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做了楚王,馬殷非常高興,因為這和實際的獨立王國沒有什麼區別。他又請求朱溫准許他設立天策府,任命官員。這對朱溫的帝位沒什麼妨礙,所以朱溫也順水推舟,做了個人情,還封他為天冊上將軍。馬殷於是開府設官,將他的楚地系統地管理起來。

  馬殷在湖南基本上實行的是保境安民的政策,和吳國的幾次戰爭也是對方先發動進攻的。對於北邊的荊南,馬殷也只進行了相當有效的戰爭。有一年,馬殷派大將王環領兵進攻荊南,王環連戰連勝,勢如破竹,幾乎要滅掉荊南了,但荊南高季興派人求和後,王環卻答應了,然後班師回來。馬殷責備王環為什麼不乘勝奪取荊南。王環卻說:“荊南處於中原和吳、楚、蜀之間,是個兵家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我們不能奪取,應該讓它存在,作為我們的屏障。”馬殷聽了,馬上轉怒為喜,對王環的精闢見解非常佩服。

  馬殷在湖南也採取措施發展農業生產,減輕百姓的賦稅。為此他下令百姓可以用帛代替錢交納賦稅,這樣做一舉兩得,一是減少了官吏加重賦稅的機會,二是促進了湖南的桑蠶業的發展。馬殷還根據本地的優勢,將茶葉生產當做重要經濟作物來大量種植,以此加快地方經濟的發展。他採取措施鼓勵百姓種茶樹,制茶賣茶到中原地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還在洛陽和開封以及襄州(今湖北襄陽)、復州(今湖北天門)等地設置了專門機構經營管理茶葉貿易,不但使百姓受益,楚國也充實了國庫。除了政府管理的貿易外,馬殷還允許百姓在境內自由經營茶葉,從而吸引各地的茶商紛紛到楚國來,然後再從中收稅。有了大量的茶葉,向中原進貢時也就不用珠寶珍玩了,進獻大量茶葉即可,這又節省了巨額錢財。

  馬殷的經濟措施也很獨特,為了使本地產品能大量銷售出去,除了茶稅,他免掉了其他的稅收,使大批客商湧入楚地經商。商人來了,馬殷又進一步採取非常聰明的一項貨幣措施:他在楚國製造鐵錢流通,而且規定鐵錢對銅錢的兌換比例為一比十,而在楚國之外,鐵錢很不值錢,這就逼著客商們在楚國賺了錢後不得不換成其他楚國的產品帶走,這從根本上達到了促進本地產品銷售的目的。

  楚國的經濟因此非常繁榮,馬殷對百姓也算做了不少好事。

  後梁被後唐滅掉後,馬殷反應很快,他又宣布承認了後唐,派兒子馬希范到洛陽進貢稱臣。馬希范很聰明,在李存勖狡猾地問洞庭湖有多大時,他就機智地說:“如果陛下駕臨此地,湖水也只夠飲馬用了。”以此暗示李存勖的後唐勢力強大。

  李存勖聽了很高興,他又撫摸著馬希范的背陰險地說:“朕聽說以後馬家的政權要被高郁奪取,馬殷有你這樣出色的兒子,他高郁怎麼會得逞呢?”馬希范記住了李存勖的這句話,回來之後便開始對付高郁。

  高郁自覺對馬殷的政權立下了奇功,就很狂妄自大,對馬希范也不怎麼恭敬。馬希范從中原回來後,為絕後患,就對高郁下了手,也為以後自己繼位掃清道路,免受高郁這樣的重臣的約束。馬希范先利用自己手中的軍事權力解除了高郁的軍職,然後又假傳聖旨誣陷高郁謀反,將他全族都處死了。

  馬殷這時年紀已經很大了,在被後唐明宗封為“楚國王”後,就把權力交給了兒子,自己很少處理政務了。但聽說有功的舊臣高郁被兒子殺死後,悲痛不已,捶胸大哭:“我又老又無能,竟然連自己的功臣都沒能保住,事到如今,我也沒多少陽壽啦!”

  馬殷在他79歲的時候撒手西去。後唐明宗罷朝三天來悼念馬殷這個忠於後唐的臣子,還下詔說:“馬殷的官爵已經很高了,沒什麼更高的官爵相贈,就贈他個武穆的諡號吧。”在封建社會,這個諡號極少有人能得到,評價是最高的,像岳飛死後得的就是這個諡號。

  馬殷死後,兒子馬希聲、馬希范等相繼掌權,馬希聲遵從父親的遺命,不再稱楚國,而是降低規格,恢復了節度使的稱號,將楚政權延續了二十一年,最後,馬希萼投降了南唐,十國之一的楚國正式滅亡。

  血染刀鋒,蠻劉陟建南漢

  建立南漢的劉陟,登位後幾度改名,分別為岩、龔、龑,仁蔡(今屬河南)人。祖父劉安仁,遷居閩地,因往南海經商,復定居南海。父親劉謙,唐末參加廣州部隊,從低級軍官一直做到封州(今廣東德慶)刺史,手下有兵萬人,戰艦百多艘。兄長劉隱繼承父業,並將其發揚光大,被後梁封為南海王,成為兩廣地區的割據者。

  劉陟是劉謙的非婚生子,母親段氏將他生在了外面。劉謙的正室韋氏是唐宰相韋宙的女兒,聽到消息後,氣得令人把劉陟搶來,拔劍要殺他,然而仔細一看,卻見這個嬰兒生得很是不錯,立即轉變了念頭,將他收為己子。三天之後,把段氏給殺了。

  劉陟排行第三,長大成人後,精於騎射,身材魁梧,據說還像劉備那樣兩手過膝。當時他大哥劉隱已幹得相當出色,他靠著大哥謀得了顯要的職位。劉隱取得清海軍節度使之位後,他當上了副使,一起經營著南海地區。

  天下大亂,南海地區也大亂,劉隱雖說是南海王,卻根本不能全面控制這個地區:交州曲穎、桂州劉士政、琶州葉廣略、容州龐巨昭均各自為政,打出獨立的旗號;盧光稠與其弟盧光睦、子盧延昌分據虔、潮、韶三州,不時以兵相犯;高州劉昌魯、新州劉潛以及許多地方勢力,也不聽調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