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有錢賑災,受災的百姓就沒有糧食,他們不能坐在那裡等死,只能尋則依靠自己的身體,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糧食。在明朝末年,有大批的流民出現,這些流民多半都是因為天災而離開了故土,朝廷又沒有拿出一個有效的措施來安置他們。流民最終演變了反朝廷的暴民。

  為了吃飯,年輕力壯的男丁決定拿起手中的武器,加入到農民起義的行列中去。

  為了生存,沒有武力的人,只好鋌而走險,做起了小偷。

  為了活命,沒有任何本領的婦孺、老幼,只好選擇賣兒賣女,或者乾脆等死。

  天災過後,往往會伴隨著疾病的傳播,朝廷沒有實施有效的賑災,這些流民四處流浪,病菌也就是這樣傳播到更為廣闊的領域。

  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明朝末年的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並不僅僅是農民們吃不飽飯,還有更壞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物價上漲,因為災害,長達幾年時間,重災區的地方都是連年顆粒無收,作為政府,自然是要給予一定的物資,可是明朝末年時期,國庫之中已經沒有太多的積蓄。糧食變得越來越珍貴,那自然的,錢就越來越不值錢。平民百姓們並不懂得,為什麼現在一袋米會變得那麼貴,他們只知道一條,就是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

  在歷史中,因為百姓們活不下去而起義的典故不在少數,明朝現如今也陷入了這樣的泥潭,於是在不久之後,就發生了幾起農民起義事件,這些都讓這個即將破滅的王朝雪上加霜。

  為了賑災,朝廷支付了大量的物資,導致國庫虛耗,於是明朝的軍隊也開始土崩瓦解,當時的軍隊實行屯田制,也就是說他們的軍糧都要靠自己來種,可是軍隊的駐地則是在北方,是當時受災最嚴重的地方。種植的糧食自然是不用說了,肯定是顆粒無收,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軍人們吃什麼?朝廷已經沒有銀子再去購買糧食來供給了,軍隊只好節衣縮食,節省開支。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軍隊裡的士兵吃不飽飯的話,那麼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不是在戰場上因為體力不支被殺死,就是真的餓死在這裡。為了能夠獲得一定的資金,很多將領都開始自行想辦法活命,有點家底的人,自然好說,沒有家底的人,只好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兵器上。

  這些士兵往往都是地位較低的,他們手中的兵器雖然不是神兵利器,但好歹是鐵做的,怎麼也能換點銀子,買點糧食。自己的兵器賣掉了,那就偷同伴的,幾年的光陰下來,軍隊的戰鬥力反而下降了,沒了裝備,將領們總不能赤膊上陣,於是乎整體的戰鬥力就不用再說了,這也是為什麼在明朝末年,明朝的軍隊在戰場上潰不成軍的根本原因。

  或許有人會說,天氣並不能夠真正決定一個王朝的滅亡,的確,又不是“全國乾旱”,也不是“全國冰雪”,它的確不能夠讓大明王朝真正滅亡,可是我們不能忽略它的影響。

  儘管小冰河時期只是一個純粹的自然災害現象,歷朝歷代都經歷過天災,可是當天災遇到了沒錢的人禍時,對於已經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的打擊,絕對不是一點半點。明朝像是一個站在懸崖邊上的人,而小冰河時期這個自然現象就好像是老天爺無形中踢了他一腳,將他更迅速地送入深淵之中。

  4.內憂與外患同時出現

  【內憂——農民起義】

  “小冰河時期”造成了農民們顆粒無收,而朝廷撥下來的賑災物資,經過層層的搜刮,估計最後真的能夠到老百姓手裡的只是幾分之一而已,歷史一般演到這裡,就會有人掄起鋤頭,決定起義了。

  想當初,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這樣站起來的,似乎經過了幾百年之後,歷史又將回到這裡。在整個明朝之中,農民起義並不在少數,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會以宗教的形式來展開,用得最多的,讓明朝皇帝最頭疼的,估計就是那個叫做“白蓮教”的“邪教組織”,因為在整個明朝,他們經歷了數次“白蓮教”起義。

  然而到了明朝末年,白蓮教終於消停了,可是陝西卻亂了。

  陝西屬於西北,本來就是容易乾旱的地方,在“小冰河時期”,這個地方無可避免地鬧起了旱災,這無疑給廣大陝西省的農民兄弟判了死刑。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肯定會有人能夠活下去,但你要知道,人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想活著,可是朝廷撥下來的糧食就那麼多,要麼母親將糧食讓給孩子,自己餓死,要麼是妻子把糧食留給丈夫,自己餓死……

  在這些忍受飢餓的人群中,總有那麼一兩個膽大的,秦朝時候是“安知鴻鵠之志”的陳勝和吳廣,元朝末年就是最終“驅除韃虜”的朱元璋,而到了明朝末年,則是闖王李自成的天下。

  李自成,他並不是個標準的農民,但他是一個標準的窮苦人。他沒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更沒有能夠讓給他拼搏的前程,他每天就只知道放羊。

  這一點,他和朱元璋也極其相似,一個放牛,一個放羊,難不成是放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起了皇帝夢?

  言歸正傳,從小李自成就給地主家放羊,原本他也以為自己一輩子都要在羊群之中度過了,或許還會考慮討個老婆、生個娃娃之類的。但是闖王又豈能和那些普通的放羊仔一樣呢,骨子裡的叛逆之血是騙不了人的。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不知道地主怎麼待他了,讓他這樣一個大小伙子,難以忍受內心的怒火,動起粗來。這下子可不得了了,那個地主在當地頗有勢力,而且勾結著官府,這下李自成要吃不了兜著走了。於是乎“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李自成趁著黑夜跑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