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次日黎明。 18日上午,周恩來在張文彬的陪同下,又前往止園拜會楊虎城。 楊虎城從多年與蔣介石的接觸中,認為蔣介石是個毫無信義,翻雲覆雨 的人,一旦放虎歸山,必將遭到報復,因而主張將蔣留在西安。他認為共產 黨與蔣介石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不會饒過蔣的。因此對周恩來談的中共 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感到出乎意料,但仍表示 “只要副司令和中共一致,我 無不樂從”,又說中共 “不計前仇,真是偉大”。同時,他也坦率地提出了 自己的顧慮,一是懷疑蔣是否能抗日,二是怕蔣報復。他對周恩來說:“國 共兩黨是平等的,對蔣可戰可和,而我是蔣的部下,蔣放走了,一旦翻臉, 我的處境與共產黨就不同了。” 周恩來對楊虎城的顧慮表示理解,耐心分析了國內人民要求抗日,英美 蘇支持中國抗日和蔣介石抗日則生的處境,指出蔣抗日的可能性增大了,現 在就要力爭他抗日。只要西北三方面加強團結,進而團結全國人民,蔣想報 復也不可能。而且這次如果沒有把握,也不能輕易放他走。楊虎城表示同意 周恩來的分析和當前的軍事部署,但怕報復的疑慮始終沒有消除。 周恩來到西安後不到20小時,經過與張學良、楊虎城的分別交談,對和 平解決事變的方針取得了一致的意見,把中共的和平方針開始變為現實,充 分顯示了他堅定的原則性和充分的靈活性完美結合的卓越才能。 12月20日上午,宋子文由端納陪同飛抵西安。張學良向宋子文談了西 安三方面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周恩來請人轉告宋子文:這次事變中共未曾 參與,對事變主張和平解決,這是中共團結抗日方針的繼續,望宋認清形勢, 權衡利害,勸說蔣介石改變政策,為國家做出貢獻;並說, “只要蔣先生抗 日,共產黨當全力以赴,並號召全國擁護國民政府,結成抗日統一戰線。” 宋子文對周恩來的意見大感意外,又十分讚賞。他弄清了西安三方面的態度, 又看到蔣介石是安全的,決定回南京報告。 宋子文回到南京後,到處說蔣介石在西安很安全,讚美周恩來有 “政治 遠見”,是 “最了不起的人”,說:“南京有誰能承擔這樣的風險營救蔣介 石,相反,還有人要轟炸。”這樣一來,使主張討伐的何應欽等人的氣焰大 為收斂。21日,孔祥熙同意宋子文、宋美齡去西安談判。 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齡等人飛赴西安,參加談判。飛機在洛陽機 場停留時,宋美齡再三關照駐洛陽的國民黨空軍, “沒有委員長的命令,飛 機不許飛近西安。”下午3時,宋等一行飛抵西安,張學良、楊虎城親自到 機場迎接。當飛機降落時,宋美齡心情緊張,從手提包中取出一支手槍遞給 端納說,如果她受到駐軍的侮辱,就開槍把她打死。她帶來了大批食品、用 品,還給蔣帶來了一副假牙。宋美齡一見張學良就說: “漢卿,希望你不要 檢查我的行李”,張學良答: “夫人請便,我不敢檢查”,隨即把他們一行 人連人帶行李一齊送進城,只收繳了戴笠隨身攜帶的一支小手槍。 22日當天,宋美齡與張學良會見; 23日、24日,宋美齡與周恩來作了兩次長談; 23日下午,宋子文代表蔣方,西安方面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參加談 判; 24日上午,繼續談判。談判的結果是:(一)由孔祥熙、宋子文組織行 政院。宋負責組織使各方面滿意的政府,肅清親日派。 (二)中央軍全部撤 離西北,宋子文、宋美齡負絕對責任。蔣鼎文即攜蔣介石手令飛洛陽辦理停

  戰撤兵的事。 (三)蔣回京後釋放“七君子”;西安方面可先發消息,宋子 文負責辦釋放事宜。(四)蘇維埃、紅軍名稱照舊。宋氏兄妹擔保停止剿共, 由張學良負責接濟紅軍。抗戰爆發後,紅軍再改番號,統一指揮,聯合行動。 (五)先開國民黨中央全會,開放政權,再召開各黨各派救國會議,不開國 民代表大會。 (六)政治犯分批釋放,具體辦法與宋慶齡商定。(七)抗戰 爆發後,共產黨可公開活動。 (八)聯俄,並與英、美、法聯絡。(九)蔣 回京後通電自責,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十)西北軍政由張、楊負責。至此, 談判結束。 已是夜深人靜,寒風一陣緊似一陣地扑打著門窗。蔣介石孤坐燈下,驟 變的風雲使他那本應急速運轉的大腦時常出現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談判進行 得怎麼樣了,忽見宋美齡、張學良等人進了屋,還沒等他看清來人都是誰, 就聽見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聲音說道: “蔣先生,我們十年沒有見面了,你顯 得比以前蒼老些。”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時,蔣介石是校長,周恩來是政治 部主任,彼此早就熟悉。蔣介石見是周恩來,嘆了口氣說: “恩來,你是我 的部下,你應該聽我的話。”周恩來立即說: “只要蔣先生能改變“安內攘 外”的政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不但我個人可以聽蔣先生的話,紅軍也 可以聽蔣先生的指揮。”接著又向蔣介石說明中共的抗日救國政策及張、楊 發動事變的目的,明確指出,目前形勢是非抗日無以圖亡,非團結無以救國, 堅持內戰,將自取滅亡。蔣介石考慮一下,表示三點: (一)停止剿共,聯 合抗日,統一中國,受他指揮。 (二)由二宋及張學良代表他與周解決以前 商談好的問題。 (三)他回南京後,周可以直接和他談判。 蔣介石已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條件,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在即,剩 下的就是放蔣的問題了。 西安三方面,除張學良外,都主張必須有保證,才能釋放蔣介石。24日 晚上,張學良向王以哲學等高級將領宣布,他要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並向 中央請罪,恢復蔣的威信。王等勸張不要送,以免蔣改變主意。張學良一定 要去送,並向王以哲等交待: “關於東北軍,聽命于于學忠;關於抗日聯軍 總部之事,聽命於楊虎城;有問題時多和周恩來商量。” 25日下午2點多鐘,張學良打電話請楊虎城去,對楊虎城說:“夜長夢 多,不知道會出什麼大亂子,我今天決心親自送蔣。假如萬一我回不來,東 北軍今後即完全歸你指揮。”並當場寫了個手諭交給楊虎城。楊虎城雖不同 意無保證地放蔣走,更不同意張學良自送蔣回南京,但他一向尊重張學良, 只好同意張的意見。 張學良在楊虎城不贊同,周恩來不知道的情況下,於 25日下午4時從西 安機場起飛陪蔣介石回南京。 當周恩來聽說張學良已和蔣介石一同去飛機場時,立即趕往機場,想勸 張學良不必親送,但到機場時,飛機已經起飛了。 周恩來望著漸漸遠逝的飛機,長長地嘆了口氣。 楊虎城、劉多荃、孫銘九、趙一荻默默地佇立在寒風中,一言不發。他 們在祈禱蒼天,保佑張學良的平安歸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