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令人奇怪的是,蒙哥馬利竟會在1月7日自討苦吃地搞這樣一個記者招待會,因為僅僅一個星期以前,由於他不斷向艾森豪施加壓力,要求實施“單一衝擊”戰略,任命單一的地面部隊指揮官,他自己的軍事生涯受到了極其嚴重的考驗。1944年12月30日,馬歇爾電告艾森豪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作出任何性質的讓步。你不僅得到我們的完全信任,而且,如果你作出這一讓步,將會在國內引起極大的憤慨……”這就是最後的定論,與艾森豪常常力圖使蒙哥馬利認識到的沒有什麼兩樣。此時此刻,艾森豪的忍耐已經到了最大限度,他的一幫顧問們也竭力唆使他和蒙哥馬利一刀兩斷,於是他在給馬歇爾的一份電報中便使用了“有我無他”(指蒙哥馬利)的話語。德·甘岡了解到這種情況後,急忙趕到凡爾賽,求得一點迴旋、喘息的時間,然後又冒著漫天大雪飛到他的上司身旁,說服已經茫然不知所措的蒙哥馬利給艾森豪寫了一封語氣柔和的信,在一切行將失去的時候挽回了局勢。

  一切都暫時地平息下去了。然而,隨著冬天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愈來愈清楚的是艾森豪的“寬大正面”戰略收效甚微,美軍和英軍沿著萊茵河或在其附近的小規模零星戰鬥也沒有多大進展。盟軍參謀機構進行了多次深入細緻的討論,最後在1945年1月末在馬爾他舉行了最高級會議,達成了一項妥協方案。雙方都作出了讓步,艾森豪的意圖於2月1日在馬爾他得到了批准。他說:“您們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放心,我將在北面立即奪取萊茵河渡口,這一作戰是完全可行的,無須等到封鎖整個萊茵河後再進行。而且,在渡過萊茵河之後,我將在北側用最大力量向前推進,一旦南方局勢允許我集結所需的部隊,並且不會因此招致過大的風險,我將實施我的決心。”這是蒙哥馬利所能得到的最好結果,也許比他應得到的還多一些。這樣,就為大英國協軍隊在西北歐的倒數第二次大規模作戰行動——“誠實”作戰行動打開了道路。正是:戰略不同難協調,盟軍北進戰果少。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

  第十八章 最後一戰

  盟軍強渡萊茵河,向前挺進困難多;

  談判桌上巧施壓,德軍投降戰幕落。

  蒙哥馬利在進行歐洲最後一戰之前,還進行了“誠實”作戰。“誠實”作戰是由加拿大集團軍從帝國森林向南發動的一次攻勢,目標是攻克萊茵河以西的全部地區。

  2月8日,蒙哥馬利向奈梅根以東的帝國森林發起“誠實”作戰行動,加拿大集團軍依託萊茵河向南進擊,直至克桑滕—芬洛一線。2月23日,美國第9集團軍進行“手榴彈”作戰行動,奪取了控制羅爾河谷的水壩之後,向北壓過去,以實現同加拿大集團軍的連接。

  “誠實”是一次非常激烈的作戰行動,它的另一個名字是“帝國森林”之戰。在“誠實”作戰行動的衛個月中,加拿大集團軍雖然遭到1.5萬人的傷亡,但蒙哥馬利及其部隊卻達到了目的。希特勒再次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強令其部隊背水抵抗。到1945年3月初,“誠實”作戰行動和“手榴彈”作戰行動打垮了德軍19個師,使之傷亡達90000人。萊茵河西岸的德軍已被掃清,向東挺進的大道已經打通。

  到3月10日,美第9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群已在萊茵河西岸從諾伊斯到奈梅根一線擺開陣勢,河上所有橋樑均已被摧毀。與此同時,美第回集團軍於3月7日完整地拿下了雷馬根的鐵路橋,並立即在東岸建立了橋頭堡。到3月的第三個星期,盟軍已在南起瑞士北至北海這條漫長的戰線上,全部逼近萊茵河。

  關於“地面部隊指揮”的問題,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已在1944年12月31日的通信中達成了諒解,得到了較好的解決:艾森豪親自指揮兩個集團軍群,但將美第9集團軍置於蒙哥馬利的指揮之下,並把主攻方向放在北線;一旦與布萊德雷就兩個集團軍群的作戰地境線出現分歧,蒙哥馬利有最後決定權。

  但是,這個問題在1945年2月又再次提出,而且是由首相提出來的。倫敦當時認為,陸軍元帥亞歷山大可以分擔艾森豪指揮地面部隊的責任,而特德則不能。邱吉爾和布魯克曾私下徵求蒙哥馬利的意見,蒙哥馬利回答說,如果亞歷山大參加最高統帥部,一定會在報界和美國將領間引起一場風波。然而,倫敦方面的意見還是向艾森豪提了出來。

  於是,艾森豪要蒙哥馬利在他們的兩個總部之間的合適地點碰頭。2月4日,他們在蒙哥馬利過去的作戰指揮所宗霍溫見面。艾森豪要蒙哥馬利談談對目前指揮系統的意見。蒙哥馬利說,他對目前的指揮體系感到滿意。艾森豪聽後非常高興。

  3月1日,艾森豪再度訪問蒙哥馬利,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關於“不要”特德而“要”亞歷山大的事,統統告訴了蒙哥馬利,並要他談談自己的看法。蒙哥馬利說:

  “一、盟軍已渡過了驚濤駭浪的困難時刻。

  二、而今已風平浪靜,戰爭結束的曙光就在眼前。

  三、若目前任命亞歷山大為最高副統帥,會使美國方面某些人士牢騷滿腹,又會颳起一陣風暴,把原來那些分歧又都重新提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