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在上一個月,第二十五軍軍長兼第二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官王家烈,4月17日剛兼任貴州省主席,就因為紅軍擊潰了他的部隊,便被解除了軍權政權,調到南京軍事參議院坐冷板凳,當參議,這難道不是前車之鑑?為此,龍雲顧慮重重。

  為了歡迎蔣介石,龍雲進行了精心布置。他命令昆明市政府,在各主要大街趕扎柏枝牌坊,張貼大紅標語,組織民眾,手持火炬列隊"歡迎蔣委員長"。還特以黃金製作大牌子,上刊"蔣委員長蒞滇紀念"字樣,準備獻給蔣介石和他的隨員。

  5月12日上午,龍雲帶領文武官員,到南郊機場接駕。蔣介石一在舷梯口露面,龍雲一行便趨前迎候。蔣介石個子較高,龍雲在他面前,身材顯得低矮,形成了鮮明對比。

  蔣介石隨行人員,只有三個:首任侍從室主任晏道剛和兩名隨從。本來龍雲提心弔膽,擔心蔣介石前來昆明興師問罪,沒想到他只帶了三個人!見面寒暄之後,蔣介石被請上事先準備的轎車,駛向城區,安排住在全市最高點——五華山頭省府光復樓的頂層樓上。當晚,龍雲上樓晉謁"委座"。足跡從未離開過西南的龍雲聽不大懂貴賓的浙江方言。唯唯諾諾,坐不多久,便請"委座"早些安歇,告辭走了。

  第二天上午,龍雲在國民黨雲南省黨部大禮堂召開了歡迎大會,讓各界派出代表,準時參加。龍雲首先致詞,蔣介石也即席講了話。首先追溯雲南護國討袁的功績,接著說自己"和龍主席一直相依為命"。接著話頭一轉,以部署"大渡河決戰"、消滅紅軍的動員作結。

  蔣介石在昆明期間,與龍雲進行了多次密談。龍雲常常因菸癮大發,睏倦異常,強打精神,故作姿態。龍雲的副官主任楊葦航見景生情,機智靈活,察覺龍雲面色不佳,趕忙端上一杯濃茶給龍雲,悄悄將煙泡子放進茶內,才得以使龍雲吞下後,精神復振,繼續與蔣介石密談。

  為了籠絡龍雲,蔣介石每次與龍雲會晤,總是慰勉有加,盡力拉攏,並都和顏悅色。蔣介石不僅沒有問自己的"罪",反而盡力拉攏,終於解除了龍雲的思想顧慮,決心為老蔣"剿共",盡心盡力。

  蔣介石在昆明留居了20多天,動身離滇時,蔣介石表示要提高龍雲的地位,叫行政院長宋子文來,當面交代,以後要盡力補助滇軍費用,以金錢地位拉攏龍雲。蔣介石在昆明時,對各界講話,盛讚龍雲主滇的"政績",誇獎滇軍"訓練有素"、"組織嚴密"。蔣臨行時送龍雲特別費國幣14萬元,並暗許龍雲組織"滇黔綏靖公署"。

  結果,龍雲成為蔣介石在雲南截堵紅軍的重要力量。

  【點評】一個人不能只圖虛名,只有具備能在小處妥協、退讓的心態,才能在大處取勝,這樣才能成大謀。

  一個人能否在小處忍讓,意味著他是否能在大處獲勝。"忍"就是要作妥協的,為大謀獲勝,小處忍讓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在處人之中,蔣介石是為官善於取捨之人,因此他也為自己成就大功業積蓄力量,鋪平了道路。

  第四部分 11.諉過於人

  1938年10月25日武漢三鎮陷落,長沙暴露於日軍前,形勢危急。武漢陷落前,蔣介石曾命令陳誠焚城,實行焦土作戰,但陳誠執行不力,蔣介石很生氣,隨即由南嶽飛到長沙,召集高級軍事會議。

  在會上,蔣介石滔滔不絕地大談焦土抗戰的重要性,大談如何放火。最後,蔣介石問張治中:"敵人來了,你們長沙怎麼辦?"

  張治中還沒回答,蔣介石隨即說:"還有什麼可思索的,都用火燒掉!我們不能住,也別讓敵人來住!"繼之,他又說:"不論糧食器材,凡不能帶走的東西都用火燒掉,這是大家不可忘記的!"

  蔣介石把焚城責任交給張治中後,隨即飛去南嶽。11月12日上午,張治中接到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林蔚打來的長途電話:"奉委座諭,我們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隨即又接到蔣介石來電:

  限一小時到,長沙張主席。密。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中正文侍參。

  張治中隨即召集長沙警備司令酆悌、省保安處長徐權,叫他們立即擬出具體的焚城計劃。下午4時,酆、徐送呈焚城計劃,張治中於核定計劃時一再叮囑他們:"第一,必須在我軍由汨羅江撤退後,等待命令實施;第二,舉火前必須放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待群眾離家後方可執行。"

  這一天,張治中活動極忙,至深夜即13日凌晨2時方才入睡。睡未酣,忽報城內起火,張治中急忙打電話,而各方聯絡皆斷,火勢迅速燎原,越燒越旺。原來是警備司令部、警察局和警備二團誤傳日軍已過新牆河(事實上是新河),既未請示批准,亦未放警報,倉促行動放火,遂釀成大禍。

  長沙這座名城一夜之間成為瓦礫場,消息傳開,驚動國內外,蔣介石即飛來長沙,把警備司令酆悌、警察局長文重孚、警備二團團長徐昆交付軍法審判,隨即槍決,張治中則革職留任,辦理善後。酆、文、徐死於直接責任,放火前未經批准,亦未放空襲警報,罪有應得。張治中的責任在疏於檢查監督,責任亦系重大。而罪魁禍首實為蔣介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