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頁
1979年1月22日,卡特總統同意撥款生產MX飛彈、三叉戟潛艇和巡航飛彈 由于越來越多評論家——如很有影響的評論家參議員亨利·傑克遜等——都對美國現行的防務政策提出批評。因此卡特總統申請國會撥款6.754億美元製造MX機動洲際彈道飛彈(尚在試驗中)。支持製造MX飛彈的人士認為,由於蘇聯在不斷擴充其洲際彈道飛彈力量,美國的戰略核力量正逐漸減弱。卡特總統此舉無疑將有利於加強美國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陸基洲際彈道飛彈、飛彈核潛艇和遠程戰略轟炸機)。此外,卡特總統還要求國會撥款建造一艘裝備有“三叉戟”飛彈的核潛艇和低空飛行的巡航飛彈,加強現有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但評論家們指責卡特總統拒絕海軍建造超級航空母艦的要求和決定大量裁減航空母艦編隊的數量。他們批評卡特總統企圖用潛艇作為MX彈道飛彈的發射基地的設想,認為這純屬無稽之談,因為陸基彈道飛彈的準確率是無與倫比的。最後卡特總統還是採取了有爭議的鐵路機動部署。這樣,火車運載著彈道飛彈,沿著五個橢圓形的發射場,從一個發射場到另一個發射場不停地穿梭機動。每個發射場都保留數個空的發射井。這種“狡兔三窟”的部署方式,可使蘇聯難以捕捉和瞄準美國的戰略飛彈。
1980年3月1日,建立特遣快速部署部隊 該部隊編制約10萬人,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部隊編成,其使命是在海軍和空軍的支援下,對世界各地可能出現的危機迅速做出反應並快速部署到位。
1980年5月6日,改變MX飛彈的部署方式 由於猶他州和內華達州居民和環境保護反對派的反對,卡特政府不得不將部署的方式改為直線鐵路機動部署。但反對派並未就此罷休,到底選擇哪種部署方案一直沒有結果。
1980年8月5日,美國修改核打擊目標計劃 卡特發布第59號總統令,將美國戰略核力量由過去的“打擊城市目標”戰略轉為“打擊軍事目標”戰略。這樣,美國的戰略核力量將要打擊的目標不再是蘇聯的城市和工業中心,而主要是蘇聯戰略核飛彈。
1980年8月20日,發展“隱形轟炸機”計劃被披露 美國國防部透露說,美國正在計劃研製一種新型的、能夠避開雷達的偵察、有效突破蘇聯防空系統防禦的遠程轟炸機。這種飛機將在90年代交付使用。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納德·里根指責說,卡特政府置國家安全於不顧,為了政治上的需要,過早地將這一非常敏感的軍事情報透露了出去。他還對卡特政府停止生產B—1轟炸機加以指責(同年9月4日)。
1981年8月10日,美國公布有關中子彈的情況 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宣布,里根總統決定生產強輻射武器,它可以用“長矛”飛彈或使用8英寸(約20厘米)大炮發射。但里根總統宣布,美國目前尚不準備將這種武器部署到歐洲,直到盟國同意部署或形勢發展到需要時再部署這種武器。
1981年10月2日,新的戰略飛彈部署計劃 美國總統里根宣布將恢復生產B—1轟炸機,在新的“隱形”轟炸機於90年代交付使用之前,美國將生產100架B—1轟炸機,用它們替代已經過時了的B-52型轟炸機。他宣布說,美國將採取新的方案部署MX戰略彈道飛彈。美國計劃總共部署100枚MX飛彈,首批36枚飛彈將部署在經過加固的現有發射井內(加固材料是混凝土和鋼材)。剩下的飛彈如何部署待進一步研究後再做決定。里根總統要求進一步改進現役的“三叉戟”核潛艇,使之能夠裝載一種命中率更高、威力更大的潛射戰略彈道飛彈;里根總統還要求改進防空系統和指揮、通信控制系統。
1982年6月2--5日,召開“軍事改革”討論會 國會的議員們對美國和北約現行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戰略提出了廣泛的批評,他們還自發地成立了一個非正式的“軍事改革委員會”。因此,美國在紐約的四點軍校召開了為期三天的討論會。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專家與學者的聚會。在會上,軍事改革者們堅持認為,美國的軍事理論,特別是陸軍的作戰理論多年來一貫主張的是“消耗戰”,而現在應該強調的是“機動戰”。改革者還建議,北約應該採取“前沿防禦”戰略。軍事專家和學者的觀點對美軍軍事理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美國陸軍開始重點研究機動、縱深防禦和進攻戰的理論,以及如何使用遠程火器實施縱深遮斷等問題。這些研究的成果逐步發展成為美陸軍新的作戰理論——空地一體戰。
1982--1984年,美國在貝魯特參加維和行動(參見第二十二章→重大戰爭→黎巴嫩戰爭→部署多國維和部隊)
