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黃帝每天伐木燒炭,採藥煮石,不管颳風下雨,從不間斷。據說丹藥必須反覆煉九次,才能煉成,叫做"九轉還丹"。黃帝同兩位賢翁煉了一次又一次,越煉難度越大,但黃帝的決心也越大。經過480年,那閃閃發亮的金丹終於煉成了。黃帝服了一粒,馬上覺得身輕如燕,竟能飄飄地飛起來。黃帝的鬚髮也由白變黑,但因衰老而造成的皮膚皺紋卻依然如故。就在這時,紫雲峰崖隙間,突然流出一道紅泉,熱氣熏蒸,香氣撲鼻。於是浮丘公恭請黃帝到這紅泉中沐浴。黃帝在紅泉中連浸了七天七夜,全身的老皺皮膚都隨水漂去,他完全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看上去滿面紅光,青春再現。
就在黃帝脫胎換骨、返老還童之際,紅泉的上空突然祥雲縹緲,笙歌悠揚。頃刻之間,霧散雲開,霞光耀眼,異香襲人,忽然有珠函一件、玉壺一把,從空中徐徐降下。黃帝接在手中,打開一看,函中有霞衣、寶冠、珠履,壺中盛滿了瓊漿玉露。浮丘公在一旁恭敬地說:"這是上天賜給你的寶物,請接納。"黃帝將天賜寶物攜回北海望仙峰石室,接受群臣的祝賀,披霞衣,戴寶冠,穿珠履,飲下甘露瓊漿。當他走出石室時,身上霞光萬道,照遍了黟山的高峰深谷。這時,空中又降下白龍、彩幡、珠蓋,黃帝與浮丘公、容成子一起乘上白龍,彩幡引路,珠蓋護頂,從望仙峰頂,飄飄上升而去。山下臣民齊聲歡呼,響徹雲霄。
黃帝異化升天,當然只是一個傳說,這是史書中關於煉丹最早的記載。煉丹的主要器具是"鼎",它本是古代的烹飪器,也是記載功勳的禮器,傳說黃帝造九鼎,鼎就成了傳國之寶。鼎被用來煮肉湯和食品,方士們卻希望在鼎中也能煉出一些別的東西,傳說秦穆公的女婿蕭史就在宮中煉丹,他曾經煉成"飛雪丹"給秦穆公的女兒擦在臉上,實際上是煉成的鉛粉,用來給公主美容。
由於各種金屬礦物都是由土中開採出來的,所以在五行生剋學說中就有土生金的說法。於是當時就有一種設想,那就是認為礦物在土中會隨時間而變的。例如認為雌黃千年後化為雄黃,雄黃千年後化為黃金。硃砂100年後變成青,再100年後變成鉛,再100年成為銀,最後再過100年化成金。能不能加速這種變化呢?這時就產生了奪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圖在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氣,一日而足,山澤之寶,七日而成"。於是就在鼎中放入各種藥物,封閉後進行加熱燒煉,以為可以煉出貴重的金銀來,這樣,煉丹術在戰國末期就萌芽了。到了秦皇漢武時期,由於最高統治者的支持,鍊金業迅速發展,這時不僅要由低賤的金屬如銅、鐵等製造出貴重的金、銀來,還要為統治者修煉出吃了能長生不老的仙丹來。方士們認為黃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壞的,所以最好能由金和玉中提出精華來給人吃,於是就有"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的理論,希望能煉出一種丹來,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煉丹主要目的,一是修煉長生不老的丹藥,二是想把賤金屬轉化為金銀等貴金屬。這兩個目的現在看來似乎都難以達到。由於煉丹主要用五金、八石、三黃為原料。煉成的多為砷、汞和鉛的製劑,吃下去以後就會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在煉丹術發展初期就有人服食丹藥,三國時期何晏大將軍帶頭服用,說是可以強身健體,於是在社會上食丹之風盛行。由于丹藥中主要成分為砷製劑,服後渾身發熱,甚至要泡在冷水中才能解脫,所以社會上就又流行起寬肥的服裝,甚至有人索性躲在竹林中,脫光了衣服混日子,還被譽為高士。後來煉丹家們進一步又煉出了升華的砒霜,少量服用就可得到同樣的藥效,就這樣,服用起來就更方便了,結果不是中毒就是發病死亡。煉丹的本意是荒謬的,希望借金石之精氣使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但事與願違,引發了一系列的歷史鬧劇。
