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始皇雖然殺了所有可疑的人,也毀掉了石頭,可是他心中還是不快樂。為什麼呢?因為一件又一件讓他不順心的事情不斷發生,他當然不會快樂。這麼多年來,他“意得欲從”,他已經習慣每一件事情都要順著他的心意去發生,他怎能容忍這樣的情況?
他要如何解決自己的“不樂”呢?前面我們說過的兩條道路,一條是面對現實改變自己解決問題,另外一條是繼續回到自欺的快樂溫暖懷抱裡面去。結果始皇的做法是,命令博士作“仙真人詩”,所到之處都叫人奏樂唱給他聽,不斷地反覆告訴他,他就是神仙,他就是真人,他一定能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自欺欺人,就是始皇最後的選擇。
其實我說實話,始皇是那麼聰明的人,他難道不知道天下已經瀕臨崩潰嗎?他心中比誰都清楚,只是不願意去承認真相而已。為什麼呢?因為承認真相太痛苦,只有自欺才是讓自己活得最快樂的方法。
這樣的人,在歷史上太多太多了。歷史本就是“古今一體”,什麼叫作“古今一體”?古今碰到的問題往往是相同的,差別只在於解決方法的不同。要歷史讀起來有用,就是要去看我們面對的問題,過去曾經有什麼樣的人碰到過?他們用過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成效如何?我們今天又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
選擇自欺欺人,問題就能解決嗎?我們來看看這年秋天發生了什麼事。
這年秋天,有名使者從關東回來,夜晚在道路上突然間出現了一個人擋住他的去路。這人手上拿著玉璧,跟他說了一句很神秘的話:“今年祖龍死。”使者覺得非常奇怪,結果這個人忽然在他面前消失了,只有這個玉璧留在原地。
這件事太神奇了,使者不敢隱瞞,只好獻上玉璧並稟告始皇此事。
讀到這一段,請各位把書合起來,猜猜始皇會如何反應?
聰明的各位大概會想,很簡單,一定是把發生地點周圍的人統統抓出來殺光吧!
不好意思,這次各位猜錯了。我們打開書來看看:始皇默然良久。
嬴政一句話也沒有說,沉默了很久很久。
為什麼呢?你很聰明,你可以自欺,可是因為你的自欺,現實只會不斷惡化。總有一天,你會承受不了的。到了這一刻,始皇終於承受不下去了,因為這些詭異的事情,在他來看是如此地不可思議,又如此地讓他聞之驚心,他實在沒有辦法再告訴自己這都是假的。
如何知道呢?我們看始皇聽了這句話,他怎麼說?他先說:“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接著又說:“祖龍者,人之先也。”什麼意思呢?
誰是祖龍?按傳統的說法,祖就是始,龍就是皇帝,祖龍就是始皇帝,“今年祖龍死”就是今年始皇帝要死掉。
秦始皇這麼聰明,他難道猜不出來嗎?他當然猜得出來,只是他故意要講成另外一個解釋。他說,祖龍指的不是始皇帝,而是“人之先也”,總而言之,跟我無關。什麼叫作“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他要告訴自己,那個神秘人不是神仙而是山鬼,山鬼只知道今年會發生的事,過了今年,明年的事他就不知道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秦國的曆法跟後來歷代的曆法不太一樣,後來的曆法是以正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秦國則是以十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這件事發生在秋天,離十月過年已不太遠。山鬼既然只知道今年的事,那麼只要今年自己不死,這預言就不算數了嘛!
我詳細解釋這兩句給各位聽,就是讓各位明白這個人是何等自欺欺人。他自己也知道這是真的,否則他何必“默然良久”?他想了那麼多的藉口,反覆地安慰自己,這跟走夜路吹口哨,拼命告訴自己不怕鬼,不是差不多嗎?越是吹口哨告訴自己不怕鬼的人,不就越怕鬼嗎?
你可以欺騙得了天下的人,但你真的欺騙得了自己的心嗎?
