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蔣介石開場白說過以後,與會者就 1948 年上半年幾個較大的戰役的失 敗,進行了檢討,尤著重於西北戰場的宜川戰役和中原戰場的豫東戰役。宜

  川攏役是胡宗南部劉戡所指揮的三萬多人彼殲。蔣介石曾幾次指責這一仗, 在 3 月 4 日軍官訓練團上,他說:“這次陝西宜川,又遭受一次大的挫敗,

  一師三旅,全被共匪消滅,這完全由於指揮官沒有依照我的話去做,否則決 不至於失敗,就是失敗,也決不會如此修重。”13 日在軍官團第七期畢業典

  禮及聚餐會上,他又說:“最近陝西宜川之役,第二十九軍劉軍長戡、嚴師 長明、王師長英俊,同時殉職,這是我們革命軍高級將領革命精神的表現,

  值得大家效法,但亦非常可惜,我們必須由他們的壯烈犧牲,求得教訓,作 為前車之鑑,然後他們的犧牲才有價值。”豫東戰役是區壽年兵團六個師和

  黃伯韜兵團一部共九萬多人被消滅,會上對胡宗南只是輕描淡寫他說了說他 指揮上的錯誤,而集中批了邱清泉(時任兵團司令)驕橫跋扈,對區壽年兵

  團被圍時坐觀不救的行為。

  會議第正天,何應欽作了全盤軍事形勢的報告,公開了而年來作戰消耗 的數字,兵員的死傷、被俘、失蹤總數為三百多萬人;步槍一百萬支、輕重

  機槍七萬挺、山炮野炮重炮一千多門、迫擊炮小炮一萬五千多門,還有戰車、 裝甲車、汽車以及大批通訊器材和大量的各種彈藥。於是會上議論紛紛,充

  滿了悲觀與疑慮。

  會議第四天,蔣介石又親自登台講話,要壓住這般失敗的氣氛。他說:” 我自黃埔建軍二十多年以來,經過許多艱難險陰,總是抱著大無畏的精神和

  百折不回的決心,堅持奮鬥,終能化險為夷,度過種種難關。自對共匪作戰 兩年來,軍事上遭受了挫折,這是不容諱言的事實。但今天最重要的是我們

  大家同心同德,共濟時艱,抱定‘有敵無我’‘有我無故’的決心,激勵士 氣,來挽救危機爭取勝利,而不是要互相埋怨,互相傾軋。尤其我們這些高

  級負責人,更應堅定信心,處在危疑震撼之際,更宜力持鎮靜,絕不可有絲 毫悲觀失敗的情緒和論調,以致影響士氣影響全面。”接著他又說:“對共

  產黨的問題除軍事鬥爭外,還有政治、經濟、文化、宣傳各方面的鬥爭,而 最重要的問題是哲學問題。”這裡蔣介石所講的“哲學問題”,在會上他雖

  然沒有加以說明,但在各期軍官訓練團上的講演,他一再講到的所謂“發揮 敵愾心,恢復革命精神”,“今後的剿匪軍事,是三分鬥力,七分鬥智,所

  謂鬥智,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神和心理的運用”。最後,蔣介石說:“現在我 們在軍事上,海軍、空軍占絕對優勢,陸軍還有幾百萬人;在經濟上,有九

  億美元的基金,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物產豐富,糧食絕無問題;國民政府仍 然統治著廣大地區,有眾多的人力可以徵調。就總的力量對比來說,我們要

  比共產黨大過許多倍,沒有任何悲觀失敗的理由。‘破山中之賊易,去心中 之賊難’,現在最要緊的就是要打破大家害怕共匪的心理。”

  蔣介石的講話之後,與會者一一發言,申訴本指揮單位處境的困難,向 國防部要求增加部隊,要求新成立部隊番號,要武器、要新兵、要軍糧、要

  器材、要車輛、要彈藥。

  會議第七天也就是最後一天,顧祝同提出一個戰略:“為鞏固長江以南 地區,防止共軍渡江起見,應暫時停止戰略性的進攻,將現在長江以北、黃

  河以南地區的部隊,編組成為幾個較強大的機動兵團,將原有的小兵團概行 歸併。這幾個兵團應位置於徐蚌地區、信陽地區、襄樊地區,其主要任務是

  防止共軍渡江,並相機打擊共軍,在長江以南地區迅速編練第二線兵團。”

  ①

  會後,蔣介石還同宋美齡一道宴請參加會議的人,散發了《為什麼要剿 共?》的宣傳品。同時,又召見杜聿明、宋希濂、黃維這些軍事上親信將領,

  布置新的任務。要社聿明去徐州剿總當副司令兼一個兵團司令,對杜說:“徐 蚌為首都門戶,關係甚大,我們有強大的兵力在這個地區,共軍是不敢輕舉

  渡江的。”要宋希濂去漢口當華中剿總副司令兼一個兵團司令,對來說:華 中剿總“位置於鄂西北地區,主要是要防止共軍進入四川及阻止共軍在宜沙

  一帶渡江竄入湘西。”要黃維到平漢路的信陽編組一個兵團,對黃說:“主 要是防止共軍進犯武漢。”

  二、三個主力軍事集團被殲

  正當蔣介石舉棋不定(在制定“撤退東北確保華中”的計劃)的時刻, 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蔣軍展開了空前規模的戰 略決戰。

  1948 年 9 月 12 日,毛澤東制定了《關於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人民 解放軍遵照此方針,集中了主力十二個縱隊和一個炮兵縱隊,連同地方武裝

  共五十三個師(約七十多萬人),在東北廣大人民的支援下,發起了遼瀋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