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鞏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後,遼太宗開始繼續父親阿保機的事業,向南用兵,爭霸中原。契丹從阿保機開始就想把疆土擴展到黃河岸邊,進而擁有黃河以北的大片領土。但中原的勢力一直抵制契丹的入侵,所以,契丹用兵時總是趁中原幾派勢力相爭時打著支援一方的旗號進攻。在後唐統治時期,尤其是後唐明宗時期,中原比較穩定,再加上後唐的軍隊號稱鴉軍,都穿黑衣,戰鬥力也很強,而契丹是以民為兵的,沒有專門的野戰軍,所以在和中原兵作戰時總是吃虧。因此,遼太宗的勢力再大,也要等到中原出了變故時乘虛而入,收漁人之利,單純的宣戰和正式決戰很難取得成功。所以,遼太宗南下中原一直等到了李嗣源死後,而且是石敬瑭主動求救時才敢出兵,後來滅後晉也是由於後晉將領投降撿了個便宜。

  石敬瑭和後唐末帝李從珂發生矛盾之後,石敬瑭為保住自己的勢力,稱帝登基,只得向遼太宗求救。等待已久的遼太宗喜出望外,看到石敬瑭誘人的條件,趕忙親自出兵相救。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自己則得到了一大塊肥肉,不費吹灰之力將早就渴望的十六州攏入契丹的統治範圍,而且每年還有大批的布帛輸入。但遼太宗這塊意外的肥肉也只品嘗了十來年的時間,最後他不但把命丟在了中原,而且十六州也被北漢和後周拿去了。

  不管以後怎樣,遼太宗畢竟將十六州弄到了手,下一個目標就是繼續南下,將邊界推進到黃河岸邊。石敬瑭死後,石重貴繼位,後晉態度的變化給遼太宗用兵提供了良機和充分的藉口。同時,幽州的趙延壽也想像當年石敬瑭那樣當個皇帝,勸遼太宗乘機進攻。後晉將領楊光遠也暗通契丹,說後晉違背盟約,正好藉機出兵,而且後晉境內發生了大的災害,軍隊也死亡過半,只要出兵,就能一舉成功。

  遼太宗禁不住心動了,為了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便發動了對後晉的討伐戰爭,而且連續打了三次,直到滅了後晉。在長達三年的戰爭中,遼太宗超人的意志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說明他用兵中原是經過了長期準備和長期等待的,一遇到有利時機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最後終於實現了多年的願望,雖然得勝是由於後晉軍隊的投降,但遼太宗的意志力之強也確實令人佩服。

  在用兵的過程中,遼太宗的過人謀略也運用得很充分。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漢族官吏的稱帝野心和他們之間的矛盾,這和遼太宗多年了解掌握中原的各種政治和軍事情報有很大的關係。

  他先利用了趙延壽想當中原皇帝的野心,讓他充當了和後晉作戰的先鋒。許諾趙延壽在滅後晉之後讓他做皇帝,使他深信不疑,作戰很是賣力。第一次發兵,只有趙延壽的一路兵馬取得了一點戰果。等最後滅了後晉,遼太宗卻閉口不提當初的諾言,趙延壽不知羞恥地提出立自己為太子,遼太宗卻說太子應該由他的兒子當,他當不合適。就是任趙延壽官職時大臣也提議將給他的“都督中外諸軍事”給劃掉了。狡詐善變的遼太宗將趙延壽大大耍弄了一番。對於另一個人物杜重威遼太宗也同樣許諾給皇帝之位,等杜重威投降後,讓他穿上皇帝穿的赭黃袍,和之前讓趙延壽穿赭黃袍去撫慰後晉將士一樣,將這兩個一心要當皇帝的敗類像耍猴一樣耍了個夠,他們倆如果在一塊兒談談穿赭袍的感受大概會差不多吧。皇帝這個位子最後還是遼太宗自己坐上了,不過他的代價也很大,把老命都搭進去了,死前還受了不少罪。

  對後晉的戰爭由於後晉愛國將士的英勇奮戰,遼太宗也打得很艱苦,第二次發兵時,被後晉的皇甫遇、慕容彥超、李守貞等將領打得大敗而歸,契丹國內當時也發生了災害,人和牲畜大量死亡,各部落也有了厭戰情緒,而且述律後了解到後晉派使者議和時,也極力勸說遼太宗罷兵講和。她對兒子說:“如果漢人做契丹王,行嗎?”遼太宗說:“不行。”述律後又說:“那你為什麼非要當漢王呢?”遼太宗說:“石氏忘恩負義不能容忍。”述律後又勸他:“你就是得了,漢地也不能久留,萬一有什麼意外,後悔就來不及了。”後來的事實說明述律後還是有先見之明的,遼太宗也命喪於中原。遼太宗沒有聽從母親的勸告,堅持要後晉割讓鎮州和定州,才肯息兵,其實他是不願意就此輕易喪失這個機會。雖然一時失利,但遼太宗還是第二年又出兵進攻,結果抓住了時機,利用杜重威怯懦和想當皇帝的弱點,勸降成功,不久後晉也被滅掉了。

  遼會同十年(947年),遼太宗用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了後晉都城開封,在崇元殿他又穿上漢族皇帝的裝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把投降的石重貴封為負義侯,除了諷刺,這個官職沒有任何別的含義。後晉因為契丹而建立,最後又因為契丹而滅亡,真是興也耶律德光,亡也耶律德光。靠別人的力量建立的王朝很難長久存在下去。在稱帝之前,遼太宗耶律德光又做了做表面文章,讓了讓帝位,但後晉的大臣們被赦免已經很感激他了,誰還敢說別的,於是都說“夷、夏之心,皆願推戴皇帝”,遼太宗也不再讓,欣欣然坐上了父親阿保機早就想坐的皇帝寶座。在舉行儀式時,漢人穿漢服,契丹族人穿他們的民族服裝,遼太宗則穿漢服。此後,遼國的官服制度也就以此為標準,契丹和漢人分別穿本民族的服裝。遼太宗在做了中原皇帝的同時還將契丹國號改為“大遼”,年號也改成“大同”。有的書中為了敘述簡便,就將這之前的契丹也稱為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