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第五章 美夢成真(6)
這麼說是因為如果丸之內的律師曾打過電話給九州島的北岡,那麼他就會知道這些受害人對江頭其實沒半點怨恨。他們怨恨的是,為訴訟提供財力支持、對於申請賠償的民眾任意改變相關標準的政府單位。北岡跟我說:“事實上,我認為熊本縣生病的居民根本不知道江頭的存在。”那為何宮內廳如此頑固地要德仁放棄摯愛呢?唯一似乎合理的答案大概是雅子的“外來性”——非貴族的出身背景、聰明才智、具有六國流利的語言能力。即使這些對外國觀察家而言,每一項都是可以善加利用的資產,而非尚待修補的缺陷。但從來沒有職業婦女嫁入皇室過,宮內廳也認為未來也不會打破先例。
我們現在知道雅子的父親一開始也不贊成滿懷壯志的女兒因為婚姻而斷送出色的職業生涯。但德仁對雅子的愛意終於在1987年夏天被媒體發現了,小和田家因而遭媒體包圍。東宮密使前來目黑區,勸導小和田恆“想開一點”。於是,在沒有和雅子事先溝通之下,或許他已經知道女兒不會同意,小和田恒生氣卻又得小心翼翼地解釋說,雅子“必須出國”。他也請求密使“就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換句話說,就是算了吧!
不久之後,宮內廳的資深官員富田友彥找來犯了相思病的德仁,向他解釋“日本窒素事件”,並告訴他繼續和雅子見面是不妥之事。根據富田之後對《朝日周刊》的描述,當時德仁溫順地回答:“我知道了。”
雅子終於受夠了媒體的煩擾。不過日本媒體不像倫敦新聞雜誌界那樣瘋狂,他們當然不會像英國記者在健身房安裝攝影機監視黛安娜王妃,或是八卦記者試圖闖進英國皇宮。被日本新聞記者追趕的感覺,比較像是被溫順的羊群不斷用鼻子磨蹭到死。不論雅子多少次生氣地說:“不予置評,無話可說。”他們還是不斷騷擾。她曾經私下向朋友透露:“我都還沒被求婚,哪來那麼多頭條新聞?”不僅僅是她毫無興趣,也因為還有工作要做。
雅子父親所說的海外旅行其實是指外務省保留給表現優異同仁的額外獎賞,也就是那些註定會成為大使、部門首長,甚至是外務省大臣的內部人員。這些幸運無比的一時之選將可到國外頂尖的大學免費攻讀研究所,通常是哈佛、劍橋或牛津。小和田恆就曾經獲選到劍橋攻讀法律,因此他也決定女兒可以跟隨他的腳步前進。
雅子自從於1987年初進入外務省後就勤奮工作,努力度過辛苦的漫長工作時光。儘管父親當時是外務省位階排名第二的資深官員,雅子還是得和其他新進職員一樣,做著沒人想做的工作,自願加班聯絡日本駐外使館,一個月幾乎加班兩百個小時。來年,雅子獲選得以前往牛津大學攻讀國際事務碩士,羨煞不少人,想必她一定鬆了一大口氣,因為雖然德仁不再打電話給雅子,但媒體還是繼續把她當作“新娘候選人”,所以去國外讀書的額外好處就是可以逃離媒體的窺視。
於是,場景又回到牛津巴德維爾路上舒適的莊園。如果雅子認為跑到世界的另一端就可以逃離日本媒體的魔掌,她可能得再好好地想一下。牛津大學是由39個學院所組成,而雅子就讀的是美麗的巴利歐學院(Balliol College),該學院蜜糖色的石頭建築成四方形,圍繞著古老城市中心綠意盎然的方庭。1988年9月,名稱奇特的米迦勒學期①(Mi插elmas term)開始了。巴利歐學院沉浸在過去的傳統之中,直到1979年才招收了第一位女學生。它是牛津大學中最古老的學院之一,成立於1263年,也就是約翰國王(King John)簽署大憲章(Magna Carta)後不到50年的時間,外務省十分欣賞其於國際關係上的研究聲望。
第五章 美夢成真(7)
