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6月15日,杜魯門致電史達林:宋子文將於6月下旬抵達莫斯科討論中蘇協定的細節問題。杜魯門還說,他已指示赫爾利將雅爾達協定的內容通知了蔣介石並徵求其本人的同意,並告訴蔣介石,美國政府完全支持雅爾達協定。
當天,華盛頓將雅爾達會議有關中國方面的秘密協議正式通知了蔣介石。杜魯門在備忘錄中還告訴蔣介石,史達林向他聲明,將盡其所能促進中國在蔣介石的領導下統一,而且這種領導"在戰後必須繼續"。史達林表示,蘇聯對中國沒有領土要求,滿洲全境是中國的一部分,蘇軍進入滿洲作戰,但尊重中國主權。史達林聲稱歡迎蔣介石派代表到滿洲,以便利在那裡設立行政機構。
雅爾達協定使蔣介石感到十分擔憂。他看了杜魯門的備忘錄後其心情可謂"悲憤不知所止",他甚至懷疑杜魯門的備忘錄沒有說出雅爾達"賣華密約"全文。更讓蔣介石感到惱火的是,不僅彼得羅夫向他提出口頭條件,而且赫爾利又奉杜魯門之命,向他書面轉達了蘇聯擬定的中蘇友好協定草案,以致蔣介石"疑懼交加"。他表示,如果蘇聯一定要租借旅順而不允許中蘇共同使用,他"必堅決拒絕"。
於是,蔣介石緊急約見了赫爾利,提出三點建議:美國和英國承擔解決遠東所有問題的義務並支持中國;中、蘇、美、英共同使用旅順海軍基地;四強共同討論將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移交給蘇聯的問題。
顯而易見,蔣介石試圖通過美國在東北牽制蘇聯,但他不了解,蘇聯根本就不會同意美國的勢力深入東北。為了避免發生衝突,美國也不打算這樣做。6月18日,美國國務院讓赫爾利轉告蔣介石,美國不會同意他提出的那些建議,因為那些建議是不現實的,而且蘇聯也不會同意這種安排。因此,美國不會成為中蘇條約的一方,也不會考慮共同使用旅順口海軍基地的問題。美國方面甚至表示,華盛頓將全面支持雅爾達協定,並建議蔣介石按照協定的規定同蘇聯談判。
6月26日,蔣介石就對蘇交涉提出以下幾點意見:(1)為蘇聯對日參戰後軍事上便利起見,旅順軍港中國允許蘇聯共同使用,但主權與行政權必須歸中國,軍港範圍以舊軍港為限,不得有附屬地;(2)大連商港中國願開為自由港,但行政須由中國獨立自主;(3)中東鐵路以及南滿鐵路,中國允許同蘇聯組建公司,中東鐵路蘇聯賣給日本所得資金應歸中國所有。蘇聯戰時可在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由滿洲里經哈爾濱直達海參崴和旅順港運輸軍隊,但中途不得停留。除鐵路業務外,這兩條鐵路不得有附屬地及其他所謂採礦權,鐵路全部主權及土地屬於中國;(4)1924年以前中國同帝俄所訂關於東三省一切條約,應照蘇聯宣言一律廢除,根據1924年北京新約精神訂立新條約;(5)外蒙地方中國願准其為自治領,在中國宗主權之下成立自治政府,其權限可與蘇聯憲法上所規定的各蘇維埃權限相同;(6)中國在新疆與蘇聯謀經濟上密切合作,蘇聯不得向新疆提供武器彈藥;(7)中國國內的軍令、政令必須徹底統一,蘇聯希望中國統一起見,不得對中國共產黨作任何輿論上、政治上及物質上的支持,並設法勸中共交出武力。
蔣介石還提出,蘇軍在東北應於對日戰爭結束之日起,三個月至半年內撤退完畢。他特意提到,中國政府不能改組為聯合政府。如果中共將軍令、政令統一歸國民黨中央,國民黨政府可以委任中共黨員為部長、會長或者委員。