始皇接下來命令御府檢查這塊玉璧,他自己也知道這個事詭異,嘴巴說不相信,但如果真的不相信,又何必命令御府檢查玉璧。結果檢查的人告訴他,這是二十八年過長江的時候,秦始皇沉入江中,用來祭祀江神的那塊玉璧。
八年前沉入江中的玉璧,現在突然之間又出現在他的面前,始皇這次真的嚇壞了。只好趕快找人占卜,結果占卜出來的結果是“游徙吉”,於是始皇為了趨吉避凶,決定再次出去巡遊。
事實上,如果他待在咸陽,說不定秦朝還有其他的機會。但恰恰就是因為他這一次的決定,才加速了秦朝滅亡的命運。
始皇之死
三十七年,嬴政終於迎來他生命的最後一年。
始皇為了這次的巡遊,決定了一個隨行的名單。當時有左右兩個丞相,一個叫馮去疾,一個叫李斯,他只能帶一個丞相去,另外一個丞相要留守咸陽。最後始皇決定他要帶李斯去,把馮去疾留在咸陽。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如果他帶的不是李斯,而是馮去疾,說不定歷史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他還決定帶他最小的兒子胡亥一起去,因為他特別喜歡這個小兒子。從歷史來看,男人似乎最喜歡的都是比較小的兒子,例如春秋時吳王壽夢最喜歡小兒子季札,三國時袁紹最喜歡小兒子袁尚,劉表最喜歡小兒子劉琮,歷朝歷代也大都如此。
他要如何解決自己的“不樂”呢?前面我們說過的兩條道路,一條是面對現實改變自己解決問題,另外一條是繼續回到自欺的快樂溫暖懷抱裡面去。結果始皇的做法是,命令博士作“仙真人詩”,所到之處都叫人奏樂唱給他聽,不斷地反覆告訴他,他就是神仙,他就是真人,他一定能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自欺欺人,就是始皇最後的選擇。
其實我說實話,始皇是那麼聰明的人,他難道不知道天下已經瀕臨崩潰嗎?他心中比誰都清楚,只是不願意去承認真相而已。為什麼呢?因為承認真相太痛苦,只有自欺才是讓自己活得最快樂的方法。
這樣的人,在歷史上太多太多了。歷史本就是“古今一體”,什麼叫作“古今一體”?古今碰到的問題往往是相同的,差別只在於解決方法的不同。要歷史讀起來有用,就是要去看我們面對的問題,過去曾經有什麼樣的人碰到過?他們用過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成效如何?我們今天又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
選擇自欺欺人,問題就能解決嗎?我們來看看這年秋天發生了什麼事。
這年秋天,有名使者從關東回來,夜晚在道路上突然間出現了一個人擋住他的去路。這人手上拿著玉璧,跟他說了一句很神秘的話:“今年祖龍死。”使者覺得非常奇怪,結果這個人忽然在他面前消失了,只有這個玉璧留在原地。
這件事太神奇了,使者不敢隱瞞,只好獻上玉璧並稟告始皇此事。
讀到這一段,請各位把書合起來,猜猜始皇會如何反應?
聰明的各位大概會想,很簡單,一定是把發生地點周圍的人統統抓出來殺光吧!
不好意思,這次各位猜錯了。我們打開書來看看:始皇默然良久。
嬴政一句話也沒有說,沉默了很久很久。
為什麼呢?你很聰明,你可以自欺,可是因為你的自欺,現實只會不斷惡化。總有一天,你會承受不了的。到了這一刻,始皇終於承受不下去了,因為這些詭異的事情,在他來看是如此地不可思議,又如此地讓他聞之驚心,他實在沒有辦法再告訴自己這都是假的。
如何知道呢?我們看始皇聽了這句話,他怎麼說?他先說:“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接著又說:“祖龍者,人之先也。”什麼意思呢?
誰是祖龍?按傳統的說法,祖就是始,龍就是皇帝,祖龍就是始皇帝,“今年祖龍死”就是今年始皇帝要死掉。
秦始皇這麼聰明,他難道猜不出來嗎?他當然猜得出來,只是他故意要講成另外一個解釋。他說,祖龍指的不是始皇帝,而是“人之先也”,總而言之,跟我無關。什麼叫作“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他要告訴自己,那個神秘人不是神仙而是山鬼,山鬼只知道今年會發生的事,過了今年,明年的事他就不知道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秦國的曆法跟後來歷代的曆法不太一樣,後來的曆法是以正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秦國則是以十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這件事發生在秋天,離十月過年已不太遠。山鬼既然只知道今年的事,那麼只要今年自己不死,這預言就不算數了嘛!
我詳細解釋這兩句給各位聽,就是讓各位明白這個人是何等自欺欺人。他自己也知道這是真的,否則他何必“默然良久”?他想了那麼多的藉口,反覆地安慰自己,這跟走夜路吹口哨,拼命告訴自己不怕鬼,不是差不多嗎?越是吹口哨告訴自己不怕鬼的人,不就越怕鬼嗎?
你可以欺騙得了天下的人,但你真的欺騙得了自己的心嗎?
始皇接下來命令御府檢查這塊玉璧,他自己也知道這個事詭異,嘴巴說不相信,但如果真的不相信,又何必命令御府檢查玉璧。結果檢查的人告訴他,這是二十八年過長江的時候,秦始皇沉入江中,用來祭祀江神的那塊玉璧。
八年前沉入江中的玉璧,現在突然之間又出現在他的面前,始皇這次真的嚇壞了。只好趕快找人占卜,結果占卜出來的結果是“游徙吉”,於是始皇為了趨吉避凶,決定再次出去巡遊。
事實上,如果他待在咸陽,說不定秦朝還有其他的機會。但恰恰就是因為他這一次的決定,才加速了秦朝滅亡的命運。
始皇之死
三十七年,嬴政終於迎來他生命的最後一年。
始皇為了這次的巡遊,決定了一個隨行的名單。當時有左右兩個丞相,一個叫馮去疾,一個叫李斯,他只能帶一個丞相去,另外一個丞相要留守咸陽。最後始皇決定他要帶李斯去,把馮去疾留在咸陽。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如果他帶的不是李斯,而是馮去疾,說不定歷史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他還決定帶他最小的兒子胡亥一起去,因為他特別喜歡這個小兒子。從歷史來看,男人似乎最喜歡的都是比較小的兒子,例如春秋時吳王壽夢最喜歡小兒子季札,三國時袁紹最喜歡小兒子袁尚,劉表最喜歡小兒子劉琮,歷朝歷代也大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