始皇帝的長生不老夢
秦始皇自從他做上皇帝的那一天,就迷戀上了長生不老的千秋大夢。他不但希望皇位能萬世萬代地傳下去,自己還想長生不老,於是就千方百計地尋求仙丹妙藥,因此,在統一全國之後,秦始皇經常出巡,沒有想到,他的性命就壞在了為了求仙丹的出巡路上。
第3節:迷煉丹術的皇帝(2)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郡縣,去山東泰山、琅琊等地封禪祭神,刻石記功。此時,有齊人徐福等人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裡面有仙人居住,請求秦始皇送他童男童女,可以換回長生不老的藥。秦始皇相信了他的話,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同去海上求仙,但是始終沒有結果。
秦始皇始終惦記著求仙這件事,過了4年之後,他再次東遊到碣石這個地方,派遣燕人盧生、韓眾、侯生等入海尋找仙人和不死之藥。這些好說大話的燕齊方士當然不可能找到真的仙人仙藥,因此不得不編造謊言欺騙皇帝。盧生乘船出海幾個月,絲毫沒有收穫,但是又不能說實話,就謊稱自己尋找的靈芝奇藥和仙人,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有惡鬼為害。現在皇上應該隱秘行蹤,以避開惡鬼,沒有惡鬼伴隨左右,仙人才會出現。盧生對秦始皇說,如果皇帝住在沒有人知曉的房間裡,不讓任何人知道,才能得到長生不老藥。秦始皇信了這套鬼話,下令京師咸陽100里內興建行宮260座,皆以甬道相連,都用帷幄圍起來,在裡面放置鐘鼓、美人燈。皇帝每日巡幸行宮,隨從者不得泄露皇帝的住處,有敢於泄露機密的人立即處死。有一天,秦始皇巡幸到梁山宮,望見山下丞相李斯出行,車騎很多,心中十分不滿。隨從中有人把這件事偷偷地告訴了李斯,以後李斯外出的時候,便有意減少車騎。秦始皇知道有人泄露了他說的話,十分生氣,立即下詔拘捕當日在身邊的隨從。因為查不出是誰泄露的,便把從人全部殺掉。從此後,下臣們誰也不知道皇上每日的行蹤居處了。
就在黃帝脫胎換骨、返老還童之際,紅泉的上空突然祥雲縹緲,笙歌悠揚。頃刻之間,霧散雲開,霞光耀眼,異香襲人,忽然有珠函一件、玉壺一把,從空中徐徐降下。黃帝接在手中,打開一看,函中有霞衣、寶冠、珠履,壺中盛滿了瓊漿玉露。浮丘公在一旁恭敬地說:"這是上天賜給你的寶物,請接納。"黃帝將天賜寶物攜回北海望仙峰石室,接受群臣的祝賀,披霞衣,戴寶冠,穿珠履,飲下甘露瓊漿。當他走出石室時,身上霞光萬道,照遍了黟山的高峰深谷。這時,空中又降下白龍、彩幡、珠蓋,黃帝與浮丘公、容成子一起乘上白龍,彩幡引路,珠蓋護頂,從望仙峰頂,飄飄上升而去。山下臣民齊聲歡呼,響徹雲霄。
黃帝異化升天,當然只是一個傳說,這是史書中關於煉丹最早的記載。煉丹的主要器具是"鼎",它本是古代的烹飪器,也是記載功勳的禮器,傳說黃帝造九鼎,鼎就成了傳國之寶。鼎被用來煮肉湯和食品,方士們卻希望在鼎中也能煉出一些別的東西,傳說秦穆公的女婿蕭史就在宮中煉丹,他曾經煉成"飛雪丹"給秦穆公的女兒擦在臉上,實際上是煉成的鉛粉,用來給公主美容。
由於各種金屬礦物都是由土中開採出來的,所以在五行生剋學說中就有土生金的說法。於是當時就有一種設想,那就是認為礦物在土中會隨時間而變的。例如認為雌黃千年後化為雄黃,雄黃千年後化為黃金。硃砂100年後變成青,再100年後變成鉛,再100年成為銀,最後再過100年化成金。能不能加速這種變化呢?這時就產生了奪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圖在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氣,一日而足,山澤之寶,七日而成"。