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其四,中國農民穩重實在的一面,也是農業生產決定的。小農們都知道,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所以,精心侍候那幾畝莊稼,會被鄰人視作最大的美德。但是農業生產要求四時更替,對時間的精確性不作要求,所以,中國人不講精確時間,不重效率。同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又導致國人炕頭時間比較長,沒有其它樂子可尋,便導致"農業副產品收入過多",林語堂總結為"生殖力高""好色",其實,老先生只看見了表面現象,忽略了其後的經濟背景。正因為農業生產不需要時間的精確,效率的高效,相對應的,中國政治體制里才會出現官僚主義作風。一句話,小農與官僚是一對雙胞胎,有小農,就有官僚,有小農經濟,就有專制統治。這裡,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生產力生產方式與意識形態是互為作用的。所以某種程度上言,西哲的斷言是對的: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小農的理想就是溫飽問題,那麼民主了,自由了什麼的,就永遠不是小農們最切實的目標,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封建社會體制為什麼在中國可以根深堤固。
說到這裡,我可以給大家下個斷言:西方式的個人自由與民主政治,在未來的時間裡,將繼續與我們無緣。且不說中國文化的原因,單從當下中國的社會結構就能得出這個結論。這方面,我比較推崇何清漣的觀點。按何女士的劃分,中國現在的社會結構由三大類構成:精英層,中下層,邊緣化集團。何清漣統計了一個數字,中國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大約700萬人,占從業人口的1%;中下層的上層,也就是知識精英層,約2930萬,占從業人口的4%;中下層的的中底部,包括專業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大中學教師等,約8200萬,占從業人口的11.8%;中下層的下層,包括工人,城鄉兩棲農民,約4.8億,占從業人口的69%;最後是社會邊緣化群體,包括農村困難戶與城市下崗人員,約1億,占從業人口的14%。從這一組數據里,我們可以發現, 中下層的下層與社會邊緣化群體構成了83%的龐大的社會底層,老實說,這一社會底層的奮鬥目標就是溫飽與生存。這一點,我是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來分析的,總之,如果人的溫飽尚未解決,安全感沒有著落,那麼,其它的高層次需求,自我實現了,民主自由了,就只有靠邊站了。那麼這就給當下我們知識分子中的自由主義流派一個啟示:你們所呼籲的,也許離大眾太遠了,所以,你們聽到的,將只是自己的回音。悲劇啊,同學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研究一下當下中國的知識分子,看他們在為哪個階層呼籲,很有意思的。
第二講 中國文化中國人(Ⅱ)
(三)宇宙觀與中國人
宇宙觀方面,遠古中國人信奉的是蓋天說。所謂的"天員(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就是蓋天說的基本原理,其理論到春秋時已系統形成。漢朝時,又出現了渾天說和宣夜說。宣夜說認為天地沒有一定的形質,日、月、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等都飄浮在氣體中,不知什麼原因,這一學說在東漢後基本失傳,至於渾天說,戰國時的慎到(約公元前四世紀)就曾經說過:"天體如彈丸,其勢斜倚"(《慎子》)。這可能是現在能夠見到的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渾天思想的明確記載。慎到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天是球形的概念,這個天球沿著傾斜的極軸在不停旋轉。這就是說,早在戰國時代,我國已經有了初步的天球概念。到漢代,渾天家以為天形穹窿好像雞蛋的殼,地居天內好像蛋黃,這是已經接近知道天地的情形了。這裡之所以詳細的講解中國的宇宙觀念,因為它對中國的天下觀念,國際政治觀念影響太大了。因為不管是蓋天說,還是渾天說,中國人從上到下,一致認為,中國是這棋盤或雞蛋的正中心,周邊都是夷狄蠻,再遠處,就可能是鬼國了。十三世紀時,西方流行地圓學說,幾個世紀以後,西方傳教士把地圓學說介紹給中國,中國人覺得很可笑,康熙時主持天文工作的欽天監監正楊光先居然"噴飯滿案",天文站的站長都這般水平,皇帝當然高明不到什麼地方,鴉片戰爭開始了,道光皇帝才慌慌張張的問手下:英國地方在哪裡?英國到新疆有無陸路可通?真是大傻問小傻,問得小傻乾瞪眼兒,手下一群小傻誰能回答個一二三?高層如此,老百姓更遑論了,思維最遠的地方僅及爪哇國,爪哇國再往南,當然是鬼國了。荷蘭是鬼國,西班牙也是鬼國。由於荷蘭是低地國家,甚至有政府官員認為人家都是水鬼!
視周邊為夷狄,視遠邊為鬼邦,單從心理上講,倒也情有可原,問題是,它對近代中國國際政治的影響太大了。它最大的後果是:中國人沒有國家觀念!
張豈之認為:中國人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國家!陳獨秀認為:中華民族自古只有天下觀念,沒有國家觀念。顧炎武更是認為,亡國與亡天下是不一樣的: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戝,與有責焉而矣!
