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很快,大臣們做了兩件事情,引起了皇帝的極大不滿。第一件事就是太原太守劉質抓了一名宦官趙津,準備處死,可是剛好朝廷下了大赦天下的命令,所有人都要釋放。可是劉質恨透了宦官,也不管有沒有皇帝的赦令,直接處斬。
然後司隸校尉李膺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洛陽城有一個人名叫張成,他和宦官關係不錯,稱兄道弟的,消息靈通,知道國家過幾天就要發布大赦天下的命令,趁著這個機會他讓自己的兒子去尋仇殺了人,結果過兩天真的大赦了,張成非常得意。李膺冷笑了兩聲,把父子兩人殺掉,狗屁大赦令,老子才不管呢。
漢桓帝怒了,下令逮捕清流派黨人,還列了一個名單,大約有幾百人之多,都是些儒家學派的三好學生,也不管有罪沒罪,直接抓起來,扔進監獄,進行勞動改造。你不是愛說話嘛,讓你到監獄裡面說個夠。
最後還是皇后竇妙的老爹竇武跑到皇上面前去幫李膺說了句話,總不能把全天下的儒生全都幹掉吧。漢桓帝其實也不想這麼做,只是想要打壓一下他們,讓他們別老是跟宦官死磕,給自己添麻煩,所以聽了竇武的話放了二百多人。但這些清流,仕途算是沒希望了,此後,再也沒人敢公開議論太監們了。
漢桓帝的這次行動,無形當中提升了宦官的地位,太監當官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不好色,就喜歡錢,這就導致了從上到下大規模的貪污,這些錢最後都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國庫也要錢,咋辦?繼續向老百姓收啊。
但是老百姓也沒錢啊,不僅要養著這麼多官,還有皇帝,還有這麼多的太監,而且他們還要造大房子。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就這麼多,都給當官的了,國家就沒錢了,而且那段時間,西域的少數民族又發生暴動了,打仗需要的錢就更多了。
國家沒錢了,老百姓更沒錢了,用錢的地方卻沒有少,怎麼辦呢?公元161年,漢桓帝下令:倒賣官爵。比如各種爵位關內侯等,各種官職如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一律都明碼標價,誰出得起錢,給誰當官。
但是人們花錢買官,價格不菲,是不是值得呢?放心好了,絕對值得,花錢買官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花一千貫買的官,過不了幾年,怎麼著也能賺個一萬貫。刮地皮誰不會啊!可以這麼說說,漢桓帝的倒賣官爵,直接讓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怎麼辦?搶啊,哪裡有糧食就搶哪裡。就這樣,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慢慢開始爆發了。
漢桓帝還有一點出名的地方是好色,據說漢桓帝時期,後宮女人的數量,多到可以載入吉尼斯紀錄(如果那個時候有吉尼斯紀錄的話),漢桓帝後宮女人的數量達到四五千人,一天一個也得好幾年。
不過很快,在位二十年的漢桓帝劉志也一命嗚呼了,他算是東漢後期皇帝裡面高壽的一位了,活了三十六歲。
荒淫無度漢靈帝
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天,劉志的皇后竇妙開始垂簾聽政。漢桓帝雖然死了,但是他除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也沒有留下。於是,竇妙從劉志血緣最近的一支選擇了劉宏繼承皇位,是為漢靈帝。劉宏出生在河北深州,他的父親是河間王劉萇,劉萇和漢桓帝劉志的爺爺都是漢章帝的第六個兒子劉開,漢桓帝劉志繼位後,劉萇成為新的河間王,可惜生下劉宏不久,劉萇就去世了。所以漢桓帝和漢靈帝其實屬於同一個家族,漢桓帝死的時候,劉宏才十歲。
皇后竇妙召其父竇武商議決定,讓光祿大夫劉儵與中常侍曹節帶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多人前往河間迎接劉宏。公元168年,劉宏來到夏門亭,竇武親自持節用青蓋車把他迎入殿內。第二天,登基稱帝,改元為“建寧”。
靈帝即位後,由於年幼,竇氏按照前朝的舊列,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她任命竇武為大將軍,執掌全國最高的軍權;又重新任用黨錮之禍被罷免的清流陳蕃為太傅,行尚書事,掌握全國最高的行政權。陳蕃與竇武一文一武,一同輔佐朝政。陳蕃當上了太傅,重新啟用了在黨錮之禍後在家賦閒的李膺等人,繼續跟宦官斗下去。
這時的宦官,以曹節為首領,張讓、段珪為羽翼。兩大集團又展開殊死搏鬥。由於清流派有大將軍竇武的支持,也就是有外戚的支持,等於是外戚和清流派兩大集團聯合起來對付宦官集團,宦官集團暫時處於下風,朝不保夕。眼看就要勝利,把宦官徹底清除,但是外戚自己作死,把大好局面葬送了。
有一天,陳蕃找到竇武對他說:“這些閹黨太可惡了,有他們在天下別想太平,還是全都除掉算了。”竇武當即點頭:“言之有理!咱們不如找個機會把他們一勺燴了算了!”陳蕃也說:“沒錯,連鍋端!讓他們狂!”可是這個傻缺竇武根本不想發動什麼政變,只是敷衍陳蕃。大將軍的官職已經頂天了,再往上只有那個寶座了,就是把這些太監都除掉了,也不能升官,幹嗎做這麼多沒有好處的事情呢。竇武還把這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女兒,說了大臣們和自己商量的意思。竇太后大為驚訝:“父親,這個想法太奇葩了,若把太監都滅了,那以後宮裡的活兒誰來干?自從周朝以來就有太監,怎麼能有這種想法呢,難道讓一群大男人來伺候我,你覺得合適嗎?”竇武一想,那樣就更亂了,這種事兒可千萬不能做,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收拾幾個鬧得最厲害的,這一次竇太后倒是同意了。
