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沉痛地向世界
宣告:
我國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傑出的國際政治
活動家,卓越的國家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宋慶齡同志因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於1981年5月
29日20時18分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宋慶齡同志的逝世,是我們國家和全國人民
的巨大損失,決定為宋慶齡同志舉行國葬,以表達我國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
同日,宋慶齡治喪委員會發表公告,決定:
一、5月31日至6月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弔唁。中央黨政軍機關、各民主黨
派、人民團體和北京市各方面的負責人、各方面的群眾代表以及外國駐華使節、在
京的國際友好人士,參加弔唁、瞻仰遺容。
二、6月3日下午4時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追悼會。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
央電視台轉播追悼會的實況。
三、從5月30日至6月3日,在北京新華門、天安門、外交部和中國駐外使館及
其他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6月3日舉行追悼會的當天,全國下半旗誌哀,同時停止
娛樂活動一天。
宋慶齡治喪委員會向在台灣和海外的宋慶齡親屬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前來北京
參加喪禮。這些親屬包括妹妹宋美齡、孫科夫人、宋子良與夫人、宋子文夫人、宋
子安夫人、蔣經國、蔣緯國、孔令儀、孔令侃、孔令偉、孔令傑等。治喪委員會還
通知,台灣"中華航空公司"的專機可在北京及上海降落,一切費用由該會負擔。
但是,台灣電信局受命拒收這些電報。住在台北的孫科夫人派人送了花圈,上
面寫道:"沉痛悼念親愛的媽媽--兒媳陳淑英敬輓",花圈擺在棺前。其他到場
的親屬也獻了花圈。從美國發來唁電的有二弟宋於良及夫人,小弟宋子安的夫人,
大弟宋子文的長女。
宋美齡對大陸拍來的電報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一向安靜的蝗蟲谷這時也為世人
注意起來,大批記者蜂擁而至,擠滿了宋美齡宅前院後。記者們想知道宋美齡會不
會前往北京奔喪,或派人去奔喪,但是,宋美齡自始至終沒有任何舉動。有人說,
蔣經國曾派人到美國阻攔,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政見勝關山,這才是姐妹至死未
能相見的主要原因。
宋美齡和姐姐宋慶齡的手足之情是很深的。雖然表面上看她們之間存在著一些
矛盾,但事實上感情聯絡很親熱。
在大陸時期,宋美齡經常給宋慶齡打電話,每次通話時,宋美齡總是先開口說
:一阿姐嗎?"宋慶齡那邊也說:"美齡嗎?"H人都用上海話交談,雙方常常談
得親熱、投機。內容不外是妹妹關心姐姐的飲食起居,不然就是一些噓寒問暖之聲,
彼此之間,從來沒有發生什麼不愉快的口角。宋美齡要想同宋慶齡見面,事先就打
電話同宋慶齡聯絡,如果宋慶齡同意宋美齡去看她的話,宋美齡就自己開車子,一
路直奔宋慶齡住處。有的時候,姐妹二人會相聚在大姐宋藹齡家中。
有一次,宋子良、子安兄弟同時到了重慶,蔣介石想邀請朱家姐妹兄弟一起到
南岸的黃山舉行一次家宴。宋美齡先和二姐通電話:"這是我們姐妹自家聚會,沒
有其他人......",宋慶齡聽後猶豫了一下說:"不來啦,這兩天我身體不適意......"
美齡馬上說:"我派醫生來看看......"宋慶齡說:"不用了,我正在吃藥,好些了"
。因為是蔣介石倡議的家宴,宋慶齡乾脆回絕。宋慶齡對蔣介石向來就沒有什麼好
感,二個人的政治立場鮮明對抗,加上宋慶齡早在宋美齡還未嫁蔣介石之前,就強
烈反對宋美齡嫁給蔣介石。一方面宋慶齡對蔣介石過去的婚姻記錄不滿,另一方面,
對蔣介石的一些政治主張和作法不以為然。宋慶齡連宋美齡請她去參加單純的家宴,
都不理睬,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宋慶齡去世前3個月,廖承志給她寫了一封信,告訴她:"從您的親戚和妹
妹那裡得到的消息知道,您妹妹是想著您,並想找機會看您。而我相信這並不是不
可想像的。"信中還說,宋美齡得知里根的信使到中國後,"她表露她的感情,而
這種感情,我相信,要比家庭感情的含義更多些。""更有趣的是,大衛·金把您
妹妹的地址和電話告訴了我們。如果沒有弄錯的話,我想大衛是為您而這樣做的。"
"大衛·金"就是宋藹齡的長子孔令侃,孔令侃的英文名字叫DAVID。
如果給廖承志有關宋美齡台北地址和電話的人,確是孔令侃的話,這就證明宋
慶齡未去世之前,姐妹二人至少有過魚雁往來,或者直接電話聯繫。按照宋美齡昔
日的習慣,只要重大事情,外面的通常是交由孔令侃去辦,但光憑孔令侃一個人主
