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第七軍分校與戰干四團(3)
直到1947年,因國民政府下令停辦各地軍分校,西安第七軍分校就將第二十期學生合併到成都總校。七分校遂告結束。
胡宗南在創辦第七軍分校的同時,又創辦了專門培養文職政工幹部的“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第四團”,簡稱“戰干四團”。該校校址設在西安城西南隅原張學良創辦的東北大學遺址。胡宗南以該校招收那些因體力不合格不能入第七軍分校的男知識青年與女學生,加以教育訓練,培養成軍隊與地方的政工幹部。後來該校還招收陝、甘、豫的地方幹部加以培訓。胡宗南援例請蔣介石兼任“戰干四團”的團長,以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兼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任副團長,胡自己任教育長,先後任命周士冕、葛武棨等任副教育長,實際主持校務。在團部下設教務處、政治部等機構。該校經常受訓的學生與幹部達兩三千人。
湯恩伯
後來,胡宗南又在西安南七十里之翠華山太乙宮,與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部聯合舉辦了“西北游擊幹部訓練班”,培養訓練游擊幹部。因為湯恩伯曾在1938年冬擔任過“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的教育長,有這方面的經驗。胡宗南與湯恩伯約定,該訓練班的教育訓練由湯恩伯主持,事務由胡宗南派員主持,學員亦由胡宗南的第三十四集團軍與湯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團軍兩部隊軍官中,逐次抽調參加學習。後來擴大到綏遠、察哈爾、甘肅、寧夏等地的部隊。訓練班的主任援例由蔣介石兼任,以軍委會軍訓部部長白崇禧、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任副主任,蔣鼎文為教育長,胡宗南為副教育長,湯恩伯為總教官,辦公廳主任由第三十四集團軍參謀長羅列兼任。1940年蔣鼎文他調,先後由胡宗南、陳大慶、陶峙岳、繆徵流等人擔任。訓練班規定,每期學員學習受訓六個月。第一期成立了四個學員隊,以後有所擴大。該訓練班共辦了十二期,培訓出來的學員被派遣到淪陷區開展活動,組織敵後部隊,配合中國正規部隊作戰。
此外,胡宗南還在蘭州設立“西北幹部訓練團”,輪訓甘肅、青海、寧夏三省的地方軍政人員,其性質同於西安的戰干四團;在西安、天水、寶雞、蘭州等地相繼開辦了軍醫學校、騎兵學校、工兵學校、財會學校等,都成為日益壯大的胡宗南軍事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該說,胡宗南所辦的這些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培養與培訓了為數可觀的各種軍政人才,不斷補充到胡宗南的各部隊與其他各部隊中以及地方黨政機關中,充實了中國抗戰力量,也擴大了胡宗南個人的勢力與影響。但由於這些學校的機構過大,發展過快,更由於當時國民政府黨、政、軍機構普遍的腐敗,因而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種種官場惡習。如第七軍分校在各地招生中,為了追求數字,以及拉關係、開後門等原因,竟每期都招收進許多身體過弱、文化過低、年齡過大的人進校作入伍生,根本不適合培訓。僅在第十五期第二總隊學員中,三四十歲以上的學員約占學員總數的四分之一,年齡最大的學員竟至50歲,而年齡最小的學員卻只有15歲。
第七軍分校與戰干四團(4)
楊健:《胡宗南與第七分校》,刊《陝西文史資料》第八輯,第106頁。這就必然要影響第七軍分校的學習與訓練。這些情況傳到重慶的軍訓部。這是在1940年,正是白崇禧任軍訓部部長,他有權管中央軍校及其各分校,就突然帶了一批考核官親臨西安,對七分校學員進行嚴格的考核甄別。胡宗南是個好大喜功又極愛面子的人,為了應付軍訓部檢查,竟指示部屬,利用七分校學員人數多、駐地分散的特點,要求軍訓部主持考核的人員採用輪流考核甄別的方法,然後就在七分校中組織一批體格強健、文化程度較高的學員,冒名頂替,巡迴代考。後來還將西安市內的一些中學生也拉來代考。白崇禧發現了這些情況,就規定在考核甄別時,要對照學員的照片,而且不僅考學科,還要考術科。這就使得那些冒名頂替者破綻百出,一不懂口令,二不懂步法,三不懂槍法。結果淘汰了一二千名不合格的學生,白崇禧下令遣散。但那些被遣散的學員不願離校,遊行示威,在打砸了七分校校本部後,又向西安市區進發。西安為之戒嚴。胡宗南急派親信部將張新等人去勸阻學生。胡對張新等人說:“你們趕快去收容這些學生,第一頭皮要硬,第二說話要軟。”張新等人就對那些被淘汰的學員們說:“應該打的是白崇禧!你們是胡先生的學生,不是白崇禧的學生。白崇禧不要你們,胡先生是要你們的!白崇禧不發畢業證書,胡先生發給你們!保證大家都有工作。”許久,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胡宗南後來對這批被淘汰的學生用“補考”、“試讀”、“旁聽”等名義,仍將他們留在七分校,後來都發給畢業文憑,分發到各部隊中去。張新:《胡宗南其人》,《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23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5~176頁。
胡宗南的弄虛作假不止這一次。1943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來華訪問,到潼關檢閱第一師部隊,胡宗南竟令將七分校的一部分體格強健的學生用全副嶄新的裝備,編成一個團,冒充第一師的官兵演習,接受華萊士檢閱。還有一次,軍政部巡迴檢閱團到天水點驗第四十二軍部隊,胡宗南又令以第四十八師最滿員的第一四三團輪迴受點好幾次。