總之,中國百姓沒有國家觀念,那麼他們也就相應的沒有了愛國情感,至於朝廷天下,那是肉食者們考慮的;而肉食者們也相應的認為,天下就是他的家,百姓只是他家的奴才,他的家,那是寧贈友邦,也不能給家奴的。16世紀,葡萄牙人占據了我們的澳門,不是他們不想吃掉整個中國,而是實在吃不動,16世紀,整個漫長的東方海岸線上,葡萄牙人最多的時候也不過2萬人;西班牙占領菲律賓,走不到中國跟前就累得大喘氣;荷蘭再厲害,也就是占領一個小台灣,一個中國海盜頭頭鄭成功,就能對付得了荷蘭殖民者。如今,我們的教科書上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卻不知當初清政府為了剿滅台灣的鄭家勢力曾試圖聯繫荷蘭殖民者以共同殲滅鄭家海上勢力,然後把台灣作為獎品獎勵給荷蘭。周寧在其《中西最初的遭遇與衝突》中也說,當時的康熙認為:海賊乃疥癬之疾,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欲棄。施琅上書言: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由此,台灣才得以留了下來,不過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施琅已經具備模模糊糊的地緣政治觀念了,可惜,沒有進一步向海洋發展。
說到這裡,我可以給大家下個斷言:西方式的個人自由與民主政治,在未來的時間裡,將繼續與我們無緣。且不說中國文化的原因,單從當下中國的社會結構就能得出這個結論。這方面,我比較推崇何清漣的觀點。按何女士的劃分,中國現在的社會結構由三大類構成:精英層,中下層,邊緣化集團。何清漣統計了一個數字,中國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大約700萬人,占從業人口的1%;中下層的上層,也就是知識精英層,約2930萬,占從業人口的4%;中下層的的中底部,包括專業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大中學教師等,約8200萬,占從業人口的11.8%;中下層的下層,包括工人,城鄉兩棲農民,約4.8億,占從業人口的69%;最後是社會邊緣化群體,包括農村困難戶與城市下崗人員,約1億,占從業人口的14%。從這一組數據里,我們可以發現, 中下層的下層與社會邊緣化群體構成了83%的龐大的社會底層,老實說,這一社會底層的奮鬥目標就是溫飽與生存。這一點,我是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來分析的,總之,如果人的溫飽尚未解決,安全感沒有著落,那麼,其它的高層次需求,自我實現了,民主自由了,就只有靠邊站了。那麼這就給當下我們知識分子中的自由主義流派一個啟示:你們所呼籲的,也許離大眾太遠了,所以,你們聽到的,將只是自己的回音。悲劇啊,同學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研究一下當下中國的知識分子,看他們在為哪個階層呼籲,很有意思的。
第二講 中國文化中國人(Ⅱ)
(三)宇宙觀與中國人
宇宙觀方面,遠古中國人信奉的是蓋天說。所謂的"天員(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就是蓋天說的基本原理,其理論到春秋時已系統形成。漢朝時,又出現了渾天說和宣夜說。宣夜說認為天地沒有一定的形質,日、月、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等都飄浮在氣體中,不知什麼原因,這一學說在東漢後基本失傳,至於渾天說,戰國時的慎到(約公元前四世紀)就曾經說過:"天體如彈丸,其勢斜倚"(《慎子》)。這可能是現在能夠見到的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渾天思想的明確記載。慎到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天是球形的概念,這個天球沿著傾斜的極軸在不停旋轉。這就是說,早在戰國時代,我國已經有了初步的天球概念。到漢代,渾天家以為天形穹窿好像雞蛋的殼,地居天內好像蛋黃,這是已經接近知道天地的情形了。這裡之所以詳細的講解中國的宇宙觀念,因為它對中國的天下觀念,國際政治觀念影響太大了。因為不管是蓋天說,還是渾天說,中國人從上到下,一致認為,中國是這棋盤或雞蛋的正中心,周邊都是夷狄蠻,再遠處,就可能是鬼國了。十三世紀時,西方流行地圓學說,幾個世紀以後,西方傳教士把地圓學說介紹給中國,中國人覺得很可笑,康熙時主持天文工作的欽天監監正楊光先居然"噴飯滿案",天文站的站長都這般水平,皇帝當然高明不到什麼地方,鴉片戰爭開始了,道光皇帝才慌慌張張的問手下:英國地方在哪裡?英國到新疆有無陸路可通?真是大傻問小傻,問得小傻乾瞪眼兒,手下一群小傻誰能回答個一二三?高層如此,老百姓更遑論了,思維最遠的地方僅及爪哇國,爪哇國再往南,當然是鬼國了。荷蘭是鬼國,西班牙也是鬼國。由於荷蘭是低地國家,甚至有政府官員認為人家都是水鬼!
視周邊為夷狄,視遠邊為鬼邦,單從心理上講,倒也情有可原,問題是,它對近代中國國際政治的影響太大了。它最大的後果是:中國人沒有國家觀念!
張豈之認為:中國人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國家!陳獨秀認為:中華民族自古只有天下觀念,沒有國家觀念。顧炎武更是認為,亡國與亡天下是不一樣的: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戝,與有責焉而矣!
總之,中國百姓沒有國家觀念,那麼他們也就相應的沒有了愛國情感,至於朝廷天下,那是肉食者們考慮的;而肉食者們也相應的認為,天下就是他的家,百姓只是他家的奴才,他的家,那是寧贈友邦,也不能給家奴的。16世紀,葡萄牙人占據了我們的澳門,不是他們不想吃掉整個中國,而是實在吃不動,16世紀,整個漫長的東方海岸線上,葡萄牙人最多的時候也不過2萬人;西班牙占領菲律賓,走不到中國跟前就累得大喘氣;荷蘭再厲害,也就是占領一個小台灣,一個中國海盜頭頭鄭成功,就能對付得了荷蘭殖民者。如今,我們的教科書上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卻不知當初清政府為了剿滅台灣的鄭家勢力曾試圖聯繫荷蘭殖民者以共同殲滅鄭家海上勢力,然後把台灣作為獎品獎勵給荷蘭。周寧在其《中西最初的遭遇與衝突》中也說,當時的康熙認為:海賊乃疥癬之疾,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欲棄。施琅上書言: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由此,台灣才得以留了下來,不過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施琅已經具備模模糊糊的地緣政治觀念了,可惜,沒有進一步向海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