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是"三教九流",指三種宗教和九種學術流派。關於"三教",據記載此說起於三國時代。吳國的孫權和上書令闞澤談話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個學術流派,見於《漢書·藝文志》。這九個學派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三教九流成了貶義詞,泛指江湖上各種職業。九流也被人分作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再加上某些學術流派的失傳,所以現在學人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定位為三方五家。三方是儒、道、釋,五家為儒教、宗法傳統、道家、道教,佛。當然,還有用九流這個概念的,比如有些學者把中國傳統文化綜稱為十家九流,這十家是,中國儒家,中國道家,中國佛家,中國墨家,中國法家,中國名家,中國兵家,中國陰陽家,中國縱橫家,中國農家。總之啊,這麼一列舉,可看出,咱們家當還真不少。有這麼豐厚的文化家底,咱們的國人當然不簡單了,隨便一個中國老太太,哪怕她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她身上的文化色彩也是五光十色,老外看得五迷三道的晃眼兒。舉例證明,一個婦人嫁人嫁得不對了,老挨丈夫打,她誰也不埋怨,就怨自己命不好-我命苦啊。兒子沒養活,夭折了,她會自我安慰曰:天意啊!天命是誰的思想?孔家老二的。孔二的天命論大家可能都知道,高深莫測謂之天,無可奈何謂之命。這時候,你能看出這女人信儒。可是一旦兒子長大,娶了媳婦忘了娘,或者遊手好閒賭搏吸大煙什麼的,老太太會拍著膝蓋哭訴:報應啊,老天爺,我作了什麼孽了,給我這麼一個不孝子(或曰敗家子),這時候,老太太她好象又信佛了。可是你看她桌子上供的牌位,分明又是"太上老君在此"!太上老君是誰?道家創始人老子是也,因為跟唐家李氏王朝同姓,所以難免開後門之嫌疑,被李家封了個"玄元皇帝",道教徒稱他為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周寧也說,中國人同時信三教:尊孔祭祖,煉丹修真,燒香拜佛。問題是,中國人不只信這麼三教,他跟吃火鍋似的,逮什麼都往裡頭煮,所以,他到底信仰什麼,他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呢,害得老外不得不跟著中國的歌星唱: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相形之下,還是中國學人能看個 *** 不離十。比如林語堂,他認為儒道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中國的士大夫一般是外儒內道,儒是入世的,積極的,道是出世的,消極的,奇怪的是,這麼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恰好完美無缺地和平共處於中國人身上,而且有時候還分段體現,比如當官時,他就是儒,貶官時,他就是道了,比如蘇東坡。以至於現在的人給自己定左右銘,還是儒道各半,叫作:以出世的態度干入世的事業。也就是說,幹事的目的是儒,幹事時的態度則是道。或者說,成功了就是儒,失敗了就又變做道,總之,象變戲法似的,怪不得人家洋人眼花,卻原來是咱們心花,玩的手法也花。

  中國人不可理解,還有一個原因。有學人認為,中國哲學是一種早熟的哲學。梁漱溟在其《東方學術概論》指出,人類學術無非研究三個問題:

  第一, 人對物的問題。人類征服自然,產生自然科學。

  第二, 人對人的問題。人與人相處,產生社會科學。

  第三, 人對己的問題。人與自己的較量,產生宗教。

  梁認為中國學術早熟,不注重解決第一類學術問題,卻直奔第二類第三類學術。比如儒,便是中國最早的人際關係社會學,尼采那瘋子把中國的儒罵作中國把戲,罵作庸俗的世俗哲學,估計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因為歐美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注重人本身,關注的是個人自由,至於人與人關係卻被完全忽略,直到後工業化時代,美國才出現個卡耐基,教人《如何推銷你自己》,咱看著就象幼兒園小朋友的入園手冊。如果說儒是第二類學術,那麼中國的道則是介於第二類與第三類的學術。既調節人際關係,又調節人本身,至於佛,則完全是第三類學術了。那麼學術早熟對中國人有什麼影響呢?第一,導致中國不重科技的傳統,第二,導致國人提前看透人生。莊子認為人生如夢,可尼采那瘋子說:人生既使是一場夢,也要做得有滋有味!相形之下,中國人視生如死,視死如歸,生不如死,死即是生,顛顛倒倒,令人哭笑不得。單說莊子,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這且不說他,等他自己要死了,弟子欲厚葬他,他說,不可,別葬我,隨便扔個地方吧。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壁,星晨為珠璣,萬物為葬品,多好!弟子曰:怕烏鳶吃屍。莊子回曰:在上烏鳶吃,在下螻蟻食,奪彼而與此,不太偏心了嗎?壯哉莊子,只可惜中國遠古時就出產這麼聰明絕頂的人,絕不是什麼幸事。

  早熟的學術,帶出的是早熟的國人。一代比一代聰明,一代一代的把 早熟進行到底,儒家的中庸,被玩成了抹稀泥的首鼠兩端的滑頭哲學,道家的超世,被玩成了明哲保身的縮頭烏龜哲學,老是老滑頭,小是小滑頭,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知識分子如此,當官的更如此,否則鴉片戰爭期間,中國也不會出現"不戰不和不降不逃不死"的兩廣總督葉名琛那樣的老不死的不字主義的官僚來。至於老百姓,雖然識字不多,可是卻不傻,也知道:吃飽點兒,穿破點兒,見了當官的走慢點兒,拐過彎去跑快點兒。中國人如此早熟,那晚熟的半生不熟的老外當然看不懂咱了,累死他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