於是就在鼎中放入各種藥物,封閉後進行加熱燒煉,以為可以煉出貴重的金銀來,這樣,煉丹術在戰國末期就萌芽了。到了秦皇漢武時期,由於最高統治者的支持,鍊金業迅速發展,這時不僅要由低賤的金屬如銅、鐵等製造出貴重的金、銀來,還要為統治者修煉出吃了能長生不老的仙丹來。方士們認為黃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壞的,所以最好能由金和玉中提出精華來給人吃,於是就有"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的理論,希望能煉出一種丹來,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煉丹主要目的,一是修煉長生不老的丹藥,二是想把賤金屬轉化為金銀等貴金屬。這兩個目的現在看來似乎都難以達到。由於煉丹主要用五金、八石、三黃為原料。煉成的多為砷、汞和鉛的製劑,吃下去以後就會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在煉丹術發展初期就有人服食丹藥,三國時期何晏大將軍帶頭服用,說是可以強身健體,於是在社會上食丹之風盛行。由于丹藥中主要成分為砷製劑,服後渾身發熱,甚至要泡在冷水中才能解脫,所以社會上就又流行起寬肥的服裝,甚至有人索性躲在竹林中,脫光了衣服混日子,還被譽為高士。後來煉丹家們進一步又煉出了升華的砒霜,少量服用就可得到同樣的藥效,就這樣,服用起來就更方便了,結果不是中毒就是發病死亡。煉丹的本意是荒謬的,希望借金石之精氣使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但事與願違,引發了一系列的歷史鬧劇。
始皇帝的長生不老夢
秦始皇自從他做上皇帝的那一天,就迷戀上了長生不老的千秋大夢。他不但希望皇位能萬世萬代地傳下去,自己還想長生不老,於是就千方百計地尋求仙丹妙藥,因此,在統一全國之後,秦始皇經常出巡,沒有想到,他的性命就壞在了為了求仙丹的出巡路上。
第3節:迷煉丹術的皇帝(2)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郡縣,去山東泰山、琅琊等地封禪祭神,刻石記功。此時,有齊人徐福等人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裡面有仙人居住,請求秦始皇送他童男童女,可以換回長生不老的藥。秦始皇相信了他的話,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同去海上求仙,但是始終沒有結果。
秦始皇始終惦記著求仙這件事,過了4年之後,他再次東遊到碣石這個地方,派遣燕人盧生、韓眾、侯生等入海尋找仙人和不死之藥。這些好說大話的燕齊方士當然不可能找到真的仙人仙藥,因此不得不編造謊言欺騙皇帝。盧生乘船出海幾個月,絲毫沒有收穫,但是又不能說實話,就謊稱自己尋找的靈芝奇藥和仙人,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有惡鬼為害。現在皇上應該隱秘行蹤,以避開惡鬼,沒有惡鬼伴隨左右,仙人才會出現。盧生對秦始皇說,如果皇帝住在沒有人知曉的房間裡,不讓任何人知道,才能得到長生不老藥。秦始皇信了這套鬼話,下令京師咸陽100里內興建行宮260座,皆以甬道相連,都用帷幄圍起來,在裡面放置鐘鼓、美人燈。皇帝每日巡幸行宮,隨從者不得泄露皇帝的住處,有敢於泄露機密的人立即處死。有一天,秦始皇巡幸到梁山宮,望見山下丞相李斯出行,車騎很多,心中十分不滿。隨從中有人把這件事偷偷地告訴了李斯,以後李斯外出的時候,便有意減少車騎。秦始皇知道有人泄露了他說的話,十分生氣,立即下詔拘捕當日在身邊的隨從。因為查不出是誰泄露的,便把從人全部殺掉。從此後,下臣們誰也不知道皇上每日的行蹤居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