當天,蔣介石召見彼得羅夫,正式宣布派遣宋子文赴莫斯科談判,希望雙方能夠"不拘外交形式,開誠商議中蘇兩國密切合作的根本問題"。有關外蒙古問題,蔣介石表示,中國政府不會採用清政府武力政策壓制外蒙,中國政府解決外蒙古問題的方針是"賦予外蒙的高度自治",即在外交、軍事上享有自主權,但宗主權應屬中國政府。至於旅順問題,蔣介石仍然堅持"租借"一類的名稱"切不可再用"。蔣介石還表示,中蘇簽訂密切合作條約之後,"將來中蘇之間的國界上,甚至可以不設防",就像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之間一樣。
5.蔣介石稱:中國在外蒙問題上作出了"輿論所許可的最大讓步"
6月30日,宋子文抵達莫斯科,同行的還有胡世澤、沈鴻烈和蔣經國等。當天,雙方舉行了禮節性的會談,而且氣氛也相當友好,"蘇聯歡迎禮節極隆重"。宋子文強調,中蘇關係對中國特別重要,因此,恢復中國同蘇聯的密切關係,"實為重要"。史達林表示,蘇聯現在已經是新人在位。以往,俄國同日本結盟以瓜分中國,現在,"俄國欲與中國聯盟以遏制日本。"
但是,7月2日的會談就顯得十分緊張了。據當事人回憶,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史達林拿出一張紙向宋子文面前一擲,態度傲慢。隨後說道:"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宋子文知道是雅爾達協定,說"只知道大概內容"。史達林強調:"你談問題是可以,但只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
史達林出於蘇聯自身利益的考慮,提出了外蒙古問題。他直言不諱:外蒙古要求獨立,中國政府應承認外蒙古現狀,蘇聯不打算吞併外蒙古,亦希望中國准許外蒙古脫離。蘇聯雖然多次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但是,現在為蘇聯國防著想,不得不在外蒙古駐軍。以往日本曾試圖從外蒙古進攻西伯利亞,所以,我們盼望外蒙古能獨立並且同蘇聯結盟,以保障蘇聯領土安全。史達林還聲稱,如果蘇聯在外蒙古問題上得不到滿足,這次會談就不可能達成任何協定。
當天,華盛頓將雅爾達會議有關中國方面的秘密協議正式通知了蔣介石。杜魯門在備忘錄中還告訴蔣介石,史達林向他聲明,將盡其所能促進中國在蔣介石的領導下統一,而且這種領導"在戰後必須繼續"。史達林表示,蘇聯對中國沒有領土要求,滿洲全境是中國的一部分,蘇軍進入滿洲作戰,但尊重中國主權。史達林聲稱歡迎蔣介石派代表到滿洲,以便利在那裡設立行政機構。
雅爾達協定使蔣介石感到十分擔憂。他看了杜魯門的備忘錄後其心情可謂"悲憤不知所止",他甚至懷疑杜魯門的備忘錄沒有說出雅爾達"賣華密約"全文。更讓蔣介石感到惱火的是,不僅彼得羅夫向他提出口頭條件,而且赫爾利又奉杜魯門之命,向他書面轉達了蘇聯擬定的中蘇友好協定草案,以致蔣介石"疑懼交加"。他表示,如果蘇聯一定要租借旅順而不允許中蘇共同使用,他"必堅決拒絕"。
於是,蔣介石緊急約見了赫爾利,提出三點建議:美國和英國承擔解決遠東所有問題的義務並支持中國;中、蘇、美、英共同使用旅順海軍基地;四強共同討論將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移交給蘇聯的問題。
顯而易見,蔣介石試圖通過美國在東北牽制蘇聯,但他不了解,蘇聯根本就不會同意美國的勢力深入東北。為了避免發生衝突,美國也不打算這樣做。6月18日,美國國務院讓赫爾利轉告蔣介石,美國不會同意他提出的那些建議,因為那些建議是不現實的,而且蘇聯也不會同意這種安排。因此,美國不會成為中蘇條約的一方,也不會考慮共同使用旅順口海軍基地的問題。美國方面甚至表示,華盛頓將全面支持雅爾達協定,並建議蔣介石按照協定的規定同蘇聯談判。