然後司隸校尉李膺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洛陽城有一個人名叫張成,他和宦官關係不錯,稱兄道弟的,消息靈通,知道國家過幾天就要發布大赦天下的命令,趁著這個機會他讓自己的兒子去尋仇殺了人,結果過兩天真的大赦了,張成非常得意。李膺冷笑了兩聲,把父子兩人殺掉,狗屁大赦令,老子才不管呢。
漢桓帝怒了,下令逮捕清流派黨人,還列了一個名單,大約有幾百人之多,都是些儒家學派的三好學生,也不管有罪沒罪,直接抓起來,扔進監獄,進行勞動改造。你不是愛說話嘛,讓你到監獄裡面說個夠。
最後還是皇后竇妙的老爹竇武跑到皇上面前去幫李膺說了句話,總不能把全天下的儒生全都幹掉吧。漢桓帝其實也不想這麼做,只是想要打壓一下他們,讓他們別老是跟宦官死磕,給自己添麻煩,所以聽了竇武的話放了二百多人。但這些清流,仕途算是沒希望了,此後,再也沒人敢公開議論太監們了。
漢桓帝的這次行動,無形當中提升了宦官的地位,太監當官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不好色,就喜歡錢,這就導致了從上到下大規模的貪污,這些錢最後都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國庫也要錢,咋辦?繼續向老百姓收啊。
但是老百姓也沒錢啊,不僅要養著這麼多官,還有皇帝,還有這麼多的太監,而且他們還要造大房子。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就這麼多,都給當官的了,國家就沒錢了,而且那段時間,西域的少數民族又發生暴動了,打仗需要的錢就更多了。
國家沒錢了,老百姓更沒錢了,用錢的地方卻沒有少,怎麼辦呢?公元161年,漢桓帝下令:倒賣官爵。比如各種爵位關內侯等,各種官職如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一律都明碼標價,誰出得起錢,給誰當官。
但是人們花錢買官,價格不菲,是不是值得呢?放心好了,絕對值得,花錢買官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花一千貫買的官,過不了幾年,怎麼著也能賺個一萬貫。刮地皮誰不會啊!可以這麼說說,漢桓帝的倒賣官爵,直接讓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怎麼辦?搶啊,哪裡有糧食就搶哪裡。就這樣,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慢慢開始爆發了。
漢桓帝還有一點出名的地方是好色,據說漢桓帝時期,後宮女人的數量,多到可以載入吉尼斯紀錄(如果那個時候有吉尼斯紀錄的話),漢桓帝後宮女人的數量達到四五千人,一天一個也得好幾年。
不過很快,在位二十年的漢桓帝劉志也一命嗚呼了,他算是東漢後期皇帝裡面高壽的一位了,活了三十六歲。
荒淫無度漢靈帝
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天,劉志的皇后竇妙開始垂簾聽政。漢桓帝雖然死了,但是他除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也沒有留下。於是,竇妙從劉志血緣最近的一支選擇了劉宏繼承皇位,是為漢靈帝。劉宏出生在河北深州,他的父親是河間王劉萇,劉萇和漢桓帝劉志的爺爺都是漢章帝的第六個兒子劉開,漢桓帝劉志繼位後,劉萇成為新的河間王,可惜生下劉宏不久,劉萇就去世了。所以漢桓帝和漢靈帝其實屬於同一個家族,漢桓帝死的時候,劉宏才十歲。
皇后竇妙召其父竇武商議決定,讓光祿大夫劉儵與中常侍曹節帶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多人前往河間迎接劉宏。公元168年,劉宏來到夏門亭,竇武親自持節用青蓋車把他迎入殿內。第二天,登基稱帝,改元為“建寧”。
靈帝即位後,由於年幼,竇氏按照前朝的舊列,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她任命竇武為大將軍,執掌全國最高的軍權;又重新任用黨錮之禍被罷免的清流陳蕃為太傅,行尚書事,掌握全國最高的行政權。陳蕃與竇武一文一武,一同輔佐朝政。陳蕃當上了太傅,重新啟用了在黨錮之禍後在家賦閒的李膺等人,繼續跟宦官斗下去。
這時的宦官,以曹節為首領,張讓、段珪為羽翼。兩大集團又展開殊死搏鬥。由於清流派有大將軍竇武的支持,也就是有外戚的支持,等於是外戚和清流派兩大集團聯合起來對付宦官集團,宦官集團暫時處於下風,朝不保夕。眼看就要勝利,把宦官徹底清除,但是外戚自己作死,把大好局面葬送了。
有一天,陳蕃找到竇武對他說:“這些閹黨太可惡了,有他們在天下別想太平,還是全都除掉算了。”竇武當即點頭:“言之有理!咱們不如找個機會把他們一勺燴了算了!”陳蕃也說:“沒錯,連鍋端!讓他們狂!”可是這個傻缺竇武根本不想發動什麼政變,只是敷衍陳蕃。大將軍的官職已經頂天了,再往上只有那個寶座了,就是把這些太監都除掉了,也不能升官,幹嗎做這麼多沒有好處的事情呢。竇武還把這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女兒,說了大臣們和自己商量的意思。竇太后大為驚訝:“父親,這個想法太奇葩了,若把太監都滅了,那以後宮裡的活兒誰來干?自從周朝以來就有太監,怎麼能有這種想法呢,難道讓一群大男人來伺候我,你覺得合適嗎?”竇武一想,那樣就更亂了,這種事兒可千萬不能做,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收拾幾個鬧得最厲害的,這一次竇太后倒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