不難知道為何牛津可以成為吸引雅子和德仁這類學生的大磁鐵,它是英語系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到本世紀結束就屆滿一千周年了,而且在全校16000名學生當中,有四分之一是國際學生,包括每年獲得羅氏獎學金入學的學生,例如前澳大利亞總理霍克(Bob Hawke)。雖然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的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牛津落後劍橋排行第八名,但它的校友中有46位諾貝爾得主、25位包括布萊爾和柴契爾夫人等英國首相、86位樞機主教、6位國王,未來,則可能會出現首位的天皇和皇后。
除了偉大的學術成就之外,每個轉角都有歷史的痕跡。在通往城鎮的北方小路上,豎立了一座變黑的石碑,紀念著16世紀因受指控為異教徒而慘遭火刑的英國聖公會教徒克萊姆(Cramer)、拉帝默(Latimer)和瑞德利(Ridley)。紀念碑附近有座教堂,當年威克里夫①(John Wyclif)在此抗議教宗,發起聖經英文化的運動。艾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也是在此預言以他為名的彗星會再回來,查爾斯·衛斯里(插rles Wesley)則建立了衛理公會教堂。這座城市裡,教堂與學院林立於樹林之中,牧草地依傍著艾西斯河(Isis),也就是眾所皆知的泰晤士河。面對如此美景,馬修·阿諾(Matthew Arnold)寫下了最好的註解:
溫柔城市延展夢想尖塔
不需六月艷陽錦上添花
身為研究所學生,雅子入住距離巴利歐學院不到10分鐘路程的霍利威爾宿舍(Holywell Manor)。然而,不出幾個星期,日本的電視小組也抵達了,他們完全不相信這段戀情已經結束。雅子每次步出宿舍,對面的小公園必定有攝影機對準她,她終於生氣了。當記者問她何時會和德仁訂婚的傳言時,她馬上反擊說:“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和我完全沒關係。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你們不要打擾我。課程結束後,我計劃繼續在外務省工作。”而另一段新聞則播出雅子身穿長風衣,非常不淑女地要求記者告知姓名與代表機構。新聞在東京播出後,傳出了不以為然的嘖嘖聲。她私下告訴朋友,媒體的行為就好像“蛆”。於是,雅子向她有名的學院指導教授羅伯特爵士(Sir Adam Roberts)尋求幫助。羅伯特爵士是登山家、馬拉松跑者,更是在牛津教授國際關係二十多年的教授。
這麼說是因為如果丸之內的律師曾打過電話給九州島的北岡,那麼他就會知道這些受害人對江頭其實沒半點怨恨。他們怨恨的是,為訴訟提供財力支持、對於申請賠償的民眾任意改變相關標準的政府單位。北岡跟我說:“事實上,我認為熊本縣生病的居民根本不知道江頭的存在。”那為何宮內廳如此頑固地要德仁放棄摯愛呢?唯一似乎合理的答案大概是雅子的“外來性”——非貴族的出身背景、聰明才智、具有六國流利的語言能力。即使這些對外國觀察家而言,每一項都是可以善加利用的資產,而非尚待修補的缺陷。但從來沒有職業婦女嫁入皇室過,宮內廳也認為未來也不會打破先例。
我們現在知道雅子的父親一開始也不贊成滿懷壯志的女兒因為婚姻而斷送出色的職業生涯。但德仁對雅子的愛意終於在1987年夏天被媒體發現了,小和田家因而遭媒體包圍。東宮密使前來目黑區,勸導小和田恆“想開一點”。於是,在沒有和雅子事先溝通之下,或許他已經知道女兒不會同意,小和田恒生氣卻又得小心翼翼地解釋說,雅子“必須出國”。他也請求密使“就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換句話說,就是算了吧!