宣告:
我國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傑出的國際政治
活動家,卓越的國家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宋慶齡同志因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於1981年5月
29日20時18分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宋慶齡同志的逝世,是我們國家和全國人民
的巨大損失,決定為宋慶齡同志舉行國葬,以表達我國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
同日,宋慶齡治喪委員會發表公告,決定:
一、5月31日至6月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弔唁。中央黨政軍機關、各民主黨
派、人民團體和北京市各方面的負責人、各方面的群眾代表以及外國駐華使節、在
京的國際友好人士,參加弔唁、瞻仰遺容。
二、6月3日下午4時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追悼會。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
央電視台轉播追悼會的實況。
三、從5月30日至6月3日,在北京新華門、天安門、外交部和中國駐外使館及
其他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6月3日舉行追悼會的當天,全國下半旗誌哀,同時停止
娛樂活動一天。
宋慶齡治喪委員會向在台灣和海外的宋慶齡親屬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前來北京
參加喪禮。這些親屬包括妹妹宋美齡、孫科夫人、宋子良與夫人、宋子文夫人、宋
子安夫人、蔣經國、蔣緯國、孔令儀、孔令侃、孔令偉、孔令傑等。治喪委員會還
通知,台灣"中華航空公司"的專機可在北京及上海降落,一切費用由該會負擔。
但是,台灣電信局受命拒收這些電報。住在台北的孫科夫人派人送了花圈,上
面寫道:"沉痛悼念親愛的媽媽--兒媳陳淑英敬輓",花圈擺在棺前。其他到場
的親屬也獻了花圈。從美國發來唁電的有二弟宋於良及夫人,小弟宋子安的夫人,
大弟宋子文的長女。
宋美齡對大陸拍來的電報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一向安靜的蝗蟲谷這時也為世人
注意起來,大批記者蜂擁而至,擠滿了宋美齡宅前院後。記者們想知道宋美齡會不
會前往北京奔喪,或派人去奔喪,但是,宋美齡自始至終沒有任何舉動。有人說,
蔣經國曾派人到美國阻攔,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政見勝關山,這才是姐妹至死未
能相見的主要原因。
宋美齡和姐姐宋慶齡的手足之情是很深的。雖然表面上看她們之間存在著一些
矛盾,但事實上感情聯絡很親熱。
在大陸時期,宋美齡經常給宋慶齡打電話,每次通話時,宋美齡總是先開口說
:一阿姐嗎?"宋慶齡那邊也說:"美齡嗎?"H人都用上海話交談,雙方常常談
得親熱、投機。內容不外是妹妹關心姐姐的飲食起居,不然就是一些噓寒問暖之聲,
彼此之間,從來沒有發生什麼不愉快的口角。宋美齡要想同宋慶齡見面,事先就打
電話同宋慶齡聯絡,如果宋慶齡同意宋美齡去看她的話,宋美齡就自己開車子,一
路直奔宋慶齡住處。有的時候,姐妹二人會相聚在大姐宋藹齡家中。
有一次,宋子良、子安兄弟同時到了重慶,蔣介石想邀請朱家姐妹兄弟一起到
南岸的黃山舉行一次家宴。宋美齡先和二姐通電話:"這是我們姐妹自家聚會,沒
有其他人......",宋慶齡聽後猶豫了一下說:"不來啦,這兩天我身體不適意......"
美齡馬上說:"我派醫生來看看......"宋慶齡說:"不用了,我正在吃藥,好些了"
。因為是蔣介石倡議的家宴,宋慶齡乾脆回絕。宋慶齡對蔣介石向來就沒有什麼好
感,二個人的政治立場鮮明對抗,加上宋慶齡早在宋美齡還未嫁蔣介石之前,就強
烈反對宋美齡嫁給蔣介石。一方面宋慶齡對蔣介石過去的婚姻記錄不滿,另一方面,
對蔣介石的一些政治主張和作法不以為然。宋慶齡連宋美齡請她去參加單純的家宴,
都不理睬,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宋慶齡去世前3個月,廖承志給她寫了一封信,告訴她:"從您的親戚和妹
妹那裡得到的消息知道,您妹妹是想著您,並想找機會看您。而我相信這並不是不
可想像的。"信中還說,宋美齡得知里根的信使到中國後,"她表露她的感情,而
這種感情,我相信,要比家庭感情的含義更多些。""更有趣的是,大衛·金把您
妹妹的地址和電話告訴了我們。如果沒有弄錯的話,我想大衛是為您而這樣做的。"
"大衛·金"就是宋藹齡的長子孔令侃,孔令侃的英文名字叫DAVID。
如果給廖承志有關宋美齡台北地址和電話的人,確是孔令侃的話,這就證明宋
慶齡未去世之前,姐妹二人至少有過魚雁往來,或者直接電話聯繫。按照宋美齡昔
日的習慣,只要重大事情,外面的通常是交由孔令侃去辦,但光憑孔令侃一個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