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一方面,盧植也與張角打了幾場惡戰,張角損失了萬多人,於是撤退到廣宗固守,盧植建築攔擋、挖掘壕溝,製造雲梯,馬上就能攻下城池。正好漢靈帝派左豐(東漢宦官)視察軍情,有人勸盧植賄賂左豐,但盧植不願意,結果左豐就向靈帝誣告盧植作戰不力。漢靈帝一聽大怒,讓人把盧植抓回京,接著下詔重新調整戰略:皇甫嵩北上東郡;朱儁則攻南陽的趙弘;而以董卓代替盧植。

  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及南陽太守秦頡共率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但從六月打到八月,也沒有能攻克,京師有人上奏議要把朱儁調回來,但太尉張溫反對,漢靈帝才作罷。得到這個消息的朱儁著急了,下令急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繼任。但朱儁兵力實在太少,於是解散城圍,建築陣壘,堆砌土山,面對城內,鳴鼓吶喊,擺出進攻城西南的態勢。黃巾軍被引開,朱儁則親率五千精兵掩殺東北,偷襲敵人後方,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守小城。韓忠打了敗仗,就想投降,但朱儁不接受,他認為如接受的話,會給百姓“有利為賊,無利乞降”的錯誤觀念。但打了幾戰也沒能打敗,朱儁登上土山查望黃巾軍營,突然明白黃巾軍沒有退路,求降不得只能盡力一戰,所以未能攻克。於是朱儁圍三缺一,韓忠果然偷跑,朱儁隨後追殺數十里,斬殺萬多人,韓忠投降被殺。這導致餘下的黃巾軍更不會投降,又推孫夏為帥屯兵宛中。朱儁再次進攻,孫夏敗走,漢軍追至西鄂精山,斬殺孫夏及數萬人,黃巾軍解散,宛城一帶也就此平定。

  皇甫嵩在八月到達東郡,大破黃巾軍,斬殺七千多人。這時,張角占據廣宗,控制河北腹地,盧植為宦官所誣,被召回,而董卓進攻張角不利,漢靈帝便讓皇甫嵩繼續北上。在這緊要關頭,張角病死。張梁繼任首領,皇甫嵩進攻廣宗,沒能得手。第二天,皇甫嵩閉營與士兵休息,同時派人觀察敵軍舉動,黃巾軍於是放鬆警惕,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時分突襲敵陣,戰至下午,成功大破敵軍,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逃走到河堤時溺死的有五萬多人,焚燒車輜三萬多輛,虜獲人數甚多。而張角則被“破棺戮屍,傳首京師”。十一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陽,成功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黃巾之亂平息。

  戰事雖被平息,但這對漢室威信是一次嚴重的打擊。然而,漢靈帝完全沒有接受教訓,照樣享樂、賣官。於是各地因此不斷發生小型叛亂,如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勢力小的有數千人,勢力大的甚至有百萬人,如張燕的黑山賊。

  公元188年,黃巾軍又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起義,太原郡、河東郡、汝南郡幾乎全部失陷,青州、徐州的黃巾軍也死灰復燃。為了鎮壓平亂,漢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把部分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餘部。這一次權力的下放,助長地方軍閥擁兵自重,互相攻擊,逐鹿中原,甚至東漢皇帝也成了軍閥手中的玩物。所以黃巾民變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也是三國時代的序幕。

  董卓逆行倒施

  要說東漢末年的歷史,有一個不能繞過的人物,就是董卓。董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隴西郡臨洮縣地處涼州,是西北邊陲,土地貧瘠,並長期與遊牧民族交戰。涼州人以射獵為業,居無定所,過著刀口舐血的生活。所以涼州的民風之彪悍,據全國之首。

  董氏是當地的豪族。《三國志》說,董卓臂力過人,身背兩弓,騎馬奔馳之際,能左右開弓,其騎術、射術和力量都很厲害。又說,董卓好遊俠,在涼州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並且在羌民中頗有威名。郡太守和州刺史非常欣賞他,都曾招他做官。董卓擔任地方武官時,在與遊牧民族的戰鬥中打出了名聲,也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漢桓帝末年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六郡指天水、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六郡都屬於與遊牧民族交界地區,此地人多驍勇。羽林郎是皇帝的衛士。董卓被選進去了,這是董卓一生中的重大轉折。能被選為羽林郎,說明董卓已經被東漢中央政府所看重。

  董卓當上羽林郎後不久,就被人推薦為軍司馬,回到涼州參加對羌族的戰爭。戰爭結束後,董卓“拜郎中,賜縑九千匹”。但董卓把這九千匹縑全分給了部卒。此後董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也因戰功由郎中遷升為廣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一直征拜至并州刺史、河東太守。至此,董卓可謂平步青雲。

  不過,董卓曾討黃巾失敗,被免官。但董卓善於鑽營,賄賂十常侍,當涼州戰事再起,董卓又被起用。東漢政府為了鞏固西北邊防,需要董卓這樣的人。但董卓長期在涼州作戰,掌握涼州的軍政大權,東漢政府便開始對其不放心了,先後兩次要董卓到洛陽來任職,藉以奪其兵權。但每次一調任,涼州的羌族就開始搞事,董卓就趕緊告訴朝廷,這邊又發生動亂了,我離不開啊。至於這些羌族和朝廷為什麼這麼有默契,就不是我們所能猜測的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