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梃擊案”始末(2)

  案子的線索已經很明確了,神宗卻像有什麼隱情似的猶猶豫豫,將這幾個人的奏摺全都留中不發。又另外派人查究此案。就在這時突然有人移交了一份薊州知州戚延齡的奏摺,摺子中說,經過調查張差這人確屬瘋顛之人。於是,“瘋顛”二字再次成為梃擊一案定案的依據。但與此同時,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官員於五月二十日再次提審張差時,卻得到了更為驚人的供詞。這一次,張差供認:“馬三舅 名三道,李外父名守才,同在井兒峪居住。又有姊夫孔道住在本州城內。不知姓名的太監,是修鐵瓦殿的龐保。大宅子,是住朝外劉成的。三舅、外父常往龐保處送炭,龐 、劉在玉皇殿商量,和我三舅、外父逼著我來,說打上宮中,撞一個,打一個,打小爺,事情結束有吃有穿。劉成跟我來,領進去,又說:‘你打了,我會救你。’”張差前後供詞一再變化,官員們的態度似乎也分作兩派,案子之中似乎確實隱藏著許多不可告人的內幕,但卻又撲朔迷離,讓人難以看清楚。此時,案子似乎又牽涉到兩個太監,即龐保和劉成。然而,太監為何要顧凶刺殺皇太子呢?因為這兩個太監幾乎還不認識朱常洛是誰?根本沒有要殺他的理由。是不是幕後還有其他的更大的主使者呢?

  後來,經過進一步的查究,確認龐保、劉成系鄭貴妃翊坤宮的太監。向來很受鄭貴妃的喜愛,是鄭貴妃的兩個心腹太監。但是,事情雖然明擺著可能與鄭貴妃有關,而且大臣們也一再上疏,要求徹查。但是,懾於鄭貴妃的權勢,大臣們並沒有直接提到鄭貴妃和外戚鄭國泰,鄭國泰竟然自己按捺不住,寫了一個表明自己清白的帖子,上奏萬曆皇帝。這幾乎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給事中何士晉抓住這個時機上奏神宗說:“大臣們上的摺子並未說到國泰就是主謀。張差的口供也還沒有交上來,國泰就變得如此慌張,不能不對其有所懷疑。”但是,一旦事情牽涉到了鄭貴妃,神宗就不願意再把事態擴大了。因為,鄭貴妃畢竟是他的第一寵妃,並且自己也曾許諾過要立她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即使鄭貴妃做出這樣的事情,自己也不好說什麼。更何況鄭貴妃整日向神宗哭泣,早就把萬曆的心給哭軟了。於是,神宗就讓鄭貴妃去見太子朱常洛。貴妃見太子後,極力為自己開脫,並向太子下拜。神宗也在一旁幫鄭貴妃開脫,最後朱常洛只好答應神宗,這個案子,把張差這樣瘋顛得人,處決了就行了,不必再有株連。並說又說:“我父子何等親愛!外廷有許多議論,說你們為無君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皇太子都這麼說了,群臣們也不好再說什麼。沒過幾天,刑部就結了案,將張差被凌遲處死。龐保、劉成在張差死後,見死無對證,便百般抵賴,最後,被神宗密令處死。到此,這個案子就算最終結了案。但是,案子背後主謀到底是誰?張差為什麼要刺殺太子?神宗為什麼要秘密處死龐保、劉成,這個案子與鄭貴妃到底有沒有牽涉,到了這一步便誰也說不清楚了。

  案子就這麼由頭無尾的結了。但是今天看來,這個案子中的諸多疑點表明,定然與鄭貴妃脫不了干係。從案卷的記錄來看,張差也許確實屬於類似瘋顛的人,但是,他不是完全的的瘋子,能夠在人的引誘和指使之下行事,鄭貴妃等人尋找這樣的人行事也許正是為了不惹起懷疑。但這只是後人的推測,事實的情況是否如此,沒有充足的證據,誰也不敢說的確就是如此,歷史的疑案就是如此,若即若離,充滿迷煙,但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處。

  “紅丸案”始末(1)

  皇太子朱常洛好不容易才挨到神宗朱翊鈞逝世,登上皇帝的寶座。此時的朱常洛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的這個皇位可謂來之不易。

  首先是登上皇太子的道路艱險,神宗朱翊鈞寵愛鄭貴妃而不喜歡朱常洛的母親宮女出身的王氏。神宗曾與鄭貴妃密誓一定會立他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是這又違反了明朝嫡長子繼承制度,不僅遭到朝內大臣的強烈反對,而且,也引起了皇太后的不滿。在皇太后和群臣的壓力下,神宗被迫立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朱常洛雖然被立為皇太子,但是神宗並沒有拿他當皇太子對待。太子東宮的防衛也十分的鬆弛,以至於後來發生了暴徒張差闖入,欲行刺太子的梃擊疑案。這個案子明擺著是鄭貴妃在幕後搞鬼,但是神宗不想將鄭貴妃捲入案子之中,便想辦法讓太子朱常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朱常洛的地位也由此有了一絲提高。一方面,他得到了朝中諸臣的大力支持,同時他還取得了萬曆的歡心,這一事件後,萬曆皇帝感到下不來台,便要鄭貴妃親自向太子常洛求情,太子長期受鄭貴妃一夥的壓抑,總感覺太子的地位朝不保夕。現在鄭貴妃親自向他求情,真有點受寵若驚,便痛快地答應了鄭貴妃的請求,自己出面向群臣說明梃擊一案與鄭貴妃無關。這一舉動令萬曆皇帝十分的高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朱翊鈞逝世,臨死之前他囑託內閣首輔方從哲及司禮監太監要齊心協力輔佐皇太子朱常洛,皇位在平靜中完成了由神宗到光宗的交接,一切都顯得十分平靜。然而,平靜中潛伏著的是兇險的風波,不願意看到朱常洛登上皇帝寶座的鄭貴妃,雖然暫時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但這並不證明她放棄了為兒子謀求皇位的野心。此時的鄭貴妃見明功不行,便改變了策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