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圍,定以軍法從事”。但是,就在蔣介石空投手諭的當天夜裡,錦州被解放軍攻克。10月16日,當蔣介石得知錦州失守,“七萬精銳

  國軍”被全殲的消息後,嚇得不敢在瀋陽再住,急忙偕宋美齡飛回北平。

  【10月26日】

  東北全軍,似將陷於盡墨之命運。寸中焦慮,誠不知所止矣。

  “戡亂”第4年該是蔣生平最難忘的歲月,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1948年10月,林彪、羅榮桓的四野依據毛澤東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將遼西重鎮錦州包圍得嚴嚴實實,

  這是決定關外存亡的關鍵,蔣深感問題嚴重,他兩度飛瀋陽,當面向衛立煌、杜聿明等作了軍事部署。15日,就在蔣氏夫婦剛返回南

  京的時候,錦州換了主人,守將范漢傑、盧浚泉當了俘虜。

  緊接著,便是長春守將曾澤生的起義和鄭洞國的投誠;緊接著又是

  瀋陽、遼河下游一帶廖耀湘兵團的被殲。至11月2日,東北全境解放,國民黨軍損兵折將47萬,且多系美式裝備的精銳部隊。

  蔣在一氣之下,下令將衛立煌逮捕拘留,“幾遭槍決”(李宗仁語)。

  蔣在東北大勢已去,但戰事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10月

  26日),留下了這則日記。

  【11月5日】

  最近軍事與經濟形勢,皆瀕險惡之境,一般知識人士,尤以左派教授及報章評論,對政府詆毀污衊,無所不至。

  蓋人心之動搖怨恨,從來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然此為共匪造謠中傷之一貫陰謀,以期毀滅余個人之威信,不竟今意深入黨政軍

  幹部之中。所謂浸潤之譖,其由來漸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唯此一毒素,實較任何武器尤厲。

  蔣介石政府在軍事上一敗塗地

  ,這方面毋庸多言。在經濟上亦是全面崩潰。

  惡性通貨膨脹、金圓券危機、農村經濟破產、工商業衰退和工人失業等等,蔣政

  府在經濟上已陷於絕境。

  故而引起工農與學生之反抗。

  工人罷工運動,因工人失業而迅速發展。重慶、上海、西安、天

  津、蚌埠、開灤等地先後發生罷工、怠工約千餘起。

  農民因為糧荒和苛捐雜稅,而進行反抗者也到處紛起,全國各省均有發生

  ,尤以四川、陝西、浙江、廣東民變最多。四川一省就有一百三十個縣發生“民變”。總計全國約有百萬人左右參加“民變”,反對

  蔣政權。

  全國學生也紛紛遊行示威,反內戰,反迫害,反飢餓,要民主,此起彼伏,波及全國。同時反對美國扶植日本,反對

  美國士兵侮辱中國女學生的運動,又和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相結合,學運怒潮更洶湧澎湃,震撼了蔣的統治,成為傾覆蔣家王朝

  的一個重要力量。

  約計有:1946年的“一二?一”昆明慘案,得到全國各校的響應。同年12月30日北平發生反美軍暴行學潮。

  1947年全國各校紛紛響應北平學潮。同年5月,南京發生“五?二○”慘案。繼之全國各校亦紛起響應。同年6月,重慶發生“六?一”

  反內戰,反飢餓運動。接著全國各校學生紛紛響應。與此同時,爆發了全國性的反美國扶植日本的學潮,一直持續到1948年。同年北

  平發生“七?五”慘案。全國學生也紛紛響應。

  1948年的學運,與反蔣,反美鬥爭緊密結合,像滾滾洪濤,衝擊著蔣氏王朝。

  1949年 1

  【1月22日】

  此次失敗最大原因,乃在於新制度未能成熟與確定,而舊制度已放棄崩潰,在此新舊交接緊要危急之刻。而

  所恃以建國救民之基本條件,完全失去,焉得不為之失敗!

  這是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引退”的次日所寫的日記,只好在這

  里自圓其說啦!

  【2月1日】

  為政二十年對於社會改造與民眾福利著手太少,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更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後對於一切教

  育,皆應以民主為基礎。亡羊補牢未始已晚也。

  這一段日記也可以視作蔣介石日後在台灣執行土地改革之決心的準備。此日記

  是他引退後在故鄉奉化溪口所寫。

  【2月3日】

  近日軍民心理動搖已極,無人無地不表現其悲觀主義之情緒,可說對剿匪戡亂信心及對革命與國家之責任心完全

  喪失,尤對領袖之信仰心亦不存在,此種精神之影響,比之於共匪之暴動陰謀更為危急。上海同濟大學生擊傷市長,舞女結隊搗毀社

  會局,以及申新紗廠之暴動,皆為共匪在我經濟中心搗亂,擾害社會,顛覆政府做有計劃之暴動。雖情勢愈急,險象萬狀,唯余之信

  心絕未為共匪虛聲暴動所動搖,自信盡我人事,不憂不懼,必能打破此一最大最後之難關而獲得最後勝利與成功也。

  當中共提

  名蔣介石為戰犯時,他曾有強烈之反應。以後美代理國務卿及總統杜魯門亦提出此舉之不公平,蔣介石即記入1948年12月31日之本月

  反省中。

  及至接近局勢最黯淡之階段時,他寫了這則日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