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南方的堅守——陳朝的艱難崛起

  王琳在歷史上的評價很複雜。

  有人說他平定侯景之亂,戰功卓著;可馬上有人反駁,他縱容部下搶掠,使建康生民更加水深火熱。

  有人說他魅力四射,能得士死力;可馬上有人反駁,那是他蓄養土匪部隊,籠絡人心而已。

  有人說他是梁室的忠臣逆子,一直奉養蕭家血脈為正主;可馬上有人反駁,他那是為了一己之私,裝個幌子而已。

  有人說他寧折不彎,始終不肯屈服於陳朝;可馬上有人反駁,他是負隅頑抗,為虎作倀而已。

  英雄,土匪;忠臣,漢奸。多麼對立的形象,所有的說法都對,都有他的影子;可也都不全對。

  在我看來,王琳這個人其實很簡單。可他身處的時代卻很複雜,正是這個扭曲時代的映襯,才顯得他形象的多變。歷史如同哈哈鏡,時代越是混亂,身處其中的人們,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便越是荒誕。

  悲情的豪傑,這是我個人對王琳的蓋棺論定。他深陷在歷史的夾縫裡,自身的力量卻不足以左右自己的命運。讓人敬佩的是,他不屈服於這樣的安排,起碼讓歷史的潮流繞了個小小的彎。

  王琳, 山陰(浙江紹興)人,出身比陳霸先還要卑賤的多:兵家。

  所謂兵家:便是世代都要當兵,個人終身服役的,想不當都不行。那時當兵可不是什麼好差事,光憑著“光榮入伍,保疆衛國”的口號還騙不了人。因為一旦被定性為兵家,便不能退役,只能在部隊裡賣命,直至把命成功賣掉為止。

  你生是軍隊的人,死是部隊的鬼。而且別說你,連你的兒子、孫子都跑不了,都得老老實實呆著軍營里——你們一家算是和地方與世隔絕了。

  這皇帝世襲,是好事,沒人反對;可天天流血丟命的差事,世代傳習,誰也不願意。所以一些大臣造反時,都很聰明,將兵戶的戶籍燒掉——跟著我吧,你以後就是平民,自由身了。這種做法相當於奴隸贖身,所以這種激勵的方式很有煽動力,往往一呼百應。

  而王琳也偏偏是兵家出身,所以他能從最底層混到今天很不容易。

  但不光彩的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步伐,卻是靠裙帶關係邁開的——她姐姐是蕭繹的寵妾。他從小便也跟在蕭繹左右,算是王府里的寵兒。不過後來的青雲直上,完全是王琳靠真本事闖出來的。

  王琳是那個時代江湖氣味最重的一個將領,這個特點在那些成氣候的將領身上很難找到。

  如果你要從容貌行止上,找到他的江湖味,那是不大現實的。他可不是那種鬚髮亂成一團、滿嘴粗話的典型山大王形象。相反,他長得非常具有書生氣(史稱容貌閒雅),而且長發拂地。而且生活中的他並不多言,喜怒完全不寫在臉上,很是深沉。

  王琳的江湖氣,來自他手下的勢力。

  他的精英部隊全由江淮群盜組成。這些強盜們本就身強力壯,再加上王琳訓練有方,迅速成了精銳部隊。

  收羅強盜當部下,好處很多:強盜本來就覺得自己爛命一條,所以打仗猛,完全不要命,而且講義氣,完全可以成為王琳的私家部隊。而王琳收攏人心的水平也高出常人一籌。

  舉個例子。如果隨便從王琳營帳下撈出來個小吏,王琳肯定都認識。這千號余稍帶個長字的人,全一一被他記在心裡。別看只是記住名字,卻很能收羅人心——起碼手下會想,長官都知道我的名字啊,我給他賣命值了。

  而王琳待人很寬和,從不高高在上,一般不動用刑法處罰手下——有時寬容到了縱容的地步。而得到的財物他從不自個私吞,全賞賜給大家。

  禮賢下士,義薄雲天——如果你是強盜,你估計也會選擇給這樣的人賣命吧。

  可收羅強盜當手下的風險也很大。王琳的手下偷搶成習慣了,基本不遵守軍紀。王琳在享受好處的同時,也吃足了苦頭。這種蹺蹺板的感覺實在太刺激了。

  在攻打建康、平定侯景的戰鬥中,都是他這群不要命的部下一馬當先,讓王琳頗有光彩,搶了頭功。

  可轉眼他們就給王琳惹出了殺身之禍。

  章節目錄 南北朝時的三國時代——後三國風雲 287

  南方的堅守——陳朝的艱難崛起

  侯景叛軍被滅了,這的確有王琳手下的功勞。可他們也繼承了侯景燒殺搶掠的事業,而且將其發揚光大——他們本就是土匪出身,幹這些壞事都算重操舊業而已,很是駕輕就熟。

  結果鬧大了,連太極殿都被他們一把火不小心給燒掉了。建康城倖存的居民都成了他們的打劫對象,被搶掠一空,男女皆身子裸露,沿著秦淮河號哭。此時,連暴虐無比的侯景,都成了建康居民的美好回憶——流官永遠比坐寇可怕得多啊!

  當時,鎮守建康的主將是王僧辯,可他卻管不了這群穿著軍服的土匪——因為他們有王琳撐腰,而王琳的身後是蕭繹。

  王僧辯索性向蕭繹告了狀,把皮球踢給了蕭繹——王琳是你的家奴,他現在縱容手下為非作歹,已激起民憤,不殺會引起大亂。

  王琳警惕性很高,聞到了危險的氣息,知道紙包不住火,便孤身前往蕭繹處請罪。他也明白蕭繹很難原諒他,此趟凶多吉少。可他為何不選擇起兵造反呢?除了成功的機會比較渺茫外,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忠誠的人。他忠於蕭繹,即便是死也不會造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