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沖帝之後,由渤海王劉鴻之子劉纘即位。他是個八歲孩童,仍然由梁太后攝政。

  八歲皇帝叫質帝,雖然年幼,卻很聰明。

  梁冀以及梁氏一族,對皇帝相當藐視,而少年皇帝對他們也非常不悅。一次,質帝看到梁冀,就道:“哦,這個人就是跋扈將軍嗎?”

  以“跋扈”形容梁冀,實在再恰當不過。

  “這個皇帝人小鬼大,將來一定‘後生可畏’!”

  梁冀立刻有了這個想法。

  這樣的人一旦長大,一定會致力削減梁氏勢力,為了免於後患,最好及早處理掉……

  梁冀於是命令心腹,將年幼質帝毒殺。這不是名副其實的跋扈將軍嗎?

  蠡吾侯劉翼之子劉志,被立為後繼皇帝,就是桓帝,即位時年僅十五歲。

  由於這位新帝為梁冀所擁立,所以梁冀專橫情狀更到了極點。不僅如此,連他的妻子孫壽,也跋扈起來。

  孫壽是個美人兒。當時的流行風尚多是她創造出來的。在髮型、化妝以及步法等各方面,天下仕女莫不以仿效孫壽為榮。

  孫壽創造的新式化妝法有“愁眉”及“啼妝”二種。愁眉指的是剃掉眉毛後,畫上細而彎之月眉。這種妝會給人一種憂愁感覺,因而名謂愁眉。這與於二十世紀流行的眉毛頗為相似。啼妝則是使眼下部位產生朦朧感覺的化妝方式。因為這種妝看似剛哭過,故有此名。

  因孫壽創造而流行的髮型叫“墜馬髻”。這是使頭髮儘量偏向一邊的髮型。人快要墜馬時,頭髮會傾向一邊,因而有此名。類似墜馬髻的髮型,現在也常看得到。

  “折腰步”也是孫壽所發明的步法。這是扭著柳腰,裝模作樣的行走方式。所謂的“夢露式步法”大概與此大同小異吧?

  有人對這些新流行做了如下批評:

  “這些事情多麼不吉利啊!不久之後,梁家大概會有不祥之事吧?”

  意思是說,畫憂愁似的眉毛以及哭泣似的妝,都是不吉利之事。這個人認為這是梁家將遭遇浩劫,因而悲嘆之前兆。

  結果,這種揣測果然沒錯!

  梁家的全盛期不可能維持長久。越是旁若無人,越會招惹更多人的怨恨。尤其是身為皇帝,不可能永遠甘受別人操縱。

  第八十二章 後門之狼

  “世祖皇帝說得好,他不是想當皇帝,而是因為不願意丟性命,所以不得不當皇帝……”大將軍梁冀撫摸著下顎說。

  天生口吃的他,呢喃或獨語時,倒能把話順利說出來。

  世祖皇帝是指後漢始祖光武帝而言。他不是想當皇帝而當皇帝,而是就保身事宜諸多考量之後,自然而然地成為皇帝的。要是沒有成為皇帝,他大概早就遇害了吧?此事已如前述。梁太后之弟——大將軍梁冀——似有所悟地呢喃著光武帝留下的名言。

  跋扈而大肆橫行的他,當然招惹天下人的怨恨。由於不知什麼時候會遭報復,所以他的防衛功夫堪稱相當周全。而攻擊乃最佳防衛之策,因此,他對反對自己的人,都毫不容情地予以鎮壓。

  梁冀把不聽指揮的縣令吳樹毒殺。此外,於赴任之際未前來打一聲招呼的遼東太守侯猛,也找藉口將之處刑。新任官吏向梁冀打招呼已是一種規矩。不遵守這個規矩的人,對梁冀而言是危險人物,必須及早將之剷除。

  郎中袁著雖然只有十九歲,卻是個熱血漢子。他提出彈劾梁冀的奏文。梁冀私底下將他逮捕後,用鞭子將之活活打死。

  袁著的朋友劉常遭左遷;郝絜、胡武等人則因向三公提出意見書,未經過梁冀同意而被置於死地。

  梁冀連對自己的胞弟都心生疑竇。諷刺的是,他的弟弟名叫梁不疑。新人事命令發布時,未即刻到他面前致意而先向其弟打招呼的南郡太守馬融,和江夏太守田明都被他構陷入罪。

  陸續肅清對自己稍有反意的人,最後當然會與皇帝權力發生衝突。

  十五歲即位的桓帝,雖然一時被擁立自己的梁冀壓服,但到了成年後,他開始對大將軍之專橫產生厭惡。

  “朕是個虛位天子,絲毫沒有權力可言。要是朕有梁冀一半的權勢,那該多好……”桓帝如此想。為達到這個目的,他非打倒梁冀不可。

  這一點,梁冀早就想到。雖然頭腦不怎麼好,但事關擴張權勢,他就有了動物性的銳利本能。

  “看情形,最後得和皇帝對決了……這個結果,我是否如同世祖皇帝,非成為皇帝不可呢?”

  梁冀認為,為求保身,他似乎只有自己成為皇帝一途。

  桓帝給他特別待遇,例如“入朝不趨”。廷臣進入朝廷後,必須以小快步行走,因為他們都是天子的僕人,所以不能大剌剌地悠然步行。這樣的行走方式叫“趨”。而在所有的廷臣中,只有梁冀不必如此。他被准許在殿中抬頭挺胸、昂然闊步。

  此外,他也被准許“劍履上殿”。上殿時,百官必須脫下靴鞋,並且除去佩劍。而梁冀則可以穿著靴鞋,佩劍上殿。

  “謁譖不名”也是他受禮遇的項目之一。依據宮殿規定,廷臣覲見皇帝時,負責呼叫的宦官會拉長聲音直呼謁見者的姓名,如“梁——冀——”這樣的呼叫;唯獨對梁冀則使用“大將軍閣下——”之敬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