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呼韓邪單于上次赴京是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春之事,於二月間便歸國。宣帝於這一年的十二月歿故。竟寧元年的這一回,他同樣於正月到長安晉謁皇帝,而元帝後來於五月間去世。呼韓邪分別於宣帝和元帝時代,於皇帝去世之年的元月入宮晉謁,雖然這只是個巧合,而宣帝和元帝都於四十三歲時死亡,父子的壽命相同,這不也是奇緣嗎?
呼韓邪單于此次晉謁之際,漢之宮廷決定給予加倍的禮物作為賞賜。
對十六年未曾晉謁皇帝之事,呼韓邪單于事先以書面文字做如下說明:
長久以來無時或忘晉謁天子以示忠誠,卻由於西方郅支單于與烏孫族聯合,欲對本人伺機攻擊,因而遲遲無法上京。所幸郅支業已伏誅,遂於此時得以達成上京願望……
這封書信中有一句話是:
保衛要塞,以使邊境安寧。
這封信被送到長安是建昭五年之事。漢之朝廷對其中“邊境安寧”一詞甚為中意,因而從翌年起,將年號改為“竟寧”。“境”和“竟”在當時是同義字。
對於此一改元,一說是將“竟”字解釋為“永遠、永久”之意,目的在求“永遠之安寧”。總之,由於北方及西方之威脅解除,“和平時代來臨”之氣氛確實瀰漫了整個漢帝國。
呼韓邪單于於謁見元帝時說道:“我想與漢結為親戚,為漢盡一切力量。”
“與漢結為親戚?”
“是的,我想成為漢之女婿。”單于答道。
“漢之女婿……”
元帝這才知道單于要求的事情。他的意思顯然是想娶一個漢族女子。
第六十七章 昭君的故事
呼韓邪成為匈奴單于是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之事,因此,於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晉謁漢帝時,在位有二十五年。他的年齡不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已不復年輕。這樣的單于對四十三歲的元帝說“我想成為你的女婿”。
“好,我來選擇一個適當的女人給你吧!”元帝答道。
這是要把公主(內親王)或與公主同等身份的漢皇室族人,下嫁給單于為妻。在當時而言,這是極其正常的事情。單于做此請求,也絕不表示倨傲。他欲與漢皇室結親,毋寧是更進一步恭順之意的表現。
漢皇室姓劉。皇后及皇太后則全屬王姓。公主或與之相同身份地位的女子,當然要從劉姓或王姓人氏中選出。
結果,被選出的就是王昭君。
世上流傳的有關王昭君的故事大約如下:
元帝後宮的宮女非常多。元帝命令畫工畫出每一名宮女的肖像圖,逐日翻閱,然後指定——
今晚就把這個帶到朕的寢宮來吧!
為了得到皇帝寵愛,每一個宮女都向畫工行賄,希望把自己畫得特別美麗。而唯獨對自己的美貌有自信的王昭君,未向畫工行賄。
——這個女人太跩了。
壞心眼兒的畫工,便故意把她畫得難看一些。由於這個緣故,她始終沒有得到過皇帝的恩召。
被單于請求賜給漢女的皇帝,決定從宮女之中作選擇,因而翻閱這本肖像畫帖。
他捨不得把美女賜給單于,於是選擇了最丑的一個。
——這個最丑……這個醜女人怎麼會被選進後宮呢!一定是向宦官行賄,渾水摸魚進來的吧?這種女人當然一輩子不可能被召,委實也夠可憐。不如送給單于,讓她去得到單于的寵愛吧!
皇帝遂以此為由,從肖像畫帖中選擇了王昭君。
單于於離開長安歸國之際,帶著受賜的王昭君,一同進宮,向皇帝辭行。
——獲得如此絕世美女,不勝感激。我滯留長安達月余,卻未曾見過如此佳麗。獲此厚禮,我現在才知道漢對匈奴的關愛之深。歸國後,匈奴人民會因驚艷於王昭君的美麗而更忠誠於漢。
聽到單于說這些話時,皇帝不禁暗自竊笑。
“單于這個傢伙畢竟是個番奴,根本沒有審美眼光可言。他沒有表示異議,這一點倒值得慶幸哩!”
皇帝一邊如此想著,一邊對跪伏在單于一旁的女人道:你把頭抬起來讓朕看看。
這是即將被帶到朔風凜冽的戈壁沙漠之地的女人。所以,皇帝準備對她說句安慰的話。但看到抬起頭來的女人臉龐時,他的表情不覺怔住。
“哦!這個女人居然如此美麗!後宮有這樣的絕世美女,我怎麼從來不曉得呢!”
皇帝這才知道漢人和匈奴人的審美眼光是一樣的。
讓這樣的美女被帶到匈奴之地去,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他深深為自己做的這個決定後悔。
可是,君無戲言,他不能因反悔而取消承諾。
元號才改為竟寧——邊境之安寧,維持與匈奴的和平狀態是漢帝國眼前的首要之務。這個時候怎麼能讓匈奴王發怒呢!