直到1947年,因國民政府下令停辦各地軍分校,西安第七軍分校就將第二十期學生合併到成都總校。七分校遂告結束。
胡宗南在創辦第七軍分校的同時,又創辦了專門培養文職政工幹部的“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第四團”,簡稱“戰干四團”。該校校址設在西安城西南隅原張學良創辦的東北大學遺址。胡宗南以該校招收那些因體力不合格不能入第七軍分校的男知識青年與女學生,加以教育訓練,培養成軍隊與地方的政工幹部。後來該校還招收陝、甘、豫的地方幹部加以培訓。胡宗南援例請蔣介石兼任“戰干四團”的團長,以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兼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任副團長,胡自己任教育長,先後任命周士冕、葛武棨等任副教育長,實際主持校務。在團部下設教務處、政治部等機構。該校經常受訓的學生與幹部達兩三千人。
湯恩伯
後來,胡宗南又在西安南七十里之翠華山太乙宮,與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部聯合舉辦了“西北游擊幹部訓練班”,培養訓練游擊幹部。因為湯恩伯曾在1938年冬擔任過“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的教育長,有這方面的經驗。胡宗南與湯恩伯約定,該訓練班的教育訓練由湯恩伯主持,事務由胡宗南派員主持,學員亦由胡宗南的第三十四集團軍與湯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團軍兩部隊軍官中,逐次抽調參加學習。後來擴大到綏遠、察哈爾、甘肅、寧夏等地的部隊。訓練班的主任援例由蔣介石兼任,以軍委會軍訓部部長白崇禧、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任副主任,蔣鼎文為教育長,胡宗南為副教育長,湯恩伯為總教官,辦公廳主任由第三十四集團軍參謀長羅列兼任。1940年蔣鼎文他調,先後由胡宗南、陳大慶、陶峙岳、繆徵流等人擔任。訓練班規定,每期學員學習受訓六個月。第一期成立了四個學員隊,以後有所擴大。該訓練班共辦了十二期,培訓出來的學員被派遣到淪陷區開展活動,組織敵後部隊,配合中國正規部隊作戰。
此外,胡宗南還在蘭州設立“西北幹部訓練團”,輪訓甘肅、青海、寧夏三省的地方軍政人員,其性質同於西安的戰干四團;在西安、天水、寶雞、蘭州等地相繼開辦了軍醫學校、騎兵學校、工兵學校、財會學校等,都成為日益壯大的胡宗南軍事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該說,胡宗南所辦的這些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培養與培訓了為數可觀的各種軍政人才,不斷補充到胡宗南的各部隊與其他各部隊中以及地方黨政機關中,充實了中國抗戰力量,也擴大了胡宗南個人的勢力與影響。但由於這些學校的機構過大,發展過快,更由於當時國民政府黨、政、軍機構普遍的腐敗,因而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種種官場惡習。如第七軍分校在各地招生中,為了追求數字,以及拉關係、開後門等原因,竟每期都招收進許多身體過弱、文化過低、年齡過大的人進校作入伍生,根本不適合培訓。僅在第十五期第二總隊學員中,三四十歲以上的學員約占學員總數的四分之一,年齡最大的學員竟至50歲,而年齡最小的學員卻只有15歲。
第七軍分校與戰干四團(4)
楊健:《胡宗南與第七分校》,刊《陝西文史資料》第八輯,第106頁。這就必然要影響第七軍分校的學習與訓練。這些情況傳到重慶的軍訓部。這是在1940年,正是白崇禧任軍訓部部長,他有權管中央軍校及其各分校,就突然帶了一批考核官親臨西安,對七分校學員進行嚴格的考核甄別。胡宗南是個好大喜功又極愛面子的人,為了應付軍訓部檢查,竟指示部屬,利用七分校學員人數多、駐地分散的特點,要求軍訓部主持考核的人員採用輪流考核甄別的方法,然後就在七分校中組織一批體格強健、文化程度較高的學員,冒名頂替,巡迴代考。後來還將西安市內的一些中學生也拉來代考。白崇禧發現了這些情況,就規定在考核甄別時,要對照學員的照片,而且不僅考學科,還要考術科。這就使得那些冒名頂替者破綻百出,一不懂口令,二不懂步法,三不懂槍法。結果淘汰了一二千名不合格的學生,白崇禧下令遣散。但那些被遣散的學員不願離校,遊行示威,在打砸了七分校校本部後,又向西安市區進發。西安為之戒嚴。胡宗南急派親信部將張新等人去勸阻學生。胡對張新等人說:“你們趕快去收容這些學生,第一頭皮要硬,第二說話要軟。”張新等人就對那些被淘汰的學員們說:“應該打的是白崇禧!你們是胡先生的學生,不是白崇禧的學生。白崇禧不要你們,胡先生是要你們的!白崇禧不發畢業證書,胡先生發給你們!保證大家都有工作。”許久,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胡宗南後來對這批被淘汰的學生用“補考”、“試讀”、“旁聽”等名義,仍將他們留在七分校,後來都發給畢業文憑,分發到各部隊中去。張新:《胡宗南其人》,《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23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5~176頁。
胡宗南的弄虛作假不止這一次。1943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來華訪問,到潼關檢閱第一師部隊,胡宗南竟令將七分校的一部分體格強健的學生用全副嶄新的裝備,編成一個團,冒充第一師的官兵演習,接受華萊士檢閱。還有一次,軍政部巡迴檢閱團到天水點驗第四十二軍部隊,胡宗南又令以第四十八師最滿員的第一四三團輪迴受點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