不久之後,宮內廳的資深官員富田友彥找來犯了相思病的德仁,向他解釋“日本窒素事件”,並告訴他繼續和雅子見面是不妥之事。根據富田之後對《朝日周刊》的描述,當時德仁溫順地回答:“我知道了。”
雅子終於受夠了媒體的煩擾。不過日本媒體不像倫敦新聞雜誌界那樣瘋狂,他們當然不會像英國記者在健身房安裝攝影機監視黛安娜王妃,或是八卦記者試圖闖進英國皇宮。被日本新聞記者追趕的感覺,比較像是被溫順的羊群不斷用鼻子磨蹭到死。不論雅子多少次生氣地說:“不予置評,無話可說。”他們還是不斷騷擾。她曾經私下向朋友透露:“我都還沒被求婚,哪來那麼多頭條新聞?”不僅僅是她毫無興趣,也因為還有工作要做。
雅子父親所說的海外旅行其實是指外務省保留給表現優異同仁的額外獎賞,也就是那些註定會成為大使、部門首長,甚至是外務省大臣的內部人員。這些幸運無比的一時之選將可到國外頂尖的大學免費攻讀研究所,通常是哈佛、劍橋或牛津。小和田恆就曾經獲選到劍橋攻讀法律,因此他也決定女兒可以跟隨他的腳步前進。
雅子自從於1987年初進入外務省後就勤奮工作,努力度過辛苦的漫長工作時光。儘管父親當時是外務省位階排名第二的資深官員,雅子還是得和其他新進職員一樣,做著沒人想做的工作,自願加班聯絡日本駐外使館,一個月幾乎加班兩百個小時。來年,雅子獲選得以前往牛津大學攻讀國際事務碩士,羨煞不少人,想必她一定鬆了一大口氣,因為雖然德仁不再打電話給雅子,但媒體還是繼續把她當作“新娘候選人”,所以去國外讀書的額外好處就是可以逃離媒體的窺視。
於是,場景又回到牛津巴德維爾路上舒適的莊園。如果雅子認為跑到世界的另一端就可以逃離日本媒體的魔掌,她可能得再好好地想一下。牛津大學是由39個學院所組成,而雅子就讀的是美麗的巴利歐學院(Balliol College),該學院蜜糖色的石頭建築成四方形,圍繞著古老城市中心綠意盎然的方庭。1988年9月,名稱奇特的米迦勒學期①(Mi插elmas term)開始了。巴利歐學院沉浸在過去的傳統之中,直到1979年才招收了第一位女學生。它是牛津大學中最古老的學院之一,成立於1263年,也就是約翰國王(King John)簽署大憲章(Magna Carta)後不到50年的時間,外務省十分欣賞其於國際關係上的研究聲望。
第五章 美夢成真(7)
不難知道為何牛津可以成為吸引雅子和德仁這類學生的大磁鐵,它是英語系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到本世紀結束就屆滿一千周年了,而且在全校16000名學生當中,有四分之一是國際學生,包括每年獲得羅氏獎學金入學的學生,例如前澳大利亞總理霍克(Bob Hawke)。雖然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的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牛津落後劍橋排行第八名,但它的校友中有46位諾貝爾得主、25位包括布萊爾和柴契爾夫人等英國首相、86位樞機主教、6位國王,未來,則可能會出現首位的天皇和皇后。
除了偉大的學術成就之外,每個轉角都有歷史的痕跡。在通往城鎮的北方小路上,豎立了一座變黑的石碑,紀念著16世紀因受指控為異教徒而慘遭火刑的英國聖公會教徒克萊姆(Cramer)、拉帝默(Latimer)和瑞德利(Ridley)。紀念碑附近有座教堂,當年威克里夫①(John Wyclif)在此抗議教宗,發起聖經英文化的運動。艾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也是在此預言以他為名的彗星會再回來,查爾斯·衛斯里(插rles Wesley)則建立了衛理公會教堂。這座城市裡,教堂與學院林立於樹林之中,牧草地依傍著艾西斯河(Isis),也就是眾所皆知的泰晤士河。面對如此美景,馬修·阿諾(Matthew Arnold)寫下了最好的註解:
溫柔城市延展夢想尖塔
不需六月艷陽錦上添花
身為研究所學生,雅子入住距離巴利歐學院不到10分鐘路程的霍利威爾宿舍(Holywell Manor)。然而,不出幾個星期,日本的電視小組也抵達了,他們完全不相信這段戀情已經結束。雅子每次步出宿舍,對面的小公園必定有攝影機對準她,她終於生氣了。當記者問她何時會和德仁訂婚的傳言時,她馬上反擊說:“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和我完全沒關係。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你們不要打擾我。課程結束後,我計劃繼續在外務省工作。”而另一段新聞則播出雅子身穿長風衣,非常不淑女地要求記者告知姓名與代表機構。新聞在東京播出後,傳出了不以為然的嘖嘖聲。她私下告訴朋友,媒體的行為就好像“蛆”。於是,雅子向她有名的學院指導教授羅伯特爵士(Sir Adam Roberts)尋求幫助。羅伯特爵士是登山家、馬拉松跑者,更是在牛津教授國際關係二十多年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