皇帝於是忍痛,對王昭君說了送別的話:希望你生活如意。
王昭君穿著匈奴衣裳,抱著琵琶,騎在馬上,離漢土而去。
皇帝因此而發覺畫工有不誠實之處,經嚴密調查,收賄之事查明屬實。故意把王昭君畫得很醜的畫工,最後被處死刑。
呼韓邪單于此次晉謁之際,漢之宮廷決定給予加倍的禮物作為賞賜。
對十六年未曾晉謁皇帝之事,呼韓邪單于事先以書面文字做如下說明:
長久以來無時或忘晉謁天子以示忠誠,卻由於西方郅支單于與烏孫族聯合,欲對本人伺機攻擊,因而遲遲無法上京。所幸郅支業已伏誅,遂於此時得以達成上京願望……
這封書信中有一句話是:
保衛要塞,以使邊境安寧。
這封信被送到長安是建昭五年之事。漢之朝廷對其中“邊境安寧”一詞甚為中意,因而從翌年起,將年號改為“竟寧”。“境”和“竟”在當時是同義字。
對於此一改元,一說是將“竟”字解釋為“永遠、永久”之意,目的在求“永遠之安寧”。總之,由於北方及西方之威脅解除,“和平時代來臨”之氣氛確實瀰漫了整個漢帝國。
呼韓邪單于於謁見元帝時說道:“我想與漢結為親戚,為漢盡一切力量。”
“與漢結為親戚?”
“是的,我想成為漢之女婿。”單于答道。
“漢之女婿……”
元帝這才知道單于要求的事情。他的意思顯然是想娶一個漢族女子。
第六十七章 昭君的故事
呼韓邪成為匈奴單于是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之事,因此,於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晉謁漢帝時,在位有二十五年。他的年齡不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已不復年輕。這樣的單于對四十三歲的元帝說“我想成為你的女婿”。
“好,我來選擇一個適當的女人給你吧!”元帝答道。
這是要把公主(內親王)或與公主同等身份的漢皇室族人,下嫁給單于為妻。在當時而言,這是極其正常的事情。單于做此請求,也絕不表示倨傲。他欲與漢皇室結親,毋寧是更進一步恭順之意的表現。
漢皇室姓劉。皇后及皇太后則全屬王姓。公主或與之相同身份地位的女子,當然要從劉姓或王姓人氏中選出。
結果,被選出的就是王昭君。
世上流傳的有關王昭君的故事大約如下:
元帝後宮的宮女非常多。元帝命令畫工畫出每一名宮女的肖像圖,逐日翻閱,然後指定——
今晚就把這個帶到朕的寢宮來吧!
為了得到皇帝寵愛,每一個宮女都向畫工行賄,希望把自己畫得特別美麗。而唯獨對自己的美貌有自信的王昭君,未向畫工行賄。
——這個女人太跩了。
壞心眼兒的畫工,便故意把她畫得難看一些。由於這個緣故,她始終沒有得到過皇帝的恩召。
被單于請求賜給漢女的皇帝,決定從宮女之中作選擇,因而翻閱這本肖像畫帖。
他捨不得把美女賜給單于,於是選擇了最丑的一個。
——這個最丑……這個醜女人怎麼會被選進後宮呢!一定是向宦官行賄,渾水摸魚進來的吧?這種女人當然一輩子不可能被召,委實也夠可憐。不如送給單于,讓她去得到單于的寵愛吧!
皇帝遂以此為由,從肖像畫帖中選擇了王昭君。
單于於離開長安歸國之際,帶著受賜的王昭君,一同進宮,向皇帝辭行。
——獲得如此絕世美女,不勝感激。我滯留長安達月余,卻未曾見過如此佳麗。獲此厚禮,我現在才知道漢對匈奴的關愛之深。歸國後,匈奴人民會因驚艷於王昭君的美麗而更忠誠於漢。
聽到單于說這些話時,皇帝不禁暗自竊笑。
“單于這個傢伙畢竟是個番奴,根本沒有審美眼光可言。他沒有表示異議,這一點倒值得慶幸哩!”
皇帝一邊如此想著,一邊對跪伏在單于一旁的女人道:你把頭抬起來讓朕看看。
這是即將被帶到朔風凜冽的戈壁沙漠之地的女人。所以,皇帝準備對她說句安慰的話。但看到抬起頭來的女人臉龐時,他的表情不覺怔住。
“哦!這個女人居然如此美麗!後宮有這樣的絕世美女,我怎麼從來不曉得呢!”
皇帝這才知道漢人和匈奴人的審美眼光是一樣的。
讓這樣的美女被帶到匈奴之地去,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他深深為自己做的這個決定後悔。
可是,君無戲言,他不能因反悔而取消承諾。
元號才改為竟寧——邊境之安寧,維持與匈奴的和平狀態是漢帝國眼前的首要之務。這個時候怎麼能讓匈奴王發怒呢!
皇帝於是忍痛,對王昭君說了送別的話:希望你生活如意。
王昭君穿著匈奴衣裳,抱著琵琶,騎在馬上,離漢土而去。
皇帝因此而發覺畫工有不誠實之處,經嚴密調查,收賄之事查明屬實。故意把王昭君畫得很醜的畫工,最後被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