1982年11月27日,MX飛彈“密集包裝”部署方案 按照此方案,MX飛彈將採取密集部署,發射井採取一個接一個地配置。據美國專家估計,這種部署方案可保證使蘇聯來襲的飛彈“失效”,因為大多數蘇聯的來襲飛彈會在“自相殘殺”中自取滅亡。蘇聯來襲飛彈必須集中對準一個目標,這樣第一枚飛彈彈頭的爆炸就會引爆其他後續來襲的彈頭,從而使它們不能有效地打擊美國的MX飛彈。據推算,如果這樣,蘇聯的來襲的戰略彈道飛彈彈頭只能摧毀美國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MX飛彈。生存率如此之高,便可使蘇聯不敢貿然發動首次打擊。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這種部署方案在看法上有分歧。公眾和國會的反對派們的反對呼聲很高,國會投票也未能通過(12月20日)。
1980年3月1日,建立特遣快速部署部隊 該部隊編制約10萬人,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部隊編成,其使命是在海軍和空軍的支援下,對世界各地可能出現的危機迅速做出反應並快速部署到位。
1980年5月6日,改變MX飛彈的部署方式 由於猶他州和內華達州居民和環境保護反對派的反對,卡特政府不得不將部署的方式改為直線鐵路機動部署。但反對派並未就此罷休,到底選擇哪種部署方案一直沒有結果。
1980年8月5日,美國修改核打擊目標計劃 卡特發布第59號總統令,將美國戰略核力量由過去的“打擊城市目標”戰略轉為“打擊軍事目標”戰略。這樣,美國的戰略核力量將要打擊的目標不再是蘇聯的城市和工業中心,而主要是蘇聯戰略核飛彈。
1980年8月20日,發展“隱形轟炸機”計劃被披露 美國國防部透露說,美國正在計劃研製一種新型的、能夠避開雷達的偵察、有效突破蘇聯防空系統防禦的遠程轟炸機。這種飛機將在90年代交付使用。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納德·里根指責說,卡特政府置國家安全於不顧,為了政治上的需要,過早地將這一非常敏感的軍事情報透露了出去。他還對卡特政府停止生產B—1轟炸機加以指責(同年9月4日)。
1981年8月10日,美國公布有關中子彈的情況 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宣布,里根總統決定生產強輻射武器,它可以用“長矛”飛彈或使用8英寸(約20厘米)大炮發射。但里根總統宣布,美國目前尚不準備將這種武器部署到歐洲,直到盟國同意部署或形勢發展到需要時再部署這種武器。
1981年10月2日,新的戰略飛彈部署計劃 美國總統里根宣布將恢復生產B—1轟炸機,在新的“隱形”轟炸機於90年代交付使用之前,美國將生產100架B—1轟炸機,用它們替代已經過時了的B-52型轟炸機。他宣布說,美國將採取新的方案部署MX戰略彈道飛彈。美國計劃總共部署100枚MX飛彈,首批36枚飛彈將部署在經過加固的現有發射井內(加固材料是混凝土和鋼材)。剩下的飛彈如何部署待進一步研究後再做決定。里根總統要求進一步改進現役的“三叉戟”核潛艇,使之能夠裝載一種命中率更高、威力更大的潛射戰略彈道飛彈;里根總統還要求改進防空系統和指揮、通信控制系統。
1982年6月2--5日,召開“軍事改革”討論會 國會的議員們對美國和北約現行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戰略提出了廣泛的批評,他們還自發地成立了一個非正式的“軍事改革委員會”。因此,美國在紐約的四點軍校召開了為期三天的討論會。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專家與學者的聚會。在會上,軍事改革者們堅持認為,美國的軍事理論,特別是陸軍的作戰理論多年來一貫主張的是“消耗戰”,而現在應該強調的是“機動戰”。改革者還建議,北約應該採取“前沿防禦”戰略。軍事專家和學者的觀點對美軍軍事理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美國陸軍開始重點研究機動、縱深防禦和進攻戰的理論,以及如何使用遠程火器實施縱深遮斷等問題。這些研究的成果逐步發展成為美陸軍新的作戰理論——空地一體戰。
1982--1984年,美國在貝魯特參加維和行動(參見第二十二章→重大戰爭→黎巴嫩戰爭→部署多國維和部隊)
1982年11月27日,MX飛彈“密集包裝”部署方案 按照此方案,MX飛彈將採取密集部署,發射井採取一個接一個地配置。據美國專家估計,這種部署方案可保證使蘇聯來襲的飛彈“失效”,因為大多數蘇聯的來襲飛彈會在“自相殘殺”中自取滅亡。蘇聯來襲飛彈必須集中對準一個目標,這樣第一枚飛彈彈頭的爆炸就會引爆其他後續來襲的彈頭,從而使它們不能有效地打擊美國的MX飛彈。據推算,如果這樣,蘇聯的來襲的戰略彈道飛彈彈頭只能摧毀美國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MX飛彈。生存率如此之高,便可使蘇聯不敢貿然發動首次打擊。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這種部署方案在看法上有分歧。公眾和國會的反對派們的反對呼聲很高,國會投票也未能通過(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