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抃在越州賑災,也使用過范仲淹的“凱恩斯政策”,“僦(僱傭)民完城四千一百丈,為工三萬八千,計其傭與錢,又與粟再倍之”。不管是依靠自由市場的機制來置配賑災的資源,還是利用凱恩斯手段刺激經濟,這一右一左的政策,當時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天想來,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GG與商標

  商業的發達使宋朝商人產生了明顯的GG自覺。宋人莊綽的《雞肋編》說:“京師凡賣熟食者,必為詭異標表語言,然後所售益廣。”歐陽修《歸田錄》也載,京師食店,“皆大書牌榜於通衢”。這便是自覺的GG意識。繁華的城市中,商業GG隨處可見。展開《清明上河圖》,我們會發現畫家捕捉到的GG就有幾十個,其中GG幌子有10面、GG招牌有23塊,燈箱GG至少有4個,大型GG裝飾——彩樓歡門有5座。

  “小市酒旗能喚客”,宋代的酒店業尤其重視做GG。《容齋續筆》載,“今都城與郡縣酒務,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簾於外,以青白布數幅為之。”這個“青白布”便是“酒旗”。《東京夢華錄》也載,“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九橋門街市的酒店,更是“彩樓相對,繡旆相招,掩翳天日”。這裡的“繡旆”,是指市招;“彩樓歡門”則是用竹木與彩帛搭建起來的門樓,是流行於宋代的酒店業GG裝飾,越是高級的酒店,彩樓歡門越是豪華。《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孫羊正店”,彩樓歡門有兩三層樓高,非常氣派。畫中虹橋附近的一家“腳店”(宋代的腳店是指小型酒店),也扎有十分顯眼的彩樓歡門。如果我們有機會穿越到宋朝,只要看到彩樓歡門,便可以判定那是一家酒店。

  比較新鮮的市招當屬燈箱GG。《清明上河圖》中的“孫羊正店”大門前,有三塊立體招牌,分別寫著“孫羊”、“正店”、“香醪”字欄,這三塊立體招牌,便是燈箱GG。由於這種GG牌應用了照明技術——內置蠟燭,夜間明亮照人,特別引人注目。虹橋附近的那家“腳店”門口,也設置了一個燈箱GG,上書“十千”、“腳店”四字。“十千”為美酒的代稱,如唐詩有云:“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燈箱GG在現代商業社會不過是尋常事物,但許多人未必知道宋朝已出現了燈箱GG的形式。今日在日本、韓國一些地方,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GG,古香古色,別有風味。

  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宋人的觀念是,好酒還需做GG,為吸引眼球,GG還得別出心裁。《武林舊事》與《夢粱錄》都記述說,每到新酒出爐時,酒庫(即官營大酒店)必大張旗鼓:一、用長竿掛出GG長幅,上書“某庫選大有名高手酒匠,釀造一色上等醲辣無比高酒,呈中第一”之類的GG詞,這叫做“布牌”;二、又“以木床鐵擎為仙佛鬼神之類,駕空飛動”,即將兒童或伶人固定在木製台架上,扮成仙佛鬼神的模樣,在酒店門面表演,這叫做“台閣”;三、“酒庫頒發告示,邀請官私妓女、鼓樂隨行,諸行社隊,迤邐半街,街市往來,無不圍觀”,類似於今日公司邀請演藝界明星來代言產品。

  看來,幌子、招牌等GG形式在宋朝已不新鮮,明星代言的GG形式也出現了。這裡值得一說還有宋朝的印刷品GG。印刷品GG的特點是可以大量複製、廣為散發或張貼。宋代的藥鋪已經開始應用一種叫做“仿單”(夾帶在商品中的GG傳單)的印刷品GG。在出土的宋代文物中,有一個鏤刻自南宋咸淳年間的仿單銅版,是四川“萬柳堂藥鋪”用來印製GG傳單的印板,印出的GG相當精美:約六七寸方,四周有花紋,上面花紋間刻“萬柳堂藥鋪”五字,GG圖文並茂,其中一張圖中畫有二人,一人作氣喘狀,另一人則精神健旺,圖中注有“氣喘”、“愈功”字樣,可以看出這是表現患者服藥前後的狀態,用以說明藥物的療效(據王伯敏《中國版畫通史》33頁,河北美術出版社)。

  中國歷史博物館內也收藏有一塊北宋年間的GG銅版,用這塊銅版印出來的印刷品:最上方是一行大字:“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中間是一個“白兔搗藥”圖案;圖案兩側標註“認門前白/兔兒為記”兩行說明,下方則是GG詞:“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偷工,民便用,若被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若被興販,別有加饒”的意思是說,若來批發,可加優惠)四五百年後,歐洲才出現了第一張英文印刷品GG。這份宋代的GG傳單,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GG,而且其中有一個細節更值得注意:它不是僅僅宣傳產品(功夫細針),而是宣傳品牌(劉家功夫針鋪),那個“白兔兒”更是可以確證的世界最早的商標。

  宋朝的工商業者已經有了明確的商標意識,翻開《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或者《清明上河圖》,作者(畫家)記錄的各類招牌可謂琳琅滿目,如“錢家乾果鋪”、“戈家蜜棗兒”、“俞家冠子鋪”、“凌家刷子鋪”、“徐茂之家扇子鋪”、“張古老胭脂鋪”、“棗王家金銀鋪”、“劉家上色沉檀揀香”、“雙葫蘆眼藥鋪”、“郭醫產藥鋪”、“趙太丞家”醫館、“仁愛堂熟藥鋪”、“修義坊三不欺藥鋪”、“孫羊正店”、“黃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等等,不勝枚舉。這些招牌,都具有商標的性質。南宋當塗縣有位“外科醫徐樓台,累世能治癰癤,其門首畫樓台標記,以故得名”(《夷堅丁志》),“徐樓台”便是徐家醫館獨有的商標。饒州城內德化橋也有個醫生,“世以售風藥為業”,自製了一個“(一人)手執叉鉤,牽一黑漆木豬”的標誌,掛於醫館門口中,人稱“高屠”(《夷堅三志·辛卷》)。這個“高屠”,成了饒州城的一塊馳名商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