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世人因而譁然。漢帝國建國兩百年以來,這樣的事情從未有過。

  人們稱此事為“一日五侯”,不過,這句話並沒有尊敬之意,而是一種嘲諷。

  皇太后共有八個兄弟。其中的長兄王鳳已是大司馬大將軍,並且承襲父位為陽平侯。皇太后的胞弟王崇被封為安成侯,死後,則由其子王奉世繼位。

  皇太后的異母弟有六個,其中的王曼很早就死去。剩下的五人於同日被封為侯,即:

  王譚為平阿侯

  王商為成都侯

  王立為紅陽侯

  王根為曲陽侯

  王逢時為高平侯

  實際上,皇太后還有一個異父弟弟。皇太后的母親李氏與王禁仳離後,曾與河內一個名叫耇賓的人再婚,並且生下一子,名叫耇參。皇太后意圖將耇參也封為侯。

  漢王室有此前例。景帝皇后的異父弟田蚡,曾經被封為侯。

  “有田蚡之前例可援引,應該不成問題吧?”

  皇太后問兒子皇帝。

  兒子是二十五歲的成年人,當然不會處處對母親唯唯諾諾。他知道為了“一日五侯”之事,自己成了世人竊笑的對象。連封五名舅舅為諸侯都被人們譏為窩囊,他怎麼好意思再把關係複雜的異姓舅舅也封為侯呢!

  “封田蚡為侯之事,曾經引起頗多爭議。因此,此事暫緩為宜。”

  成帝對這一點表示歉難照辦。

  “是嗎?要暫緩就暫緩,不過,給他一份官職總可以吧?”皇太后說道。

  成帝無奈,遂將耇參任命為侍中,授予水衡都尉之官職。

  “曼這個孩子實在運氣不好。他等不到我成為皇太后有權為他作安排就死去,實在太可憐了……”

  皇太后始終對八個兄弟中唯一沒有成為諸侯的弟弟王曼耿耿於懷。

  “對,我就為曼的兒子想想辦法吧!”

  皇太后開始為薄命弟弟的兒子莽留意。

  “我一定要為那個可憐的孩子安排相當的地位。”

  族人越是發跡,她對其中際遇不佳的人憐憫之情也越強。

  同樣是外甥,父親為諸侯的年輕人,莫不得意洋洋地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態。與之相較,成長在沒有爵位家庭的王莽,在別人面前始終抬不起頭來。每次聽到這個消息時,皇太后都為了得趕緊替他想辦法而內心焦急不安。

  事實上,王莽是皇太后眾多外甥當中資質最佳的一個。如同漢王朝歷代皇帝中,以經歷過庶民生活的宣帝評價最高,嘗過人世辛酸的人在素質上確實與眾不同。

  王莽是王曼的次子。他的哥哥王永出仕後不久就病死。這位哥哥有個兒子名叫王光,王莽把王光視同己出般地養育。並非諸侯家庭子弟的王莽,由於未領食邑,所以生活不如堂兄弟們那樣的寬裕。雖然如此,他卻讓哥哥的兒子接受較佳的教育。他還時常以禮物饋贈王光的老師和同學們。

  “你對宇和獲也沒有這麼好……”

  王莽的妻子為此表示不平。

  王莽的長子和次子分別叫做宇和獲。他照顧這個侄子猶勝於照顧自己的孩子。

  “你對這一點不滿嗎?”

  王莽反問他的妻子。

  “也不是說不滿,只希望你能公平一些……”妻子回答。

  “你知道我很窮。”王莽說,“可是,總有一天我一定會發跡,讓你享盡榮華富貴。為此,首要之務在於出人頭地——這個道理你應該明白吧?”

  “我當然明白。”

  “那你就不能干涉我善待光。為自己的孩子花再多的錢,這是應該的事情,沒有人會為此而稱讚你。為了出人頭地,我非先得到人們的好評不可,你想過這一點嗎?”

  “我明白了。你對光再怎麼好,我以後也不會多說半句話了。”王莽的妻子說。

  畢竟是多年的夫妻,她只聽這幾句話,就知道自己的丈夫所想的是什麼。

  ——是個賢人。

  ——是個孝子。

  ——是個有識之士。

  這樣的風聲傳出去後,總有一天會上達天聽,皇帝因而會召見他。

  當時被起用除了靠門閥關係以外,一般人都得經過這樣的程序。

  由於元帝非常重視儒家,因此,這個用人之法相當時興,之後的成帝時代,情形亦復相同。

  王莽企圖“廣受人們好評”,這樣的做法不是唯獨他而已,這類偽善者在當時多得很。

  此外,王莽對已成為未亡人的兄嫂也執禮以待,多方照料,對於這一點,世人也對他甚為稱讚。

  他不但穿著樸素,生活也極為節儉。他的堂兄弟們生活越是奢華,他儉樸的生活越受世人注目。

  ——比起那些紈袴子弟,王莽這個人物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長安住民莫不以此稱讚王莽。

  倘若王莽是個無名小卒,他或許不容易成為人們稱讚的對象而嶄露頭角吧?他有皇太后外戚的身份,卻際遇不佳——光憑這一點,就成為人們注目的對象。

  王氏是個大家族。當時的人對伯伯及叔叔,一般稱之為“從父”。侄兒一輩對從父必須恭敬如父親,從父對侄兒同樣視如己出。不過,這只是儒教倫理的規矩,實際社會的情形倒不盡如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