6月26日,蔣介石就對蘇交涉提出以下幾點意見:(1)為蘇聯對日參戰後軍事上便利起見,旅順軍港中國允許蘇聯共同使用,但主權與行政權必須歸中國,軍港範圍以舊軍港為限,不得有附屬地;(2)大連商港中國願開為自由港,但行政須由中國獨立自主;(3)中東鐵路以及南滿鐵路,中國允許同蘇聯組建公司,中東鐵路蘇聯賣給日本所得資金應歸中國所有。蘇聯戰時可在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由滿洲里經哈爾濱直達海參崴和旅順港運輸軍隊,但中途不得停留。除鐵路業務外,這兩條鐵路不得有附屬地及其他所謂採礦權,鐵路全部主權及土地屬於中國;(4)1924年以前中國同帝俄所訂關於東三省一切條約,應照蘇聯宣言一律廢除,根據1924年北京新約精神訂立新條約;(5)外蒙地方中國願准其為自治領,在中國宗主權之下成立自治政府,其權限可與蘇聯憲法上所規定的各蘇維埃權限相同;(6)中國在新疆與蘇聯謀經濟上密切合作,蘇聯不得向新疆提供武器彈藥;(7)中國國內的軍令、政令必須徹底統一,蘇聯希望中國統一起見,不得對中國共產黨作任何輿論上、政治上及物質上的支持,並設法勸中共交出武力。
蔣介石還提出,蘇軍在東北應於對日戰爭結束之日起,三個月至半年內撤退完畢。他特意提到,中國政府不能改組為聯合政府。如果中共將軍令、政令統一歸國民黨中央,國民黨政府可以委任中共黨員為部長、會長或者委員。
當天,蔣介石召見彼得羅夫,正式宣布派遣宋子文赴莫斯科談判,希望雙方能夠"不拘外交形式,開誠商議中蘇兩國密切合作的根本問題"。有關外蒙古問題,蔣介石表示,中國政府不會採用清政府武力政策壓制外蒙,中國政府解決外蒙古問題的方針是"賦予外蒙的高度自治",即在外交、軍事上享有自主權,但宗主權應屬中國政府。至於旅順問題,蔣介石仍然堅持"租借"一類的名稱"切不可再用"。蔣介石還表示,中蘇簽訂密切合作條約之後,"將來中蘇之間的國界上,甚至可以不設防",就像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之間一樣。
5.蔣介石稱:中國在外蒙問題上作出了"輿論所許可的最大讓步"
6月30日,宋子文抵達莫斯科,同行的還有胡世澤、沈鴻烈和蔣經國等。當天,雙方舉行了禮節性的會談,而且氣氛也相當友好,"蘇聯歡迎禮節極隆重"。宋子文強調,中蘇關係對中國特別重要,因此,恢復中國同蘇聯的密切關係,"實為重要"。史達林表示,蘇聯現在已經是新人在位。以往,俄國同日本結盟以瓜分中國,現在,"俄國欲與中國聯盟以遏制日本。"
但是,7月2日的會談就顯得十分緊張了。據當事人回憶,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史達林拿出一張紙向宋子文面前一擲,態度傲慢。隨後說道:"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宋子文知道是雅爾達協定,說"只知道大概內容"。史達林強調:"你談問題是可以,但只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
史達林出於蘇聯自身利益的考慮,提出了外蒙古問題。他直言不諱:外蒙古要求獨立,中國政府應承認外蒙古現狀,蘇聯不打算吞併外蒙古,亦希望中國准許外蒙古脫離。蘇聯雖然多次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但是,現在為蘇聯國防著想,不得不在外蒙古駐軍。以往日本曾試圖從外蒙古進攻西伯利亞,所以,我們盼望外蒙古能獨立並且同蘇聯結盟,以保障蘇聯領土安全。史達林還聲稱,如果蘇聯在外蒙古問題上得不到滿足,這次會談就不可能達成任何協定。