劉二人的心中,也是緊張不已,一是要殺人,二是要防備,這兩人的心裡,都如那千匹戰馬在奔騰。劉邦這一去,不知道是凶多吉少,還是化險為夷,項羽設的這一場宴會,究竟是功成名就,還是葉落花黃,在宴會開始之前,誰都無法得知。每個人的心裡都裝著天下,而每個人對權力的追逐卻不盡相同。
在這之前,誰也不知道歷史將會向哪個方向前進,但是歷史絕不會停止不前。一場血雨腥風正在歷史的黑幕之下悄無聲息地醞釀著,誰也不知道,到底是誰贏誰輸。
在張良的鼓勵下,劉邦真的去了鴻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需要足夠大的勇氣和魄力,兩者缺一而不可。去了,說不定還有希望活著,不去,項羽必然揮軍剿滅劉邦部,最後落得一個必死的下場。劉邦知道,如果不去,那只有死。項羽是不會給機會讓劉邦活著的,尤其是在自己的軍隊已經開到咸陽,已經被楚懷王封到秦王的時候。
鴻門,在秦國都咸陽城外,項羽已經命人擺好了宴席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這一次如果成功了,那麼對項羽來說,就是天大的機會,只要揮軍拿下咸陽,那麼他就是咸陽之主,秦國之王。而現在項羽要做的就是把劉邦殺死,然後接收劉邦的軍隊。不過話又說回來,劉邦是不是也在這樣考慮?如果項羽有這樣的謀劃,那麼在利益和項羽均等相似的情況下,劉邦難道不會這樣計劃,同樣要幹掉項羽?
項羽想到這裡,問范增:“如果劉邦也這樣考慮,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范增想都不想就說:“當然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在項羽這邊的人,都知道項羽要出殺招了,而這時候的項莊,卻已經在去劉邦軍營之中的路上。當他行到一半的時候,被一個人截了下來。
王休,很多年都沒有出現的王休,此時忽然出現在了項莊的面前,王休的樣子沒有改變多少,只是在鬢角出現了幾縷花白。項莊不認識王休,以為只是一個普通人,在抽出寶劍準備威脅他的時候,他手中的寶劍忽然化成了鐵粉。
項莊大驚失色,本來他只要逃過了這一劫,今後的紅塵之事就再也不去過問,誰知道半路殺出來一個會妖術的妖人!萬事好商量,項莊既然能夠把鴻門一事報告給張良,那麼他就沒打算在項羽的軍營中混下去,只有逃跑才是唯一的出路。再說了,項羽不會輕易地放過任何一個阻礙他成為大王的人,從人性上來說,項羽如果知道項莊泄密,必然要斬之於刀劍之下。
項莊見到王休的時候本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現在看來,此人必然有點能耐,不然自己手中的寶劍不會突然化成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